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鎮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下轄鎮

冷水鎮,隸屬於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處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境東部、渝鄂交界處的七曜山麓,東與湖北省利川市汪營鎮、忠路鎮接壤,南與金鈴鄉和沙子鎮相鄰,西與中益鄉黃水鎮相接,北接楓木鎮,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政府駐地47千米,區域總面積72.51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冷水鎮一帶隸屬第四區(沙子區)湖鎮鄉;2009年12月,由冷水鄉撤鄉設鎮,改為冷水鎮。截至2020年11月1日,冷水鎮常住人口為4052人。截至徠2020年6月,冷水鎮下轄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河源村梨子坪組。

冷水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牛、家禽為主;工業以煤礦、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2018年,冷水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歷史沿革


冷水鎮
冷水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隸屬第四區(沙子區)湖鎮鄉。
1953年8月,湖鎮鄉、黃水鄉、栗新鄉各劃出一部分,設冷水鄉。
1958年9月,冷水鄉改為冷水公社。
1959年7月,冷水、湖鎮2公社合併建國營冷水農場。
1961年5月,撤銷冷水農場,恢復冷水公社。
2009年12月,冷水鄉撤鄉設鎮,改為冷水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冷水鎮
冷水鎮
冷水鎮地處七曜山麓,地形主要為低山;最高峰神仙堡位於太平村,海拔1934米;最低點位於天河村草院子,海拔1150米。 冷水鎮境內有溶洞,其中較大的溶洞有神水洞、百家岩洞、大妖洞、紅廠硝洞、古家岩洞。
氣候
冷水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0℃,1月平均氣溫0℃,極端最低氣溫-11℃(1975年12月16日);7月平均氣溫20℃,極端最高氣溫34℃(1959年8月23日);最低月平均氣溫-4℃(2011年1月),最高月平均氣溫24℃(1959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9℃,最大日較差22℃(2011年5月18日);生長期年平均164天,無霜期年平均199天,年平均日照數1200小時,年總輻射81.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38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65天。
水文
冷水鎮境內河道屬龍河流域,主要溪河有冷水溪、雙坪溪、竹子營溪、龍洞河4條,總長33千米,流域面積26.8平方千米。冷水溪發源於天河村李家灣,由西北向東南流至冷水街,再向南流經葫蘆塘入沙子鎮,境內長11千米,流域面積9.8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0.6立方米/秒;雙坪溪發源於八龍村雙坪組的曹家灣,向北流入楓木鎮,境內長10千米,流域面積8.2平方千米;竹子營溪發源於摩天坡,流入冷水溪,全長4.5千米,流域面積3.5平方千米;龍洞河發源於河源村的龍洞坪,彙集太平槽南端的地下水后,在太平村西面的響水洞流出,匯入冷水溪,長7.5千米,流域面積5.3平方千米。
土壤
冷水鎮屬中山黃棕壤區,大體分為五種土壤。
(1)暗紫色水稻土:主要分佈在天河村、八龍村等的夾槽地帶。母質為自流組紫灰、暗灰、黃褐等雜色泥。
(2)山地黃棕壤:主要分佈在河源村、太平村、玉龍村的部份。
(3)冷沙黃泥:主要分佈在天河村的馬家院子,龍田塝等地段和天河村的楓香灣、葫蘆塘、大田塝等地段。
(4)灰棕紫色土:主要分佈在太平、玉龍兩村的一部分,該土屬沙土,夾沙土,紫黃泥土,大肥泥,豆瓣泥土,石骨子土等。
(5)腐殖質黃棕壤:主要分佈在天河、八龍、玉龍村的常綠落葉和多生灌木林山源地帶。
自然災害
冷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風、冰雹等;水災年均2次,主要發生在7—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2年7月,天河、八龍、太平等村,冷水鎮因受災減產70%;風、冰雹多發生在山原地形複雜地帶,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2年8月,多年未見的風、雹災襲擊玉龍村5個組225戶,烤煙受災1950畝,直接經濟損失150萬元。

自然資源


冷水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煤石灰石等;原煤儲量100萬噸,已開發的煤礦有宏峰和馬皇溝煤礦2個,礦區佔地面約1.8平方千米,年產煤3萬噸;石灰石儲量約1億噸,分佈在七曜山脈太平槽的河源、太平、玉龍村;鐵礦分佈在八龍村,含鐵量約25%,鐵礦約1.2億噸;有野生植物1000餘種,動物500餘種。

行政區劃


2011年,冷水鎮下轄5個行政村;下設26個村民小組。
行政村天河八龍河源太平玉龍
截至2020年6月,冷水鎮下轄5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河源村梨子坪組。
行政村天河村八龍村河源村太平村玉龍村

人口民族


2011年,冷水鎮總人口617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48人,城鎮化率38%;總人口中,男性3246人,佔52.6%;女性2926人,佔47.4%;18歲以下1580人,佔25.6%;18—60歲3561人,佔57.7%;60歲以上1031人,佔16.7%;總人口中,漢族713人,以土家族為主,達5456人,佔88.4%;另有苗族、蒙古族共3人。2011年,冷水鎮人口出生率5.6‰,人口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長率1.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5人。
截至2018年末,冷水鎮戶籍人口為6406人。
2021年6月11日,石柱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冷水鎮常住人口為405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冷水鎮財政總收入383萬元,比2010年增長25.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0萬元。2011年,冷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401元。
2014年,冷水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2億元,同比2013年(下同)增長21%;農業總產值(現價)8.2170億元,同比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同比增長23;全年實現財政收入1185.35萬元,同比增長15%;存款餘額9.1億元,同比增長20%;貸款餘額6200萬元,同比增長40010;農民人均純收人13830元,同比增長12.4%。
20徠18年,冷水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第一產業
冷水鎮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玉米、花生、黃豆、棉花、芝麻等。2014年,全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67870畝,其中水稻63000畝、小麥36300畝、油菜42260畝、玉米2100畝、花生5430畝、黃豆2000畝、棉花2100畝、芝麻2080畝。全年糧食總產量82841噸,油料總產量11094噸。植樹造林2758畝,林木採伐1604立方米。牲豬出欄70738頭,牛出欄6195頭,羊出欄62930隻,家禽出籠9286百隻,畜禽肉產量$323噸,蛋產量3805噸。冷水鎮水產資源豐富,養殖水面21855畝,其中水庫3150畝、池塘10765畝、河溝7780畝。水產品產量24190噸。 
農業
冷水鎮
冷水鎮
2011年,冷水鎮有耕地面積8326畝,人均1.5畝;林地面積5.8萬畝。2011年,冷水鎮農業總產值47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8%,農業增加值2859萬元。冷水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冷水鎮玉米種植面積1000多畝,產量800噸,人均640千克;洋芋種植面積200畝畝,產量3000噸。冷水鎮主要經濟作物有黃連、烤煙、蒓菜等。2011年,冷水鎮黃連種植面積1620畝;產量160噸;蒓菜種植面積3495畝,產量3500噸;烤煙種植面積2810畝,產煙葉618.2噸。冷水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牛、家禽為主。2011年,冷水鎮肉牛飼養量930頭,年未存欄365頭;生豬飼養量840頭,存欄320頭;山羊飼養量1550隻,存欄550隻;家禽年飼養量4.5萬羽,上市家禽1.5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70萬元。2011年,冷水鎮水果種植面積56畝,產量76.3噸,主要品種有梨、李子。
第二產業
冷水鎮境內工業以燒制石灰、生產碎石、加工大米為主。2014年,全鎮有工業企業2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工業總產值32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30.9億元。招商引資完成9100萬元。 
工業
冷水鎮形成了以煤礦、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冷水鎮工業總產值56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8%;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253人。
第三產業
冷水鎮
冷水鎮
2011年末,冷水鎮境內有金融網點2個,存款餘額6.2000億元,貸款餘額1.3007億元,郵政儲蓄餘額1.2430億元,函件業務18920件;有商業網點205個,其中大型超市10個,糧油店8個,服裝店22個,煙酒副食店48個,其他117個,全年商業零售額2.12億元;有較大規模的餐飲業門店(賓館、酒店)11家,旅館業5家,理髮業21家;汽車、摩托車,家電修理行業11l家,打字、複印、照相攝影業8家。 
2014年,冷水鎮有金融機構三家。農行冷水分理處有職工6人,年末存款餘額3.9億元,貸款餘額1800萬元;冷水農村信用合作社有職工17人,年末存款餘額2.7億元,貸款餘額4400萬元;郵政銀行冷水支行有職工7人,年末存款餘額2.5億元。有保險機構兩家。
商貿
2011年末,冷水鎮有商業網點13個,職工35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5萬元,比2010年增長21.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38萬元,比2010年增長22.3%。
金融
2011年末,冷水鎮存款餘額為860萬元,比2010年增長6.9%,人均儲蓄1393.4元;各項貸款餘額120萬元,比2010年增長6.4%;金融產業規增加值38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5%。

文化


地名由來
冷水鎮境內有一溪溝,水很涼,稱冷水溪,鎮由該溪而得名。

交通


冷水鎮有滬渝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1千米,設有出口。2011年末,冷水鎮有縣鄉級公路5條,總長65.5千米,其中,冷水到黃水旅遊路26.4千米,至楓木公路7.5千米,至湖鎮公路6.6千米,至金鈴、金竹公路3.5千米;有縣道石柏路過境,境內長16.7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冷水鎮
冷水鎮
2011年末,冷水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8人,專任教師2人;小學4所,在校生671人專任,教師32名,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冷水鎮主要學校有冷水小學。2011年,冷水鎮教育經費達98.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36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冷水鎮有科技人才13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8人、經營管理人才24人,技能人才27人,農村實用人才69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冷水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2180冊;農家書屋5個,藏書758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冷水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冷水鎮文藝表演隊。2011年末,冷水鎮有體育活動場所4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8%。2011年末,冷水鎮廣播喇叭入戶率90%;有線電視用戶8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冷水鎮有公立衛生院1個,村級合作醫療點5個;病床8張,固定資產總值1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2人,其它醫護人員3人。2011年,冷水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600人次,住院手術14台次,出院病人266人次。冷水鎮重點醫院有冷水鎮衛生院。2011年,冷水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570人,參合率90.2%;孕產婦死亡率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5‰、1‰、1‰。
社會保障
2011年,冷水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1戶,人數96人,支出20.8萬元,比2010年增長7.2%,月人均180.6元,比2010年增長6.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戶,人數100人,支出17.2萬元,比2010年增長8.1%,月人均143.6元,比2010年增長7.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人,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3.7%;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2人次,支出1.4萬元,比2010年增長4.2%;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2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250人,農村基本養老保險的4800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386人,參加失業保險245人。

旅遊


風景名勝

石門坎
石門坎位於河源村新建組菜子壩東面的七矅山上,為渝鄂兩少市的分界線;在山埡上順山修築一道長54米,厚4米,高5米的石牆,石牆中部留有高2.5米,寬1.4米的一道門框。
百家岩洞
冷水鎮
冷水鎮
百家岩洞位於太平村見天壩組西邊,挨小山的岩上,在大煙站背後不遠處;百家岩洞距政府所在地近10千米,從洞口到洞內必須經過風洞、硝洞、然後通過上滑石板或下滑石板到達洞內。
水杉母樹
“2號、3號水杉母樹”位於八小洞消洞灣,樹高四十多米,樹徑約兩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