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水鎮的結果 展開

黃水鎮

重慶市石柱縣下轄鎮

黃水鎮位於石柱縣東北部,地處渝鄂邊陲,幅員面積213.79平方公里,與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鎮接壤,302國道穿境而過,距石柱縣城63公里,距滬渝高速公路26公里。黃水鎮轄4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38個村(居)民小組,戶籍總人口1.27萬人,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79.8%。

黃水鎮境內平均海拔1550.14米,夏季平均氣溫在19.9℃,有珙桐、紅豆杉等珍貴植物1200多種,被譽綠色寶庫、森林百科全書。先後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重慶市十大宜居小城鎮、“2017中國最美村鎮傳承獎”等稱號。

黃水鎮糧徠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工業以食品、藥材加工、建築建材為主。2018年,黃水鎮有工業企業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歷史沿革


黃水鎮
黃水鎮
明初,劃歸石硅宣撫司溪源里六甲。
清乾隆時,置塘訊。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黃水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黃水鎮改為黃水鄉。
1958年9月,黃水鄉改為國營黃水農場。
1961年1月,撤銷黃水農場,建立黃水公社和洋洞公社。
1983年11月,黃水公社改黃水鄉。
1987年10月,黃水鄉撤鄉設鎮,改為黃水鎮。

行政區劃


2011年,黃水鎮下轄黃水、七龍、黃連3個社區,萬勝壩、大風堡、金花、洋洞、清河5個行政村;下設13個居民小組、2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黃水鎮下轄4個社區、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黃連路35號。
黃水社區七龍社區黃連社區萬勝壩社區
大風堡村金花村洋洞村清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國一號水杉母樹
中國一號水杉母樹
黃水鎮地處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東北部,介於東徑108°25′—108°30′,北緯30°10′—30°15′之間,東鄰楓木鄉,南與冷水鎮中益鄉相連,西臨悅崍鎮、魚池鎮,北與臨溪鎮、石家鄉和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鎮接壤,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縣城65千米,區域總面積222.4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黃水鎮地處巫山與大婁山的結合部;地形以中山山原為主,兼有深溝峽谷、槽壩、丘陵等;最高峰位於黃水山原大風堡村大風堡山樑,海拔1934.1米;最低點位於金花村友誼組溝腳壩,海拔950米。

氣候條件

果子狸
果子狸
黃水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0℃,1月平均氣溫0℃,極端最低氣溫-11℃(1975年12月16日);7月平均氣溫20℃,最高氣溫34℃(1959年8月23日);最低月平均氣溫-4.0℃(2011年1月),最高月平均氣溫24℃(1959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9℃,最大日較差22℃(2011年5月18日);生長期年平均164天,無霜期年平均185天,年平均日照數1200小時,年總輻射81.4千卡/平方厘米;0℃上持續期338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65天。

水文

黃水鎮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主要河道有油草河、黃水河、洋洞河等,其中油草河發源於摩天坡和貓鼻樑兩溝,經萬勝壩村由南向北流入楓木鄉,境內長21.8千米,河床平均寬17米,流域面積158平方千米;黃水河發源於黃水居委賴子塘,經黃水場到上下母豬塘,流入牛陷溪,境內長7.5千米,平均河床寬7米。

自然災害

黃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冰雹等;旱災年均發生2次,夏旱主要發生在7—8月,嚴重的一次是1959年7月,連續6天未下雨;冬旱主要發生在12月—次年的3月;冰雹災害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7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一個月內連續3次風雨夾冰雹,農作物50%受損,數十間房屋被打壞。

自然資源


蒓菜
蒓菜
黃水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以天然氣為主;天然氣儲量5億立方米,氣井6個;在七龍村深溝里,海拔1200米處發現露頭的無煙煤約10公分厚;在七龍村的四方碑有一定的石油儲存量。
黃水鎮有豹、獐等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珍稀植物有紅豆杉、水杉等58個品種;野獸有豹、獐、野豬、狐狸、刺蝟、黃鼬、猴、獾子、鹿、野兔、松鼠、山老鼠、猞猁(野貓)、花鼻、飛虎、水獺、土豬、蝙蝠等,鳥類有老鷹、喜鵲、麻雀、野雞白鶴、鷺鷥、野雞、錦雞、雷雞、八哥、布穀、杜鵑、烏鴉、三岔、畫眉、四川東道、貓頭鷹、啄木鳥、青鸛等。

人口民族


黃水鎮月亮湖
黃水鎮月亮湖
2011年,黃水鎮總人口1327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41人,城鎮化率45.5%;總人口中,男性6904人,佔52%;女性6372人,佔48%;18歲以下3332人,佔25.1%;18—60歲8085人,佔60.9%;60歲以上1859人,佔14%;以土家族為主,達11231人,佔84.6%;有漢族2045人,佔15.4%。2011年,黃水鎮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2.3‰,人口自然增長率4.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人。
2017年末,黃水鎮常住人口為11674人。
截至2018年末,黃水鎮戶籍人口為1402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水鎮常住人口為8719人。

經濟


綜述

土家人
土家人
2011年,黃水鎮財政總收入7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8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00萬元。2011年,黃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222元。
2018年,黃水鎮有工業企業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農業

2005年,共採收蒓菜5200噸,農民現金收入1100多萬,人均收入2890元;加工蒓菜鮮品6000餘噸,實現銷售收入2800萬。
2011年,黃水鎮有耕地面積15萬畝,人均17.4畝。2011年,黃水鎮農業總產值0.9億元,比2010年增長28.5%,農業增加值4700萬元。黃水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黃水鎮生產糧食0.5萬噸,人均368.4千克。黃水鎮主要經濟作物有黃連、蒓菜等。2011年,黃水鎮新種植黃連2039畝,在地黃連8610畝,產量504噸;蒓菜3527畝,產量602噸。黃水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黃水鎮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6494頭;牛飼養量3753頭,年末存欄2978頭;山羊飼養量401隻,年末存欄2941隻;家禽年飼養量140.8萬羽,上市家禽79.6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191萬元。

工業

黃水鎮工業形成了以食品、藥材加工、建築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黃水鎮工業總產值2.4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0.8萬元,比2010年增長26.3%。2011年,黃水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0.5萬人,產值1.3億元,比2010年增長31.2%。

商貿

2011年末,黃水鎮有商業網點190個,職工336人。2011年,黃水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1億元,比2010年增長70.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4億元,比2010年增長76.7%。

金融

2011年末,黃水鎮存款餘額為3.1億元,比2010年增長18.1%,人均儲蓄2.1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2.8億元,比2010年增長25.5%。

社會


教育

黃水鎮
黃水鎮
2011年末,黃水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503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3所,在校生1470人,專任教師9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8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2%,小升初升學率99.2%,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黃水鎮主要學校有黃水初級中學、黃水小學、洋洞小學。2011年,黃水鎮教育經費達113.7萬元,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04萬元,比2010年增長23.5%。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黃水鎮有科技人才17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9人,經營管理人才34人,技能人才28人,農村實用人才82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黃水鎮有業餘文藝宣傳隊5個,演職人員42人,年演出1800場次,觀眾達54萬人次;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相聲、小品《彎腳王二嫂》《三進三同結窮親》等;有電影隊1個,年放映186場次,觀眾達10萬人次;文化活動服務中心1個,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450平方米,藏書3.6萬冊。2011年末,黃水鎮城鄉體育活動場所10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2011年末,黃水鎮廣播喇叭入戶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8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衛生

徠2011年末,黃水鎮公立衛生院有1個,鄉村合作醫療點5個;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人7人,註冊護士9人,其它醫護人員18人。2011年,黃水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2萬人次,住院手術10台次,出院病人900人次。黃水鎮重點醫院有黃水鎮中心衛生院。2011年,黃水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衛生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萬人,參合率93%;孕產婦死亡率2.5/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0.5‰、0.5‰。

社會保障

2011年末,黃水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58戶,人數220人,支出38.3萬元,比2010年增長7.3%,月人均145元,比2010年增長6.8%;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0人次,支出8.8萬元,比2010年增長6.2%;社會救助800人次,支出18.4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329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23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04人,失業保險13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8戶,人數101人,支出15.2萬元,比2010年增長4.2%,月人均125.4元,比2010年增長3.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人,支出7.5萬元,比2010年增長4.9%;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人,支出5.2萬元,比2010年增長4.2%;農村醫療救助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人次,共支出6.8萬元,比2010年增長7.1%;農村臨時救濟27人次,支出2.7萬元,比2010年增長2.3%。 

交通


黃水鎮有302省道過境,境內長131千米。2011年末,黃水鎮有縣鄉級公路11條,總長114千米,其中,黃水至冷水旅遊(滬蓉高速冷水站)通道長11千米;黃水至悅崍路境內長24千米;黃水至洋洞、萬勝壩等通往各村和旅遊風景區的公路長79千米,大風堡旅遊柏油路4.7千米,硬化五里坡至洋洞村、坡老至萬勝壩水庫堤壩鄉級公路6.3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黃水鎮因盛產黃連,並有一小溪常流黃水而得名。

民族風情

黃水鎮是土家人多居住山區,以岩、台、灣、壩聚族而居,房屋多修吊腳樓,樓上有耍樓(杉欄子);土家人常以酸辣酢、大塊肉、罈子酒為飲食特點,以陽米茶、醪糟、煮臘肉、堆豆腐等形式待客;服飾多自紡自染自織的白、蘭、青、灰色土布,男女頭上包白、青帕,對肩子、鄉花圍腰、鄉花襪底為主要特色;婚嫁有三個獨特的習俗,一是哭嫁;二是穿離娘鞋;三是搶床(坐床);土家人喜燈舞,逢年過節或婚嫁、搭梁、喪葬、生日等日子喜玩燈舞,打道錢和擺手舞最受土家人喜歡;評議風格獨特,“畢茲卡”是土家人的自稱,“舍巴”指擺手舞,民歌形式也別具一格,薅身鋤草有薅身歌和鋤草鑼鼓,放牛有山歌,相愛有情歌,出嫁有哭嫁歌,死人有孝歌,石工、打工、土工有號子相伴。

地方特產

黃水鎮主要特產有蒓菜、黃連、土家咂酒。
黃連
黃水鎮常年在地黃連1.5萬畝,年種植黃連3200畝,黃連的產量、質量全國第一,約佔全國總產量的68%,佔世界總產量的40%,是全國最大的黃連GAP基地。
土家咂酒
石柱土家咂酒,源於隋末唐初,是土家族人慶祝喜慶節日、歡迎貴賓的“喜慶酒”;以糯米或高梁、玉米、小麥為原料發酵釀成,貯藏於瓦罈子。

旅遊


風景名勝

黃水鎮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黃水大風堡景區、黃水藥用植物園、畢茲卡綠宮國家森林公園、油草河自然風景區、中國一號水杉母樹等。
中國一號水杉母樹
旅遊景點分布圖
旅遊景點分布圖
中國一號水杉母樹,位於黃水鎮萬勝壩村田彎組八角廟,樹齡300年以上,樹高34米,胸徑143厘米,冠幅8米。
大風堡旅遊風景區
大風堡旅遊風景區,是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面積17900公頃,可游面積2000公頃,有十二花園姐妹峰、三塊和尚化石、相思坡、望夫崖等數十處景點。
油草河風景區
油草河風景區,位於黃水國家森林公園東北方向,景區長20餘千米。
馬腦城風景區
黃水鎮
黃水鎮
馬腦城風景區,位於黃水鎮西北,黃水鎮因其山形酷似馬腦而得名。
土家民居觀光區
土家民居觀光區,區域面積1.2平方千米,民居多以吊腳樓、雕花木窗、仿明清古牆、烽火牆、懸掛物、燈飾、牌匾為特色。

獲得榮譽


2017年12月17日,黃水鎮獲評2017年中國最美村鎮傳承獎。
2020年7月29日,黃水鎮入選2017—2019年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