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蒓菜的結果 展開

蒓菜

睡蓮科蒓屬植物

蒓菜(學名:BraseniaschreberiJ.F.Gmel.):又名蒪菜、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溫暖,適宜於清水池生長。由地下葡萄莖萌發鬚根和葉片,併發出4-6個分枝,形成叢生狀水中莖,再生分枝。深綠色橢圓形葉子互生,長約6至10厘米,每節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潛在水中,嫩莖和葉背有膠狀透明物質。夏季抽生花莖,開暗紅色小花。

嫩葉可供食用,蒓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鮮美滑嫩,為珍貴蔬菜之一。蒓菜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常食蒓菜具有葯食兩用的保健作用。主產於中國重慶石柱及浙江、江蘇兩省太湖流域和湖北省,4月下旬至10月下旬採摘帶有卷葉的嫩梢。

物種簡介


蒓菜
蒓菜
蒓菜(Typhalafifolia),睡蓮科蒓屬。原產中國東南部,尤其以江蘇的太湖,蘇北的高賓湖,以及杭州的西湖等地生產為多。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蔬菜。蒓菜的葉子呈橢圓形、深綠色,嫩莖和葉背部都有膠狀透明物質。食用部分就是沉沒在水中尚未展開的新葉。但目前種源十分缺乏,限制了引種擴種。
太湖蒓菜從明末清初開始人工栽培,生長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後水底的地下莖開始萌芽生長。在這個時節採摘的蒓菜嫩片稱為“春蒓菜”;“立夏”之後,氣溫上升,蒓菜生長旺盛,到“霜降可大量採摘,稱為“秋蒓菜”。目前,以東冊財團湖區和西冊消夏灣的蒓菜產量最多。每年夏秋,那裡大片地布滿了一簇簇蒓菜,連綿數華里,彷彿給碧清如鏡的太湖湖面綉上了翠綠的“花邊”,美不勝收。
蒓菜被列入中國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形態特徵


蒓菜
蒓菜
蒓菜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具葉及匍匐枝,後者在節部生根,並生具葉枝條及其它匍匐枝。葉橢圓狀矩圓形,長3.5-6厘米,寬5-10厘米,下面藍綠色,兩面無毛,從葉脈處皺縮;葉柄長25-40厘米,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直徑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長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條形,長1-1.5厘米,先端圓鈍;花藥條形,約長4毫米;心皮條形,具微柔毛。堅果矩圓卵形,有3個或更多成熟心皮;種子1-2,卵形。花期6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蒓菜生於湖泊
蒓菜生於湖泊
生於池塘湖沼。嫩莖葉作蔬菜。中國黃河以南、湖北西部利川及重慶市石柱縣所有沼澤池塘都有生長,在江蘇的太湖(還是“太湖八仙”之一),蘇北的高寶湖,尤其以湖北省利川市福寶山蒓菜出口韓國、日本等國。杭州的西湖和雷波縣的馬湖,湖北省利川市和重慶石柱縣黃水鎮等地生產的蒓菜聞名於世。采其尚未透露出水面的嫩葉食用,是一種地方名菜,古人所謂"蒓鱸風味"中的"蒓",就是指的這個菜,亦作藥用。
蒓菜生長適溫為20~30℃,水質清潔、土壤肥沃、水深20~60cm的水域中生長好,水面溫度達40℃時生長緩慢,氣溫低於15℃時生長逐漸停止,同化產物向莖中貯運,休眠芽形成。遇霜凍則葉片和部分水中莖枯死,以地下莖和留存的水中莖越冬。

分佈範圍


蒓菜原廣泛分佈在北半球的許多地區,現主要分佈在中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北美、加拿大等地,大洋洲東部及非洲西部均有分佈。是在中國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和江蘇七省,在北緯30°以南地區分佈廣泛。

栽培技術


培育壯苗
育苗採用無性和有性兩種方法,一般採用無性繁殖,又稱為莖株繁殖。選擇土壤淤泥較厚,腐植質含量豐富,但淤泥不過深的田塊做苗床,整理好苗床,基土施足,苗床配好底肥,搭好塑料棚架,選用越冬休眠芽發育而成的營養株斜插在苗床上,蓋塑料膜。待營養株生長到一定長度后,向深度定植。
蒓菜
蒓菜
田塊修整
蒓菜喜溫暖水濕,生長發育過程需要適宜強度,澄清水質,肥沃底土等環境條件。栽植田塊要選在無工業污染,能排能灌一年四季不於水的田塊。首先要加固成型田埂,深1米,做到不滲漏水,修築好灌排水堰;二是田裡培植加厚土層。要求肥沃疏鬆的土壤10-14厘米,含有機質2-3%,PH值4-6。每畝用腐熟堆廄肥1500千克或熟牛羊糞1500千克,腐熟餅肥50千克、複合肥20一25千克作底肥;三是消毒滅菌。用硫酸銅、草木灰、殺螺、菜籽餅等對栽培田進行消毒;四是採用化學除草。在蒓菜移栽之前,畝用二鉀四氯150-200克水25千克噴霧栽培田一次。
適時移栽
蒓菜一年四季均可栽植,尤以春季萌發前移栽成活率最高,又可當年收穫。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最佳時間。移栽時起苗剪成每段2-3節,採用穴栽,每穴一株,穴距30厘米,將植株插斜水中。
肥水管理
蒓菜移栽當年,基肥充足就一般不需追肥。但在貧瘠土壤或基肥不足,發現葉小、發黃、芽細、膠質少時應及時追肥。一般畝施尿素5-10千克,並與粘性河沙和搓成湯糰狀泥團,將泥團塞人水下蒓菜穴土中,使其逐漸溶解,供植株陸續吸收。之後,每年冬春萌芽前畝施草塘泥1500千克或腐熟餅肥50千克,並加過磷酸鈣50千克。搞好水質、水位的控制管理。水位控制:初栽期水位深10-30厘米,由淺逐步加深;立夏后,水位逐漸加深到60-80厘米以上,但不超過1米。水質控制:透明度宜在40厘米以上,一旦過濃應立即換水,以保持清潔,以微流動的活水更佳。如為靜水池塘,應經常換水,以增加水中氧氣。
適時採收
蒓菜春季移栽后,到7月中下旬,蒓菜葉基本蓋滿水面時即可採收。以後每年的5-10月份間分次採收。當年栽植的應少採多留,以養為主,為第二年高產打基礎。採摘蒓菜必須掌握標準,即在卷葉基本長足,但尚未散開時連同葉和嫩梢一齊採摘。採得過嫩,花工大,產量低,效益差;採得老,葉鬆散,纖維和單寧成份增加,苦味重,品質低劣。所以,要視其植株生長快慢,一般隔5-10天採收一次。
罐藏保鮮
加工保鮮方法一般是採用的罐藏保鮮。其主要工藝流程是收購----殺青----冷卻----分級----加食用醋酸----包裝---滅菌---檢驗---入庫。

主要價值


蒓菜是珍貴的野生水生蔬菜,含有酸性多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組胺和微量元素等,其應用價值集中於醫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藥用價值

蒓菜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治熱痢、黃疽、癰腫、疔瘡。以全草入葯。性味:甘,寒。主治清熱解毒,止嘔。主治高血壓病,瀉痢,胃痛,嘔吐,反胃,癰疽疔腫,熱癤。鮮品煮食或搗爛吞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性奈》甘、寒,無毒。成分:葉的背面分泌一種類似瓊脂(洋菜)的粘液,在末透露出水面的嫩葉,此種粘液更多。又含蛋白質、脂肪、多縮戊糖、沒食子酸等。功用止嘔,止瀉痢,消炎解毒。
● 胃病:嘔吐翻胃(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鮮蒓菜與鮮鯽魚同煮食(宜清淡一些,不要太咸)。亦有單用藥菜煮食治療胃癌,獲得滿意療效的報道。
● 高血壓:鮮蒓菜加冰糖適量燉服。
● 癰疽疔腫,頭上熱癤,無名腫毒:鮮蒓菜,鮮大青葉適量,一起搗爛,加白糖再搗如泥,敷於患部,干即更換。同時,另用溫黃酒送服此葯半杯,一日2次。
● 蒓菜的粘液質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及多縮戊糖,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食之清胃火,瀉腸熱,搗爛外敷可治癰疽疔瘡。
● 蒓菜粘液中的多糖,對實驗動物某些腫瘤有抑制作用,將加入癌瘤毒遺傳基因的B淋巴細胞和致癌物一起培養后,再把蒓菜中的成分摻入,結果發現其對癌瘤毒的活化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 治肺病,蒓菜佐膳。久之自愈。
● 防治貧血、肝炎,蒓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它是細胞生長分裂及維持神經細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臨床上可用於防治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症。益智健體。
● 蒓菜中含有豐富的鋅,為植物中的“鋅王”,是小兒最佳的益智健體食品之一,可防治小兒多動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蒓菜含有一種酸性雜多糖,它不僅能夠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而且能明顯地促進巨噬細胞吞噬異物,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的發生。
相關文獻
《醫林纂要》載“除煩,解熱,消痰”。蒓菜性寒,不可多食和久食。蒓菜營養豐富,含有大量丙種維生素、蛋白質和微量鐵質,具有美容、健胃、強身、防癌等功效。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蒓菜可以消渴熱痹,和鯽魚作羹時下氣止嘔,補大小腸虛氣,治熱疸,厚腸胃,安下焦,逐水解毒.
齊民要術》:“魏,性純而易生。種以淺深為候,水深則莖肥而葉少,水淺則莖瘦而葉多。其性逐水而滑,故謂之葯菜,並得葵名。”《日華子本草》:“治熱疽,厚腸胃,安下焦,解百葯毒。”《醫林纂要》:“除煩,解熱,消疾。”《本草匯言》:“葯菜涼胃療疽,散熱痹之葯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積,止暑熱成痢。”
《藕與蒓菜》選自《葉聖陶集》(第五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葉聖陶(1894~1988),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江蘇蘇州人。

食用價值

菜譜
● 蒓菜鯽魚羹
● 涼拌蒓菜
● 蒓菜魚柳湯
● 蒓菜鱸魚燴
● 蒓菜銀魚羹
● 蒓菜牛肉粥
● 蒓菜氽魚片
● 蒓菜雞絲湯
● 蒓菜蝦羹湯

營養價值

食物名稱蒓菜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5千卡

保護現狀


由於多年未做有效的品種提純複壯和品種保護,蒓菜種性退化已經比較嚴重,質量和產量都在下降。2011年,西湖蒓菜入選浙江省首批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名錄,並已在西湖區大清谷生態區和雙浦鎮各建立了一個佔地5畝的西湖蒓菜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有關研究和保護工作。(引自杭州日報-西湖蒓菜入選浙江首批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名錄,2011.1.11)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Ⅰ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LC)。

防治方法


蒓菜的主要蟲害美甲蟲。食根金花蟲、螺螄、組以等。菱甲蟲發生初期用25%殺蟲雙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霧;食根金花蟲每畝用呋喃丹2-3千克拌細土25-30千克,做成核桃大小的藥丸施人士中;螺螄和蝌蚪用具螺殺每畝0.5-l千克,拌制毒土或用菜籽餅第畝5-10千克撒施。葉腐病是蒓菜的主要病害,主要是採取預防措施:保護水質清潔、流動或經常換水,不使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移栽前用生石灰清田,生長期及時清除水綿和雜草,發病初期及時剪除發病病葉、病枝,並集中深埋或銷毀,防止其漫延和擴張。

植物文化


歷史典故

據《晉書·張翰傳》載,齊王冏辟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椽,在洛陽。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後人常用“蒓羹鱸膾”為辭官歸鄉的典收。
又據《世語新說·言語》:王武子問陸機江南有什麼東西可以與北方羊酪相比,陸機答覆,“有千里蒓羹,但未下鹽豉耳。”當時人譽為名對。民間諺語:“摘老菱當心觸刺,採藥菜當心滑脫”。本意指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小心謹慎才好。
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蒓菜調羹進餐,並派人定期運回宮廷食用。它鮮嫩滑膩,用來調羹作湯,清香濃郁,被視為宴席上的珍貴食品。

誦詠詩詞

唐·白居易:“猶有路鱸魚蒓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
宋·蘇軾:“若問三吳勝事,不唯千里蒓羹。”
宋·陸遊:“店家菰飯香初熟,市擔蒓絲滑欲流”;“小艇湘湖自采部’,“攜友菜采湘湖路”。
宋·徐似道。《花羹》:“千里餐絲未下鹽,北游誰復話江南。可憐一著秋風味,錯被旁人舌本參。”
元·黃復生。《蒓菜》:“被人綉滿水仙裳,地軸天機不敢藏。水谷冷纏瓊縷滑,翠鈾清綴玉絲香。江湖美味牽情久,京絡思歸引興長,欲剪吳松縫不得,謾拖秋思繞詩腸。”
清·宋革。《摸魚兒·蒓》:“露葵生處春洲遠,翠葉紫莖鋪水。輕摘起,見說道,參差荇菜渾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