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臨溪鎮的結果 展開

臨溪鎮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臨溪鎮

臨溪鎮,隸屬於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處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北部,縣城70千米,該鎮介於東經108°22′30″-30°25′30″之間,東與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鎮相鄰,南與黃水鎮王家鄉、石家鄉毗鄰,西依西沱鎮和萬州的長坪鄉,北與河嘴鄉接壤,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政府駐地70.6千米,區域總面積149.14平方千米。

2021年,石柱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徠,臨溪鎮人口為12659人。

建制沿革


1930年徠置臨溪鎮,1949年改臨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7年建鎮。1997年,面積83.8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高建、大興、民主、望升、前進、大樹、光明、前光、星光、東升、花廳、葵花、旭光、平豐、紅陽、紅梅、南峰、高舉18個行政村。
2001年區劃調整后,臨溪鎮管轄原臨溪鎮、黎家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49平方千米,總人口228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960人,轄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臨溪場。

行政區劃


2011年,臨溪鎮下轄高建1個社區,紅陽、南峰、民主、前進、前光、花廳、旭光、新街、黎家9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6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臨溪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高建社區、紅陽村、南峰村、民主村、前進村、前光村、花廳村、旭光村、新街村、黎家村,鎮人民政府駐高建社區五峰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溪鎮地處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北部,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08°22′30″—30°25′30″之間。

地形地貌

臨溪鎮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形分為低山、丘陵、河谷;最高峰位於黎家村四方岩,海拔1470米;最低點位於前進村小溪溝,海拔640米。

氣候

臨溪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3℃,1月平均氣溫2℃,極端最低氣溫-5.5℃(1975年12月16日);7月平均氣溫25.5℃,極端最高氣溫40℃(1959年8月23日);最低月平均氣溫1.5℃(2011年1月),最高月平均氣溫28.5℃(1959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0℃,最大日較差24.5℃(2011年5月18日);生長期年平均235天,無霜期年平均274天,年平均日照數1200小時,年總輻射81.4千卡/平方厘米;0℃上持續期316天;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50天。
臨溪鎮面積149.7平方公里,海拔在640米-1682米之間,屬典型的丘陵地區。經多條河流融匯而成的官渡河橫穿境內,匯入長江,兩岸多槽壩,呈饅頭狀的低山,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降雨量達1235毫米,年平均氣溫16.7℃,年無霜期280天左右,森林覆蓋率在55%左右。

水文

臨溪鎮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水系;主要河道有官渡河、賴家溝、黎家河,其中官渡河由王家鄉黑灘子入境,經旭光、民主到前進村的涼水井,流經河嘴鄉,境內總長20千米,流域面積119平方千米;賴家溝發源於境內的石聖溝,經磨塘灣,在新街房匯入新街,境內長5千米,流域面積0.3平方千米;黎家河發源於境內的柏木溪,經草店子,在新街房匯合後到花廳壩匯入官渡河,境內長13千米,流域面積0.7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臨溪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災等;旱災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6—9月;洪災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6—7月,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1982年7月19日,沖毀良田390畝、橋樑7座、房屋287間等。

自然資源

臨溪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有煤、天然氣等,其中煤地質儲量約62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約167億立方米;水資源流量3億立方米,可利用養殖水面5.4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臨溪鎮總人口2515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57人,城鎮化率20.1%;總人口中,男性13182人,佔52.4%;女性11975人,佔47.6%;18歲以下5862人,佔23.3%;18—60歲15270人,佔60.7%;60歲以上4025人,佔16%;有土家、苗、壯、布依、蒙古、仡佬6個少數民族,達24648人,佔98%;漢族509人,佔2%,其中土家族共2464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9.9%。2011年,臨溪鎮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6.0‰,人口自然增長率1.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9人。
2017年末,臨溪鎮常住人口為10344人。
截至2018年末,臨溪鎮戶籍人口為24618人。
2021年,石柱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臨溪鎮人口為1265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臨溪鎮財政總收入320萬元,比2010年增長3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4.8%;人均財政收入127.2萬元,比2010年增長9.2%。2011年,臨溪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466元。
2018年,臨溪鎮有工業企業2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農業

2011年,臨溪鎮有耕地面積7.5萬畝,人均2.9畝。2011年,臨溪鎮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2010年增長24.2%,農業增加值7840萬元。臨溪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臨溪鎮生產糧食1.7萬噸,人均646.9千克。臨溪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辣椒、烤煙、生薑、魔芋等。2011年,臨溪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495畝,產量468噸,其中油菜1693畝,產量179噸;花生2802畝,產量289噸;烤煙種植面積1800畝,產量225噸;蔬菜種植面積9667畝,產量8178噸,其中辣椒7630畝,產量6206噸;生薑1032畝,產量971噸;魔芋505畝,產量545噸。臨溪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兔、家禽為主。2011年,臨溪鎮生豬飼養量2.3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牛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1814頭;山羊飼養量1萬隻,年末存欄6912隻;長毛兔飼養量17萬隻,年末存欄16萬隻;家禽飼養量11.5萬羽,上市家禽10萬羽;畜牧業總產值3781萬元。2011年,臨溪鎮水果種植面積439畝,產量102噸,其中柑橘80噸,梨22噸。臨溪鎮漁業以養殖鯉魚、草魚為主。2011年,臨溪鎮漁業總產值780萬元。

工業

臨溪鎮形成了以開採礦物、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臨溪鎮工業總產值340萬元,工業增加值128萬元;規模以上企業有2家,職工250人,產值285萬元,比2010年增長21.6%。

商貿

2011年末,臨溪鎮有農貿市場1個,有商業網點216個,職工325人。2011年,臨溪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9.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4%。

金融

2011年末,臨溪鎮存款餘額為1.4億元,比2010年增長7.8%,人均儲蓄5600元;各項貸款餘額2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6.3%;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臨溪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2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1所,在校生1964人,專任教師1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97人,專任教師10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臨溪鎮教育經費達91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2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72萬元,比2010年增長22.5%。
臨溪鎮學校
臨溪鎮學校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臨溪鎮有科技人才20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9人,經營管理人才43人,技能人才27人,農村實用人才103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臨溪鎮有業餘文藝宣傳隊9個,演職人員39人;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1個,建築面積495平方米,藏書3.5萬冊。臨溪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臨溪鎮文藝表演隊。2011年末,臨溪鎮有體育活動場所4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2011年末,臨溪鎮廣播入戶率100%。2011年末,臨溪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1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臨溪鎮有中心衛生院1個,農村合作醫療點10個;病床80張,固定資產總值760萬元;專業醫務人員43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18人,註冊護士12人。2011年,臨溪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2萬人次,住院手術135台次、出院病人2000人次。2011年,臨溪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8%;農村衛生所普及率96.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萬人,參合率93.1%。

社會保障

2011年,臨溪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48戶,人數351人,支出123.4萬元,比2010年增長9.1%,月人均293元,比2010年增長15.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2戶,人數361人,支出61.5萬元,比2010年增長7.2%,月人均142元,比2010年增長6.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人,支出5.1萬元,比2010年增長4.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5人,支出19.8萬元,比2010年增長4.3%;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8人次,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6.1%;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7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5.9萬元,比2010年增長9.3%;社會福利事業費13萬元。2011年末,臨溪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4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18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62人,失業保險84人,工傷保險1086人,生育保險128人。

交通


2011年末,臨溪鎮有縣、鄉鎮級公路9條,總長105千米,其中有石(柱)萬(州)公路過境,雙向兩車道,境內長67千米;鄉鎮級公路8條,總長45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臨溪鎮因鎮人民政府駐臨溪場,該地有1條小溪溝,5座山堡,猶如5匹馬頭伸入槽內,人稱“五峰臨溪”,由此得名。
臨溪鎮
臨溪鎮

內設機構


(1)黨政辦公室:主要承擔黨的組織建設、紀檢監察、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統戰、武裝、編製、人事、民宗僑台、工青婦、老齡、目標管理、文秘等方面職責,負責承辦人大、政協工作方面的具體事務。
(2)社會事務辦公室(掛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民政辦公室牌子):主要承擔人口和計劃生育、民政、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救濟、殘疾人事業、勞動與社會保障、社區管理等方面職責。
(3)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承擔經濟發展規劃與指導服務、農業產業化發展、社會經濟統計、扶貧開發等方面職責。
(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主要承擔法制建設、人民調解、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應急事件、救災搶險、車輛、船舶、礦山、食品衛生安全、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方面職責。
(5)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主要承擔轄區規劃、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市容環境管理、環境保護和場鎮公路養護建設等方面職責。
(6)財政所(社會保障服務所):主要承擔財政收支、預決算、財政管理、各項農民補貼和耕地佔用稅、契稅徵收管理等工作;承擔就業與再就業、勞動和社會保障、城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優撫救濟等社會保障工作。

主要領導


趙清同志:鎮黨委書記,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主抓黨建、幹部、人事、武裝、爭資立項、招商引資等工作。聯繫黨政辦。
冉華東同志:鎮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主持鎮人民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稅務、金融、審計、發展計劃、項目建設、接待等工作。聯繫財政所、國稅所、地稅所、農商行。
冉傑元同志:鎮黨委副書記、鎮人大主席,主持鎮人大主席團工作,協助鎮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分管辣椒生產、畜牧、勞務經濟、就業再就業、教育等工作。聯繫人大辦、辣椒辦、獸醫站、臨溪中學、臨溪小學,駐前光村。
王玉銘同志:鎮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信訪、行政效能、幹部考核、村(居)委財務、烤煙生產等工作。聯繫煙站,駐南峰村。
趙興書同志:鎮政法委書記,分管政法、綜治、安全生產、應急、消防、司法、食品藥品安全、戶籍制度改革、交通建設等工作。聯繫安監辦、派出所、司法所、法庭,駐旭光村。
秦興林同志: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分管計劃生育、民政、救災救濟、殘疾人事業、老齡、社保、工業、經貿、商貿、個私經濟等工作。聯繫社會事務辦、社保中心、計生服務站、工商所,駐黎家村。
李光雄同志: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分管國土房管、村鎮建設與管理、規劃、市政建設與管理、創建市(縣)級衛生場鎮、供水供電供氣、場鎮調規、碉堡梁小區開發、五峰苑小區風貌建設等工作。聯繫國土房管所、鄉建辦、供水站、供電站、供氣站,駐高建居委。
馬世勇同志: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分管農業、萬元增收、農機、漁業、新農村建設、“三權”抵押貸款、三資清理、統計、種糧直補、家電下鄉等工作。聯繫經發辦、農服中心、農商行,駐新街村。
陶勇同志:鎮武裝部長,負責武裝工作,分管扶貧、林業(含森林防火)、中藥材生產、人防、地震等工作。聯繫經發辦、林業辦,駐花廳村。
張程同志:鎮黨委組織委員,分管組織、機關、幹部、人事、老幹部、檔案、人事、編製、保密、修志、工會、機關食堂等工作。聯繫黨政辦、組織辦,駐前進村。
冉蓉同志:鎮黨委宣傳委員,分管宣傳、理論、精神文明、文廣、體育、旅遊、群團、婦女、馬鈴薯生產、魔芋生產等工作,兼任鎮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聯繫文廣中心、農服中心,駐民主村。
向世平同志:鎮黨委統戰委員,分管統戰、台僑、政協、民族宗教、衛生、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等工作。聯繫衛生院,駐紅陽村。
盧世蘭同志:主任科員,協助王玉銘同志抓信訪、行政效能工作。(今年已退休)
李 述同志:主任科員,分管環境保護、蠶桑生產、辦公樓修建等工作。聯繫蠶繭站。
冉啟照同志:主任科員,分管水利、科技、氣象防雷、縣校合作、供銷、專業合作社、蔬菜產業發展等工作。聯繫農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