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鎮

湖南省寧遠縣冷水鎮

冷水鎮地處寧遠縣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冷水鋪村,距縣城11公里。省道永連公路穿境而過,九嶷大道直通九嶷山舜帝陵,縣道鄉道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地理環境


冷水鎮[湖南省寧遠縣冷水鎮]
冷水鎮[湖南省寧遠縣冷水鎮]
冷水鎮地處寧遠縣境東部,距縣城11公里。東與藍山縣楠市鎮相鄰,南與灣井鎮接壤,西與舜陵鎮、水市鎮為界,北與禾亭鎮、太平鎮毗連。鎮因駐地冷水鋪自然地名得名。全鎮轄67個行政村,66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7318人,其中農業人口7.4萬多,是寧遠縣的農業人口第一大鎮。黨支部84個,中共黨員2058名。耕地面積36633畝,其中水田27149畝,森林覆蓋率74%,總面積199平方公里。境內交通十分便捷,省道1806線、永連公路、九嶷大道穿腹而過,穿境而過的二廣高速、廈蓉高速、寧嘉公路也已破土動工。鎮黨委、政府依託地域和區位優勢,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建成冷水客運站、冷水商貿區、東城(冷水)連片烤煙基地,為承接沿海產業轉移,鎮黨委、政府還確定了把冷水打造成“藍寧道加工貿易基地”,規劃了十里鋪工業園延伸帶,九嶷大道連片油茶種植基地。

行政區劃


冷水鎮由原來的66個建制村合併調整為39個建制村(其中2個建制村開展農村社區建設)。
1、將上冷水、四方井兩個建制村合併為三聯建制村,村部設在原上冷水村。
2、將上宜、下宜兩個建制村合併為上宜建制村,村部設在上宜村。
3、將冷水鋪、金鉤掛、五馬三個建制村及三角疇村第1、2組合併為冷水鋪村(冷水鋪社區),村部設在原冷水鋪村。
4、將神東、神西、桐子山、長沖四個建制村合併為神下村(神下社區),村部設在原神東村。
5、將綿羊疇、油村口兩個建制村合併為舜聯建制村,村部設在原綿羊疇村。
6、將於家、東城鋪兩個建制村合併為東城新建制村,村部設在原於家村。
7、將翟家、上胡家兩個建制村合併為翟家福建制村,村部設在原翟家村。
8、將隔江、寨村兩個建制村合併為隔江建制村,村部設在原隔江村。
9、將庄屋建制村以及上胡家村第7、8組合併為庄屋建制村,村部設在庄屋村。
冷水鎮
冷水鎮
10、將淌頭建制村以及三角疇建制村第3、4、5、6、7、8組合併為永和建制村,村部設在原三角疇村。
11、將甘石壩建制村以及竹嶺腳村第1、2、3、8組合併為新駱家建制村,村部設在原甘石壩村。
12、將駱家建制村以及竹嶺腳村第4、5、6、7組合併為駱家建制村,村部設在原駱家村。
13、將油麻嶺、下山腳、上山腳三個建制村合併為山腳建制村,村部設在原上山腳村。
14、將大陂嶺建制村以及六十疇村第1、2、5、6組合併為大陂嶺建制村,村部設在大陂嶺村。
15、將賀家建制村以及六十疇村第3、4、7組合併為賀家建制村,村部設在賀家村。
16、將石佳坪、老張家兩個建制村合併為玉屏新建制村,村部設在原老張家村,
17、同意將寶山、楊柳塘、上茶、堂屋4個建制村區劃調整至舜陵街道;唐家、下嶺、東山、大屋地、卜家嶺、雲峰等6個建制村區劃調整至東溪街道。跨鄉鎮區劃調整由縣民政局按程序向省、市呈報。
百美、奉佳山、高壁、海江、雞公寨、匡家、毛坪頭、李銘遠、毛家、梅翠、歐家、盤市、培澤、琴棋、沙洞、上毛家、旺溪、錫海、下胡家、夏璧、新張家、雲潭、中元等23個建制村保持原狀不變。

經濟


農業發展

冷水鎮[湖南省寧遠縣冷水鎮]
冷水鎮[湖南省寧遠縣冷水鎮]
農業以水稻種植、水產養殖、油茶種植和外出打工為主。2010年全鎮糧食產量達到7.1萬噸,油料產量達到8900噸,水產品產量達到15000噸,牲豬出欄5.5萬頭,家禽出籠62萬隻,油茶種植達1500餘畝。年內新增勞務輸出900人,累計達到12500人,佔總勞力的75.6%,為全鎮農民增收近2億元。全鎮有中型水庫兩座,小(一)型水庫七座,小(二)型水庫三座,大型泵站5座,主幹渠道4條。農業推向現代化,2010年全鎮插秧機發展到133台,機插面積發展到25000畝,收割機、旋耕機等大型機械達到192台。

經濟旅遊

境內有機磚廠、副食品加工廠、五金電子、繡花制衣、竹木加工廠、爐具廠、陶瓷廠、針織廠、養殖廠等。設有中學5所,小學59所,醫療機構72個。境內風景秀麗,是九嶷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遊覽地桃花岩距鎮駐地僅2華里,岩內景觀奇特,遊客眾多。文物古迹有泠道故城,紗帽嶺金泉庵僧人墓、寨村獅子砠新石器時代遺址。

社會


全鎮共有中學2所,完小4所,小學61所,在校中小學生9557人。在職教師40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殘疾兒童入學率85.7%,小學畢業率99.6%,初中畢業率98%。全鎮有衛生院、醫務室61所,冷水中心衛生院醫療設備先進,骨傷科遠近聞名。鎮內桃花岩為旅遊勝地,堪稱“世外桃源”,年均接待遊客10萬人次。

文化


村情結構

1995年撤鄉建鎮、由冷水鋪、上宜鄉、東城鄉和雲潭鄉合併組成冷水鎮。現轄68個村。
【匡家】Kuāngjiā
以匡姓定居而得名。村委會駐匡家,轄匡家、下尹家、上尹家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4.2平方公里,耕地15.4公頃,307戶,1290人。
【冷水鋪】Lěngshuǐpù
立村位於冷水河邊開鋪得名。村委會駐冷水鋪,轄冷水鋪、賀家屋地、塘鋪上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43.3公頃,402戶,1689人。
【歐家】ōujiā
歐姓定居而得名。村委會駐歐家,轄歐家、新岩頭、老岩頭、天鵝塘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36.9公頃,276戶,1161人。
【三角砠】Sānjiǎochóu
因村后砠山成三角形而得名。村委會駐上三角砠,轄上三角砠、下三角砠、安樂沖、劉家山、洞尾、苦竹山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24.4公頃,224戶,940人。
【沙洞】Shādòng
1958年以洞名命名。村委會駐沙洞陳家,轄沙洞陳家、肖家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頃,277戶,1165人。
【東山】Dōngshān
因村東邊有一座古廟而命名東山廟,后改為東山。村委會駐東山廟,轄10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40.2公頃,237戶,995人。
【毛家】Máojiā
以村民多為毛姓命名。村委會駐毛家,轄毛家、新毛家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25.2公頃,215戶,905人。
【五馬】Wǔmǎ
以村後山頭似五馬歸槽得名。村委會駐五馬歸槽,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14.7公頃,123戶,515人。
【十里鋪】Shílǐpù
因村莊位於縣城近十里而得名。村委會駐十里鋪,轄十里鋪、塘邊、下十里鋪、青山下、於家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36.7公頃,247戶,1037人。
【百美】Bǎiměi
以春來定居時百花盛開、美麗多彩而得名。村委會駐百美,轄百美、大塘尾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49.4公頃,389戶,1632人。
【淌頭】Tǎngtóu
以村頭淌井得名。村委會駐上淌頭,轄上淌頭、下淌頭、青山尾、白面砠、蜈蚣下山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23.1公頃,389戶,1632人。
【李銘遠】Lǐmíngyuǎn
以祖先姓名得名。村委會駐李銘遠,轄李銘遠、碑木下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40.3公頃,242戶,1016人。
【海江】Hǎijiāng
以河命名螃蟹江,后改為海江。村委會駐海江,轄螃蟹江、沙洞鋪、浪廟腳、真武砠、后干嶺、野雞窩、李家、曾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50.6公頃,286戶,1203人。
【唐家】Tángjiā
以唐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唐家,轄唐家、月江灣、大壩頭、十五里灣、胡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3.4平方公里,耕地59.5公頃,397戶,1668人。
【大屋地】Dàwūdì
以地勢寬敞而得名。村委會駐大屋地,轄大屋地、觀音寨、旱河洞、上江頭、下江頭、大塘湖、連子砠、雷家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55.3公頃,250戶,1472人。
【下嶺】Xiàlǐng
以駐地命名。村委會駐周家,轄周家、塘頭下、大井頭、雞公廟、劉家、田頭李家、小水洞、楊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57.5公頃,387戶,1626人。
【寶山】Bǎoshān
村后大石山陡峭似掛一塊板,故名掛寶山。1980年更名寶山。轄楊柳屋、掛寶山、岩門口、隔洞、狗巴頭、交子園、蛇形山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51.7公頃,307戶,1288人。
【卜家嶺】Bǔjiālǐng
以卜姓在嶺邊定居而得名。轄卜家嶺、樂家洞、許家、新屋地、呂婆沖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67.5公頃,491戶,2066人。
【錫海】Xīhǎi
以村后錫河而得名。村委會駐天堂福,轄錫海、馮家、天堂福、陳家、大宜山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6.1平方公里,耕地54公頃,428戶,1798人。
【金鉤掛】Jīngōuguà
以山名命名。村委會駐下金鉤掛,轄上金鉤掛、下金鉤掛、過路壩、南風坳、沿溪洞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21.8公頃,185戶,776人。
【雲峰】Yúnfēng
1958年以駐地命名羊江頭,1962年改為雲峰。村委會駐新屋場,轄大井頭、肖家嶺、馬子橋、土地堂、羊江頭、新屋場、新庵子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15.4公頃,140戶,589人。
【上宜】Shàngyí
因土質不佳,雨天泥濘路難行,故名上泥,后雅化為上宜。村委會駐上宜,轄上宜、石盤井、庄屋、陳家、許家、叢樹山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31公頃,271戶,1140人。
【上毛家】Shàngmáojiā
以毛姓定居得名毛家。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原上宜鄉、冷水鄉、東城鄉、雲譚鄉四鄉合併為冷水鎮,因同一行政區內冷水有一個毛家村,上宜有一個毛家村,為便於區分,將上宜毛家村命名為上毛家。村委會駐上毛家,轄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34.5公頃,271戶,1138人。
【駱家】Luòjiā
以駱姓定居而得名。村委會駐老駱家,轄老駱家、新屋地、隔洞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46公頃,440戶,1849人。
【四方井】Sìfāngjǐng
以村前水井而得名。村委會駐四方井,轄四方井、半田洞、貓仔灣等3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12.6公頃,92戶,385人。
【甘石壩】Gānshíbà
村前石壩乾旱期長,故名干石壩,后改為甘石壩。村委會駐甘石壩,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22.7公頃,175戶,736人。
【琴棋】Qínqí
因村境有一漆樹,得名金漆場,后雅化為琴棋。村委會駐琴棋,轄9個村民組。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42公頃,230戶,968人。
【竹嶺腳】Zhúlǐngjiǎo
以村立嶺上,竹多而得名。村委會駐竹嶺腳,轄竹嶺腳、竹山園、新塘腳、彭家、風吹落帶、大河壩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29.9公頃,253戶,1064人。
【冷水】Lěngshuǐ
由石城遷居,因村邊泉井水流入冷江而得名。村委會駐社下洞,轄冷水、社下洞、千家窩、大羅湖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32.1公頃,258戶,1083人。
【中元】Zhōngyuán
原名狗爪窩,后改為中元大隊。轄中元、上元、王家、夏家嶺、馬婆寨、豬羅凼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29.5公頃,250戶,1048人。
【上山腳】shàngshānjiǎo
以村立山腳上部而得名。村委會駐上山腳,轄上山腳、洞心、元木山、白山腳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50.7公頃,394戶,1655人。
【下山腳】Xiàshānjiǎo
位於上山腳之下而得名。村委會駐下山腳,轄下山腳,老人砠等3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12.6公頃,91戶,384人。
【油麻嶺】Yóumálǐng
以當地適宜種植油麻而命名。村委會駐油麻嶺,轄油麻嶺、狗治坪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20.2公頃,140戶,586人。
【桐子山】Tóngzǐshān
以立村時曾有一片桐子樹而得名。村委會駐桐子山,轄3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14.7公頃,60戶,248人。
【神東】ShénDōng
該村原居有唐、朱、陳、李四姓,后只剩下從嘉禾遷來的李姓,故名剩下,又名城下,最後演變為神下村。因人口眾多,為便於管理,后劃分為兩個村,東為神東村,西為神西村。村委會駐神東,轄神東、上李生、下李生、東毛砠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60.1公頃,479戶,2013人。
【神西】Shénxī
村名來歷同神東。村委會駐神西,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50.3公頃,397戶,1668人。
【下宜】Xiàyí
由李森分居定為下宜,后又分居故稱老下宜。村委會駐老下宜,轄老下宜、新下宜、油榨嶺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23.2公頃,158戶,662人。
【長沖】Chángchōng
從神下分居以衝口得名。2003年經上級批准從下宜村分出,設長沖村。村委會駐長沖,轄老長沖、新長沖等2個村民組。總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17.5公頃,78戶,329人。
【庄屋】Zhuāngwū
從江西鵝井塘遷居立村得名。村委會駐老莊屋,轄老莊屋、後頭庄屋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54.9公頃,485戶,2035人。
【雞公寨】Jīgōngzhài
藍山遷居以地勢得名。村委會駐水源頭,轄雞公寨、水源頭、下赤源、上赤源、坳子山、棕樹腳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52.6公頃,399戶,1676人。
【翟家】Zháijiā
明朝從西坪遷居,以翟姓得名。村委會駐翟家,轄翟家、田眼頭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58.8公頃,399戶,1676人。
【夏壁】Xiàbì
從藍山白竹塘遷居,以華夏之壁命名。村委會駐老夏壁,轄老夏壁、新夏壁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52.6公頃,552戶,2320人。
【東城鋪】Dōngchéngpù
以住戶多開鋪面得名。村委會駐成家,轄東城鋪、成家、劉家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27.9公頃,216戶,908人。
【寨村】Zhàicūn
村立寨下得名。村委會駐寨村,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18.2公頃,176戶,715人。
【高壁】Gāobì
因地勢比夏壁高得名。村委會駐高壁,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40.7公頃,319戶,1339人。
【下胡家】Xiàhújiā
胡姓從江西遷居,與上胡家分居得名。村委會駐下胡家,轄下胡家、河背砠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57.2公頃,429戶,1801人。
【綿羊砠】Miányángchóu
以村后石山形似綿羊得名。村委會駐綿羊砠,轄綿羊砠、狗頭嶺、彭家、門竹山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26.7公頃,215戶,904人。
【上茶】Shàngchá
以村立中茶上游得名。村委會駐上茶,轄上茶、蓮花洞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36公頃,184戶,772人。
【隔江】Géjiāng
因與老莊屋隔江而命名。村委會駐隔江,轄隔江、駱家、張家塘、黃泥橋、上白田、下白田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29公頃,287戶,1206人。
【堂屋】Tángwū
因位於中茶村的下游,原名下茶,為美化村名,后改名堂屋。村委會駐堂屋,轄堂屋、塘扶嶺、楊子洞、田眼頭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55.1公頃,304戶,1278人。
【於家】Yújiā
于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於家,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0.6平方公里,耕地19.9公頃,147戶,617人。
【上胡家】Shànghújiā
由江西萍鄉遷居,立村冷水江上游,以胡姓得名。村委會駐上胡家,轄上胡家、大山伏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頃,212戶,889人。
【培澤】Péizé
由江西遷居,以祖先名得名。村委會駐老培澤,轄老培澤、新培澤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27.1公頃,356戶,1496人。
【油村口】Yóucūnkǒu
以村周圍油茶樹較多而得名。村委會駐油村口,轄4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24.5公頃,142戶,595人。
【楊柳塘】Yángliǔtáng
以村旁塘邊楊柳樹多而得名。村委會駐中茶,轄楊柳塘、周家田、大水田、中茶、牛形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9.1公頃,212戶,889人。
【雲潭】Yúntán
以地形似塘,林木繁茂,雲霧飄繞,下有水潭而得名。村委會駐雲潭,轄雲潭、叢樹灣、魯塘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66.2公頃,556戶,2337人。
【六十砠】Liùshíchóu
以村周石砠約有六十之多得名。村委會駐六十砠,轄六十砠、唐家、六梅砠、環佳山、豬樓坪、大砠腳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22.2公頃,162戶,682人。
【賀家】Hèjiā
以賀姓定居而得名。村委會駐老賀家,轄老賀家、新賀家、賀家生、賀晚、成背劉家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63.3公頃,379戶,1591人。
【大陂嶺】Dàpílǐng
以大陂洞和村後山嶺得名。村委會駐佛觀音,轄大陂嶺、田前坪、佛觀音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34.1公頃,288戶,1209人。
【老張家】Lǎozhāngjiā
以姓得名。村委會駐老張家,轄8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33.7公頃,291戶,1221人。
【梅翠】Méicuì
以村旁楊梅樹多得名。村委會駐梅翠,轄梅翠、譚佳山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57.9公頃,478戶,2006人。
【盤市】Pánshì
以村后石頭似盤狀定圩得名盤石圩,后演變為盤市。村委會駐盤市,轄盤市、山塘、樂土園、荒塘湖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59.6公頃,396戶,1665人。
【毛坪頭】Máopíngtóu
立村時是一塊茅草坪而得名。村委會駐毛坪頭,轄毛坪頭、大嶺山、大山裡、劉家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53.2公頃,385戶,1618人。
【石佳坪】Shíjiāpíng
以村旁有石山和平地得名。村委會駐石佳坪,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28.6公頃,220戶,926人。
【新張家】Xīnzhāngjiā
從老張家分居而得名。村委會駐新張家,轄新張家、梨山頭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49公頃,426戶,1790人。
【奉佳山】Fèngjiāshān
以村周山嶺環抱得名環佳山,因奉姓定居,更名奉佳山。村委會駐奉佳山,轄奉佳山、老屋地、參加源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29.7公頃,220戶,926人。
【旺溪】Wàngxī
以村旁溪水命名。村委會駐上旺溪,轄下旺溪、上旺溪、缸缶砠、朱木山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74.6公頃,401戶,16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