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井鎮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下轄鎮

灣井鎮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縣境東南,離縣城23公里。東臨藍山縣,南接九嶷瑤族鄉,西界水市鎮,北與冷水鎮相連。鎮政府駐下灌村,轄彭家洞、路亭、灣井、和城、橋頭、黃花園、石坡腳、朵山、豐收、大嶺尾、久安背、田心、周家壩、東安頭、四公塘、白水源、梅子窩、下寨崗、馬腳洞、新屋裡、狀元樓、泠江、下灌、大屋地、羊蹄嶺、水上洞、韶水、青山尾、姚家29個村和灣井1個居委會。

2019年11月21日,入選第三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名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灣井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地理環境


灣井鎮
灣井鎮
全鎮總面積107平方公里,耕地1293公頃,9396戶。境內寧九公路貫穿南北,南至九嶷山,北到縣城。該鎮是寧遠縣的產糧基地,又是林木、柑桔的重點產區,烤煙發展迅速,2003年產煙葉9600擔。鎮年國內生產總值11031萬元,年財政收入310萬元。
境內有農機修配廠、竹木加工廠、彩燈廠等。設有中學1所,完小2所,片小20所,衛生院1所,村醫療室39所。境內有九嶷山旅遊區景點,為紀念唐代狀元李郃所建的狀元樓,始建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的路亭村雲龍牌坊,還有讀書岩、賽景岩。
讀書岩系喀斯特地貌山崗,溶洞遍崗,可游之洞10餘處,龍宮洞、通天洞、讀書岩、將軍廳等,一景賽一景。賽景岩洞長1860米,分樓岩、中岩、水岩,有十幾個大廳,五條瀑布、二座自然石橋、四個自然湖、2個大型圓環。
灣井鎮
灣井鎮

行政區劃


灣井居委會
Wān jǐng jū wěi huì
灣井居委會於1995年成立,轄1個居民組,25個企事業單位。461戶,1470人。居委會駐灣井村。
灣井
Wān jǐng
宋代定居,馮都曾派兵鎮守,故名永安營,后以井形命名灣井。村委會駐灣井,轄灣井、馬嶺坪、釣魚塘、四十八畝、油盞洞、下芹菜塘等20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67.4公頃,654戶,2510人。
路亭
Lù tíng
因村前路旁一涼亭得名。1996年從九嶷瑤族鄉劃歸灣井管轄。村委會駐路亭,轄路亭、獅子尾、石皮山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56.3公頃,542戶,2200人。
東安頭
Dōng ān tóu
村立橫砠的東方取名東崗頭,后雅化為東安頭。村委會駐東安頭,轄東安頭、和平市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60.4公頃,410戶,1609人。
田心
Tián xīn
村周圍是田,村居田洞中心得名。村委會駐田心,轄田心、鳳雞窩、吳家、老屋地等18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70.3公頃,446戶,1806人。
大嶺尾
Dà lǐng wěi
村立大嶺尾部得名。村委會駐大嶺尾,轄大嶺尾、坳背、大坪窩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31公頃,230戶,893人。
石坡腳
Shí pō jiǎo
村後有一大石坡,村立腳下得名。村委會駐石坡腳,轄石坡腳、油榨旺、箭豬窩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16.4公頃,107戶,421人。
橋頭
Qiáo tóu
村立橋頭得名。村委會駐橋頭,轄橋頭、高腳坪、麥子地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33.4公頃,291戶,1157人。
朵山
Duǒ shān
村周圍百花盛開取名花朵山,后簡化為朵山。村委會駐朵山,轄朵山、石板丘、筍子嶺、塘角灣、隔江嶺、豬腳坪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45.2公頃,432戶,1835人。
豐收
Fēngshōu
以村後山楓木樹多得名楓木山,后因縣內重名更名為豐收。村委會駐楓木山,轄楓木山、油榨頭、杉木沖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34.8公頃,277戶,1057人。
周家壩
Zhōu jiā bà
以村前壩頭屬周姓管得名。村委會駐周家壩,轄周家壩、豐田、大孔、五指砠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40.5公頃,330戶,1262人。
和城
Héchéng
1947年由十八戶人的山嶺籌合開圩簡稱十八份,后改為和城。村委會駐和城,轄和城、石狗砠、木瓜塘、黃泥塘、銀山砠、朝水庵、源頭壩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67.7公頃,485戶,1856人。
久安背
Jiǔānbèi
村背小溪流穿進九岩得名久岩背,后雅化為久安背。村委會駐久安背,轄久安背、東山嶺、石井背等19個村民組。總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84.3公頃,566戶,2254人。
黃花園
Huánghuāyuán
以山沖名命名。村委會駐茶子山,轄苦竹沖、塘背嶺、朝地沖、紮營坪、梨山窩、和家嶺、柑子坪、野牛塘、茶子山、新紙廠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5.5平方公里,耕地21.9公頃,214戶,866人。
泠江
Língjiāng
村處泠江河邊得名。村委會駐泠江,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54.6公頃,375戶,1533人。
其它
【狀元樓】Zhuàngyuánlóu
因紀念唐代狀元李郃所建的狀元樓立於此處而得名。村委會駐狀元樓,轄狀元樓、樂家山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65.6公頃,529戶,2050人。
【下灌】Xiàguàn
以諸水澆灌下游之意命名。村委會駐下灌,轄下灌、枇杷山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70.4公頃,429戶,1570人。
【新屋裡】Xīnwūlǐ
在此建屋定居,故名。村委會駐新屋裡,轄9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51.8公頃,320戶,1261人。
【白水源】Báishuǐyuán
建村於水源好的地方得名。村委會駐白水源,轄白水源、楊梅山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31.2公頃,200戶,786人。
【青山尾】Qīngshānwěi
建村于山尾,山清水秀得名。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25.9公頃,196戶,710人。
【水上洞】Shuǐshàngdòng
劉姓立村洞上得名。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0.8平方公里,耕地16.8公頃,126戶,474人。
【羊蹄嶺】Yángtílǐng
村後山形似羊蹄得名。村委會駐羊蹄嶺,轄羊蹄嶺、朝天馬、下棋嶺、廟山腳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36.6公頃,256戶,971人。
【大屋地】Dàwūdì
山形似龍,屋場寬大得名,1995年定為少數民族村。村委會駐大屋地,轄大屋地、鍾家、培家、庄山腳、彎弓嶺、山子尾、源木沖、寡婆地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6.5平方公里,耕地23公頃,210戶,845人。其中瑤族82戶,295人。
【彭家洞】Péngjiādòng
唐代彭姓在此洞立村得名。後下灌李姓後人遷入。村委會駐彭家洞,轄彭家洞、賴家灣、鄧家灣、大橋鋪、大沖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27.5公頃,206戶,783人。
【姚家】Yáojiā
乾隆十年從宜陽遷居,以姚姓得名。村委會駐姚家,轄姚家、東塘腳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里,耕地21.7公頃,124戶,465人。
【下寨崗】Xiàzhàigǎng
村立山崗寨下得名。村委會駐下寨崗,轄下寨崗、新屋地、石馬頭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33.3公頃,250戶,909人。
【韶水】Sháoshuǐ
從江西遷居,因與藍山小水洞同名,后改為韶水。村委會駐韶水,轄韶水、毛立社、岩子背、牛塘洞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40.3公頃,259戶,984人。
【四公塘】Sìgōngtáng
村內水塘原是四姓公塘,故名。村委會駐四公塘,轄上四公塘、下四公塘、高水洞、堂神福、神堂口、判官嶺、銀山砠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58.5公頃,342戶,1310人。
【馬腳洞】Mǎjiǎodòng
村後山形似馬,村立山腳下得名。村委會駐馬腳洞,轄范家坳、馬腳洞、竹院子、新屋地、灣子里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58.3公頃,390戶,1594人。
【梅子窩】Méizǐwō
駐地山崗楊梅樹多得名。村委會駐梅子窩,轄梅子窩、大口岩、棕樹腳、泡井石、嶺背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3.4平方公里,耕地47.7公頃,200戶,800人。
鎮沿用駐地灣井自然地名。1950年成立區,開始屬二區,1952年屬三區,1951年為灣井區,轄灣井、下灌、麥地、魯觀、九嶷5個鄉,1個林場。1985年撤灣井鄉建灣井鎮。1995年撤區並鄉時,將灣井鎮、下灌鄉合併為灣井鎮。

獲得榮譽


2019年11月21日,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灣井鎮入選第三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名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灣井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