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明

貴州知名作家、詩人

鄭德明 (1941~2001),筆名張瑛。貴州綏陽人。中共黨員。1959年畢業於綏陽中學。后歷任綏陽報社編輯,中共綏陽縣委辦公室秘書,貴州省《黨的生活》編輯,水城鋼鐵廠焦化廠宣傳組長,並主辦總廠《水鋼報》。1975年起任《貴州日報》、《貴州農民報》記者,並任編輯領導組職務,後任天寧無線電廠宣傳部長,綏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黨史研究室主任。1956年開始文學創作。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生平


詩人鄭德明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艱辛和苦澀,他的1000多首詩就是從人生的荊棘叢中挖掘出來的。1982年四十齣頭的鄭德明正是文學事業上大有作為的時候,人生的厄運降臨在他頭上。他患了腎結石,急需開刀。開刀后留下了終身難痊癒的需震顫麻癖綜合症,不提筆則罷,一提筆手就不停地抖顫,寫不上幾個字墨水就抖落在紙上。儘管如此,他還是以頑強的毅力堅持筆耕。右手抖;他就用左手幫右手,像篆刻藝人那樣,一個字一個字地在稿子上刻。後來左手幫右手也無濟於事了,他就找人代筆自己口述完成作品,就用這種方式他創作了六個中篇小說,其中四篇已見諸報刊。此外還發表劇本、曲藝、評論、新聞若干。就在他染上手疾以後,作品先後上了《人民文學》、《解放軍報》、《神劍》、《邊疆文藝》、《朔方》等百餘家省內外報刊,發表詩歌300餘首(章),散文200餘篇,劇本10餘個,戲曲20多篇,歌詞50餘首,評論20多篇。獲省部級獎10多個。在這期間詩人出版發行了六本詩集和散文集,如果加上與人合著的《雄關放歌》共七本。其中《大山夢》、《潮聲》、《苦覓的花季》、《這一片熱土》分別由香港訊通出版社、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和廣西民族出版社公開發行。著名詩人廖公弦、劉章、盧惠龍分別為書作序,著名詩人賀敬之李瑛還為之題寫書名。
正當詩人鄭德明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的時候,一場致命的災難向他悄悄襲來,他患了前列腺癌,這對帶病抗爭的他無疑是晴天霹靂。儘管終日背著一塊本板,被病魔囚禁在床上,詩人憑藉詩的力量和頑強的毅力同死神作殊死搏鬥。他在手術室接受手術的時候,腦子裡還在構思作品,並把此時此刻的感受寫成了詩行,詩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眷念。這些詩有三首上了《花溪》、九首上了《遵義文藝》。病情剛有好轉,他就開始為家鄉的文化事業奔波。早春二月,冰雪未化他趁李發模回家探親之機,組織召開了詩會,這為提高作者們的創作質量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后《詩刊》編輯部主任著名詩人林莽和《山花》主編何銳來綏陽講學,他拖著病弱的身軀,積極出主意想辦法,聯絡作者,帶領詩人們參觀詩鄉的神仙洞、觀景亭和石房子等景點,他忘我的工作和拼搏精神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由於勞累,他的病情開始惡化,腫塊壓迫骨髓,癱瘓在床,但病魔不能澆滅他創作之火。他動腦口述,叫女兒作記錄來從事寫作。他的作品分別上了《光明日報》和《新國風》兩家報刊。由著名詩人賀敬之題名的詩集《山太陽》,已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正在他籌集出版第八本詩集《故鄉月》的時候,他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要我為他立遺囑,並在遺囑中對出書的事作了交待,要我和黃定才為他較書稿。書出版后,我們在他墓前燒了兩本,我們相信他會讀到為之付出生命的傑作。

成就


著有詩集《雄關放歌》(合作,其中鄭德明部分取名《戰鬥的山村》)、《苦覓的花季》、《大山夢》(香港版)、《山太陽》,散文詩集《潮聲》,散文集《這一片熱土》、《故鄉月》。組詩《當代的主旋律》1986年獲國家航天部首屆航天文學獎,散文詩《高原人》1991年獲貴州省首屆職工文藝創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