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6條詞條名為劉紅的結果 展開
-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主任醫師
-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 雲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學校長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
-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
-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
- 四川省國有企業監事會原主席
- 柳州鐵一中物理教師
- 安徽黃梅戲學校教師
- 原湖北省公安廳黨委委員、紀檢組長
- 吉林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
- 廣東分署副主任、黨委委員
- 臨沂大學講師
- 運動員
- 青年企業家
- 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師
- 北京固生堂中醫主任醫師
-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 原河南省商丘市林業局副局長
- 西南大學藥學院教授
- 定遠縣礦山整治指揮部執法隊永康中隊人員
- 天津北方文創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 臨澤縣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局長
- 白求恩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醫生
-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發改委原副主任
-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美容專業醫師
- 四川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
- 五河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
- 石河子大學教授
- 第三軍醫大學副教授
- 北方工業大學副教授
- 四川廣元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員
- 祥雲縣人民法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 武漢市科學技術局巡視員
- 瀋陽三十八中教師
- 四川農業大學教師
- 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
- 臨夏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 北京物資學院副教授
- 貴州省清鎮三中語文教師
- 湖北民族學院藝術學院藝術學院教授
- 中國地震局副研究員
- 桃江縣婦聯黨組成員
- 北京中醫院醫生
- 新疆電視台主持人
- 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黨委副書記
- 金亞科技財務人員
- 平陰縣農村辦副科長
- 副研究員
- 上海大學副教授
- 貴州師範學院教授
- 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文字工作者
- 上海水產副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學教師
-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
- 重慶市浦發銀行重慶分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副總經理
- 中衛市人民醫院內分泌血液腎內科護士長
- 巫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工委委員、副主任
- 上海虹橋醫院醫生
- 山東國邦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經理
- 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
-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護士
- 長春市第二醫院ICU護士
- 寧遠縣國家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劉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
劉紅,女,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2001年任教授,2004年起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9年1月,被評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聞人物。
2019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獲評“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學習經歷
1987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環境保護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4年獲莫斯科大學環境保護專業博士學位。
2004-09年赴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國訪問或合作研究。
1989 – 1994莫斯科大學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專業博士學位。
1994 – 1996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博士后。
工作經歷
1987– 1989中國礦業大學環境保護專業助教。
1996 – 2001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
2001 – 2004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2004 – 2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
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空間生命科學與生命保障技術中心主任,環境生物學與生命保障技術實驗室主任,月宮一號總設計師。
劉紅教授的科研團隊以對我國深空探測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BLSS)為主要研究方向;同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開展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生物技術及理論、生物能源和生物過程的研究。
劉紅教授創建了環境生物學與生命保障技術實驗室,對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領導進行了我國首次有人參與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地基實驗,主編出版了我國首部關於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的專著《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理論與技術》。劉紅教授的研究團隊與俄羅斯科學院從事此方向研究的主要研究所科學家建立了密切、實質性的合作關係,成立了“中俄深空探測生命保障技術研究中心”。每年引進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專家來華講學與合作,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博採眾長,吸收國際上各主要研究單位的經驗。同時,積極參加國際空間科學大會(COSPAR)、人在太空等涉及該領域的重要國際會議,及時掌握國際發展動態,交流所取得的學術成果。擔任了2010年37屆國際空間科學大會的F4.3(閉合生命保障系統模擬)專題會議主要科學組織者,2009年“人在太空”的專題會議主席,並在“COSPAR大會”上多次做邀請報告。
劉紅教授首次提出了利用人大腸內有機物生物發電為人體植入式設備供電的方法,並開展了系統研究。系統開展了超聲波強化污水生物處理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機制和工藝研究。
劉紅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先後承擔了國家國際合作重大、重點課題、國家863課題、國家水污染控制重大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在國際、國內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8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項;編著出版專著2部。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Xie Beizhen, Liu Hong*(劉紅). Enhancement of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by Low-Intensity Ultrasound[J].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0, In Press, DOI: 10.1007/s11270-009-0289-0.
2.Fu Yuming, Shao Lingzhi, Tong Ling, Liu Hong*(劉紅). Ethylen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of a natural zeolite biofilter[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In Press, DOI: 10.1016/j.biortech.2010.07.119.
3.He Wenting, Liu Hong*(劉紅), Xing, Yidong, Jones Scott B. Comparison of three soil-like substrate 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 a 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0, In Press, DOI: 10.1016/j.asr.2010.05.027.
4.Du Fangzhou, Li Zhenglong, Yang Suling, Xie Beizhen, Liu Hong*(劉紅). Electricity Generation Directly Using Human Feces for Life Support System[J]. Acta Astronautica, 2010, In Press, DOI:10.1016/j.actaastro.2009.12.013.
5.Han Yufeng, Yu Chaoling, Liu Hong*(劉紅). A microbial fuel cell as power supply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0, 25(9): 2156-2160.
6.Hu Enzhu,BartsevSergeyI., Liu Hong*(劉紅). Conceptual design of a 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 containing crops and silkworms[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0, 45(7): 929-939.
7.Xie Beizhen, Liu Hong*(劉紅), Yan Yixin. Improvement of the activity of anaerobic sludge by low-intensity ultrasound[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90(1): 260-264.
8.Yang Shaoqiang, Jia Boyang, Liu Hong*(劉紅). Effects of the Pt loading side and cathode-biofilm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membrane-less and single-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3): 1197-1202.
9.Yang Yunan, Tang Liman, Tong Ling, Liu Hong*(劉紅). Silkworms culture as a source of protein for humans in space[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9, 43(8): 1236-1242.
10.Li Zhenglong, Yao Lu, Kong Lingcai, Liu Hong*(劉紅).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ing a Baffled Microbial Fuel Cell Convenient for Stacking[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6): 1650-1655.
11.Xie Beizhen, Wang Lin, Liu Hong*(劉紅). Using 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08, 15(5): 775-781.
12.Yu Xiaohui, Liu Hong*(劉紅), Tong Ling. Feeding scenario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L. in the BLSS[J]. Acta Astronautica, 2008, 63(7-10): 1086-1092.
13.Xu Chunxiao, Liu Hong*(劉紅). Crop Candidates for the 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s inChina[J].Acta Astronautica, 2008, 63(7-10): 1076-1080.
14.Hu Dawei, Liu Hong*(劉紅), Yang Chenliang, Hu Enzhu.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for light-algae bioreactor controller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model predictive control[J]. Acta Astronautica, 2008, 63(7-10): 1067-1075.
15.Yang Chenliang, Liu Hong*(劉紅), Li Ming, Yu Chengying, Gurevich Yu.L. Treating urine by Spirulina platensis[J]. Acta Astronautica, 2008, 63(7-10): 1049-1054.
16.Yu Chengying, Liu Hong*(劉紅), Xing Yidong, Manukovsky N.S., Kovalev V.S., Gurevich Yu.L. Bioconversion of rice straw into soil-like substrate[J]. Acta Astronautica, 2008, 63(7-10): 1037-1042.
17. Liu Hong(劉紅), Yu Chengying, Manukovsky N.S., Kovalev V.S., Gurevich Y.L., Wang J. A conceptual configuration of the lunar base 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 including soil-like substrate for growing plants[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8, 42(6): 1080-1088.
18. Liu Hong(劉紅),He Yunhua, Quan, Xiangchun, Yan Yixin, Kong Xianghui, Li Anjie. Enhancement of organic pollutant biodegradation by ultrasound irradiation in a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membrane reactor[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9): 3002-3007.
19. Ouyang Wei, Liu Hong*(劉紅), Murygina V.,Yu Yongyong, Xiu Zengde, Kalyuzhnyi S.. Comparison of bio-augmentation and composting for remediation of oily sludge: A field-scale study in china[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12): 3763-3768.
20. 劉紅,Gitelzon I.,胡恩柱,胡大偉,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理論與技術,科學出版社,2009.
21. 劉紅,謝倍珍,李安婕,生物活性炭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科學出版社,2008.
1. 劉紅,胡恩柱。空間永久基地有機廢物處理裝置[P]. ZL 2010 1 0033958.2,申請日:2010-1-7.
2. 劉紅,付玉明。一種空間微重力下蔬菜栽培的水分供給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1010166816.3,申請日:2010-5-6.
3. 劉紅,付玉明,邵玲智。一種模擬空間微重力效應下的新鮮植物性食物連續生產實驗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1010117620.5,申請日:2010-3-5.
4. 劉紅,佟玲。空間基地蠶培養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1010237601.6,申請日:2010-7-22.
5. 劉紅,李明,胡大偉。一種自動調控密閉系統中CO和O平衡的方法[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1010172059.0,申請日:2010-5-7.
6. 劉紅,李明。一種定量測定微藻活性的方法[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1010172060.3,申請日:2010-5-7.
7. 劉紅,李娜,謝倍珍。低強度超聲波強化連續流生物反應池處理效果的運行方式[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1010206276.7,申請日:2010-6-12.
8. 劉紅,杜方舟。分體式無膜微生物燃料電池[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1010229468.X,申請日:2010-7-12.
9. 劉紅,賈伯陽。卷式微生物燃料電池[P].中國發明專利:ZL200910236022.7,申請日:2009-10-16.
10. 劉紅,韓宇峰。面向植入式醫療設備供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P].中國發明專利:ZL200910093468.9,申請日:2009-9-29.
11. 劉紅,付文婷。一種將植物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方法[P].中國發明專利:ZL200910237000.2,申請日:2009-10-30.
12. 劉紅,杜新品。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綜合實驗架[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910236636.5,申請日:2009-11-3.
13. 劉紅,邢一東。一種空間基地植物栽培基質製作方法[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8 1 0115520.1,申請日:2008-6-25.
14. 劉紅,邢一東。用於進行植物的氣體釋放和氣體轉化規律研究的密閉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8 1 0117948.X,授權日:2010-10-13.
15. 劉紅,邢一東。用於沙漠土壤改良的活性基質-植物系統技術[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8 1 0115225.6,申請日:2008-6-19.
16. 劉紅,佟玲。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生物單元間關係模擬綜合實驗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7 1 0118812.6,授權日:2009-11-11.
17. 劉紅,邢一東, K·瓦洛佳, M·尼古拉伊, G·尤里。一種用蚯蚓將空間基地秸稈等有機廢物資源化的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7 1 0176921.3,申請日:2007-11-07.
18. 劉紅,謝倍珍。超聲波提高生物脫氮除磷效率方法[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6 1 0086806.2,申請日:2006-6-19.
19. 劉紅,李正龍,支銀芳。可堆疊式單室微生物燃料電池[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6 1 0144991.6,授權日:2009-1-7.
20. 劉紅,於承迎。空間永久基地有機廢物預處理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6 1 0140563.6,授權日:2008-7-16.
21. 劉紅,於承迎,楊晨亮。一種用於潛艇或空間站的蔬菜栽培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6 1 0161918.X,申請日:2006-12-08.
22. 劉紅,楊晨亮。用於空間再生氧氣的光生物反應器[P].中國發明專利: ZL 2006 1 0162091.4,申請日:2006-12-12.
23. 劉紅,何韻華,王江輝。超聲波與磁場共同防治膜污染的裝置[P].中國發明專利: ZL 02 1 53473.X,授權日:2005-1-12.
24. 劉紅.超聲波協同生物吸附水處理方法[P].中國發明專利: ZL 02 1 25710.8,授權日:2004-12-22
25.Khizhnyak S., Gurevich Y., Liu H. Automatic breeding facility of filamentous fungi[P]. Russia:申請日:2010-03-04.
26.Polonskiy V I, Manukovsky N С, Gurevich Y L, Kovalev V C, Liu H. Facility of Plant Cultivation[P]. Russia: 2009129058/22(040394),申請日:2009-07-27.
劉紅教授帶領的團隊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空間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月宮一號”,並於2014年5月成功完成了我國首次長期高閉合度集成實驗,持續了105天的密閉實驗。
2015年6月11日,在第五屆北航感動校園人物的評選中,劉紅團隊當選為北航感動校園人物。
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各1項。
2019年1月,被評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聞人物。
感動北航頒獎詞:天宮降人間,嫦娥效文成。華夏千載,奔月明夢處,九州一朝,拔雲見日出。以終點為起點,仰望星空永不止步,以落腳為轉折,生命保障蓄力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