《海洋氣象學》是1994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靜亞、楊大升。
書名:海洋氣象學
作者:周靜亞,楊大升編著
海洋氣象學[周靜亞,楊大升編著圖書]
價格:RMB8.75
發行地:北京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4
頁數:394頁
開本:20cm
(圖)海洋氣象學
海洋氣象學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它的早期發展淵源於航海事業的需要。遠在公元前4~5世紀,
希臘人就已利用
地中海特有的季風,往返於
愛琴海和
埃及之間。後來,不僅利用季風張帆航海,而且把季風和陸上的天氣變化聯繫起來。15世紀末,
哥倫布幾次橫渡
大西洋時,注意到大西洋上
信風和海流的存在。17世紀中葉,
瑞士A.
基歇爾繪製全球
海流圖,指出了大洋環流和信風的關係。
英國W.丹皮爾觀察
太平洋颱風,提出了颱風為有靜穩中心的旋轉性風暴等見解。此後,他們整理了全球航海記錄,編寫出了有關
海洋氣象的專書。到了18世紀,英國G.哈得來提出南北兩半球的信風理論。19世紀初,
英國海軍中將F.蒲福根據他長期航海的經驗,總結出蒲氏風級表。隨後美國M.F.
莫里根據航海日誌繪製了風和海流圖,並寫出《海洋自然地理學》一書,專論海洋氣象諸問題,為本門科學勾劃了初步輪廓。
從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約 100年的工作,奠定了海洋氣象學的基礎。1853年在
布魯塞爾召開的國際氣象會議決定,航行於海上的船隻必須定時進行氣象觀測並作出報告,從此海洋氣象資料有了保障。隨後,英國“挑戰者”號對大西洋和太平洋作了全面的海洋
水文氣象調查;德國漢堡的海洋氣象台,建立併發布了
北海沿岸的暴風警報。20世紀初,挪威氣象學家V.皮耶克尼斯等人提出
氣旋生成的
極鋒學說,形成氣象學界獨樹一幟的學派。美國氣象局編印的全球海洋氣候圖集。為研究海洋氣候提供了便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海洋氣象觀測技術和手段的不斷進步,特別是衛星遙感技術和大型電子計算機問世並廣為應用,開創了海洋氣象學發展的新紀元。
聯合國還專為海洋氣象設立了政府間的協商機構(IMCO)和國際氣象中心(
IMC),
世界氣象組織也設立了海洋氣象委員會。這些組織措施,有效地保證了國際間的大力協作,促使海洋氣象學得到迅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