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街道

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位於信陽市城區西南部。轄義陽、三里店、東方紅、浉河、鮑氏街、五一、勝利南路、建設、環宇、大橋、勝利、南關、中山、解放、濱河軒15個社區。東方紅大道、民權路、中山路、勝利路等縱橫交錯。古迹有明清道台衙門、申塔遺址、倒座觀音堂舊址,文廟大成殿。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千米,總面積4.4平方千米。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6456人。

宋朝,為信陽軍治。元朝,為信陽府治。明清時期,為信陽州治。民國時期,為縣治。新中國成立后,為一區。1963年,改為上遊街道。1965年,改上游公社。1966年,復稱上遊街道。1982年11月,改今名。截至2020年6月,老城街道下轄15個社區。

代碼


411502001:~001義陽居委會~003三里店居委會~004東方紅居委會~007師河居委會~008鮑氏街居委會~009五一居委會~010勝利南路居委會~011建設居委會~012櫻桃園居委會~013大橋居委會~014勝利居委會~017南關居委會~018中山居委會~019解放社區~020濱河軒居委會

歷史沿革


宋朝,為信陽軍治。
元朝,為信陽府治。
明清時期,為信陽州治。
民國時期,為縣治。
解放戰爭時期,為國民黨第五綏靖區專員公署駐地,名復興鎮。
新中國成立后,為一區。
1953年,為一鎮。
1956年,為中山辦事處。
1958年,中山與勝利合併成立上游公社。
1960年,為紅旗人民公社上游分社。
1961年,復置上游公社。
1963年,改為上遊街道。
1965年,改上游公社。
1966年,復稱上遊街道。
1982年11月,更名老城街道。
1997年,面積3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鮑氏街、文化街、義陽、中山、解放、勝利、同善、中華、五一、建設、三里店、民生、橋東、南大橋、南關、西關、濱河17個居委會,轄區內駐有中共信陽地委、信陽地區行政公署等機關。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老城街道轄義陽、中山、東方紅、鮑氏、環宇、勝利南路、五一、解放、勝利、南關、建設、大橋、源河、濱河軒、三里店15個居民委員會,下設194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老城街道下轄15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中山北路178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11502001001111義陽社區
411502001003111三里店社區
411502001004111東方紅社區
411502001007111浉河社區
411502001008111鮑氏街社區
411502001009111五一社區
411502001010111勝利南路社區
411502001011111建設社區
411502001012111環宇社區
411502001013111大橋社區
411502001014111勝利社區
411502001017111南關社區
411502001018111中山社區
411502001019111解放社區
411502001020111濱河軒社區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老城街道地處浉河區東部,東與民權街道接壤,南與五星街道、湖東街道毗連,西與五里墩街道為鄰,北與五里墩、民權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千米,總面積4.4平方千米。
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

人口


2010年,老城街道總人口39867人。
2011年末,老城街道轄區總人口36456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8041人,佔49.5%;女性18415人,佔50.5%;14歲以下4781人,佔13.1%;15~64歲27084人,佔74.3%;65歲以上4591人,佔12.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4456人,佔94.5%;有回、壯、彝、滿、苗等7個少數民族,共2000人,佔5.5%。2011年,人口出生率6.8‰,人口死亡率1.9‰,人口自然增長率4.9‰。

經濟


綜述
2011年,老城街道財政總收入263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263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國稅702.1萬元,比上年增長91%,地稅19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3%。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億元。
工業
老城街道工業以紡織、高低壓電器、建築材料為主導產業。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7.5%;2011年末,有工業企業8家,職工805人,其中有上游環宇針織服裝有限公司等3個限額以上工業企業。
商業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商業網點2100個,職工4150人。有大中小餐館352家,歌舞廳63家,茶館13家。2011年末,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億元,比上年增長9.8%。
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1895人,專任教師266人;小學4所,在校生6918人,專任教師2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274人,專任教師47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省重點高中1所,在校生4800人,專任教師128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個,社區文化活動室3個,社區圖書室2個,藏書2萬餘冊,音樂、舞蹈、民俗、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2000人。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80%的小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線電視用戶1.6萬戶,入戶率99.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公立醫院4家,門診部(所)6個;病床46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6張。專業衛生人員485人,其中執業醫師217人,執業助理醫師19人,註冊護士249人。2011年,新型農村社會合作醫療參合率99%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老城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00戶,人數4800人,支出700餘萬元;比上年增長10.2%,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長10.2%;城市醫療救助55人次,支出23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4000元,比上年增長3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12%。社區服務中心15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7%,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9%。

交通


老城街道境內有東方紅大道、民權路、中山路、勝利路等道路縱橫交錯。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老城街道因轄區地處老城區得名。
文物古迹
老城街道境內古迹有明清道台衙門、申塔遺址、倒座觀音堂舊址,文廟大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