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阿里郎的結果 展開
阿里郎
朝鮮族民歌
阿里郎(朝鮮語:아리랑;英語:Arirang Folk song),全稱阿里郎打令(아리랑타령),是著名的朝鮮族歌曲,也是朝鮮半島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被譽為朝鮮民族的“第一國歌”、“民族的歌曲”。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最常聽到的是流行於韓國京畿道一帶的“本調阿里郎”,這版本的流行是因為它成為1926年同名電影的主題曲。後來該曲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被用作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代表團的進場音樂。
2011年6月,《阿里郎》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2年12月5日在法國首都巴黎召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決定,將《阿里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阿里郎打令》是中國朝鮮族抒情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國朝鮮族群眾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阿里郎歌曲群的內涵包括對翻越“阿里郎山岡”的“郎”的真摯愛情,對拋下妻子翻越“阿里郎山岡”的“郎”的怨恨,以及對翻越“阿里郎山岡”后的美好未來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生動地表現了中國朝鮮族的內心世界。歌曲群具有旋律明朗、優美動聽、感情哀婉等特徵。
《阿里郎打令》的歌詞和旋律充分體現了朝鮮民族的傳統風俗,長期在民間用口頭傳唱的形式流傳下來,並經過加工、發展和變化流傳至今。《阿里郎打令》無論是歌詞還是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不僅簡單易懂,而且極其口語化,無論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只要唱起《阿里郎打令》,誰都會知道這是中國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
《阿里郎打令》既能由音樂造詣較高的歌唱家來演唱,也能由普通群眾來演唱、掌握。從《阿里郎打令》的歌詞內容和旋律發展來看,既反映了強烈的傳統情緒,也包含了類似現代的手法。在不同的創作年代和時期,《阿里郎打令》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樣式,在歷史和學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阿里郎是高麗時期就流傳下來的一個愛情故事。
阿里郎大型歌舞表演
日本統治時期,朝鮮人以阿里郎為號發動起義,日本人發現了,誰唱阿里郎就殺頭。可是殺了一個十個人唱,殺了十個一百人唱,殺了一百個一千人再唱,越唱越多,日本人只好作罷。
阿里郎曲由來,有說為新羅始祖朴赫居世之妻閼英另名“阿里郎”,所創鄉曲得之。或說為朝鮮樂笛奏出之長前打音,再被模仿而成的阿里郎曲。其中較為據實可信的還是慈悲嶺傳說。
慈悲嶺(今名盍耄嶺,在朝鮮半島黃海北道黃州)存在於今之朝鮮半島地圖上。中國漢武帝時在朝鮮半島上設置漢四郡后,大陸北方民族或出於壓迫,開始了越江大遷移。這些離鄉背井的移民輾轉哀號於北通路關之慈嶺間,老弱婦孺多病死途中。在這流離之中,阿里郎曲便流傳開來,抒發移民內心的苦痛翻山越嶺后,便將阿里郎曲傳到了朝鮮半島的中部。史學家相信這些被漢人視為東夷的化外民族就是古朝鮮民族,而阿里郎便是朝鮮古語“樂浪”之擬聲語。
還有一說流傳也很廣,即“阿里郎”是“我耳聾”之意,說19世紀,興宣大院君當政,大興土木,重建景福宮。朝廷為了重建這個豪華的宮殿,向人民巧取豪奪,徵收“願納錢”等苛捐雜稅,又強制徭役,整個朝鮮民不聊生。人們氣憤地說:“不如耳聾,聽不見為靜!”於是,被拉去服役的民夫便編出了《我耳聾》的歌謠,表達心中的悲苦之情,後來演變為“阿里郎”。也有一說也是以大院君執政、重修景福宮為背景,但不同的是認為阿里郎源於“我離娘”,是被拉去重修景福宮的民夫們思念母親之歌謠。
阿里郎流傳有很多個版本,《阿里郎》曲在朝鮮半島依地方不同而歌詞內容略有差異。但在朝鮮語中,阿里郎並非人名,而是一個地名,有人認為是一座山的名字,只是無法證實其於何處。各地的阿里郎曲,雖不盡相同,然而卻將古代女性不甘逆來順受,執意不屈的堅毅精神表露無遺。
朝鮮語歌詞 | 羅馬字注音 | 漢語大意 |
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요 아리랑 고개로 넘어간다 나를 버리고 가시는 님은 십리도 못 가서 발병난다 | a li lang a li lang a la li yo a li lang go gae lo neo meo gan da na leul beo li go ga shi neun ni meun shim ni do mot kka seo bal byeong nan da |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喲! 我的郎君翻山過嶺,路途遙遠, 你怎麼情願把我扔下, 出了門不到十里路你會想家! |
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요 아리랑 고개로 넘어간다 청천하늘엔 별도 많고 우리네 가슴엔 꿈도 많다 | a li lang a li lang a la li yo a li lang go gae lo neo meo gan da cheong cheo na neu len byeol do man go wu li ne ga seu men kkum do man da |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喲! 我的郎君翻山過嶺,路途遙遠, 晴天的黑夜裡滿天星辰, 我們的心中也夢想滿滿! |
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요 아리랑 고개로 넘어간다 저기 저 산이 백두산이라지 동지 섣달에도 꽃만 핀다 | a li lang a li lang a la li yo a li lang go gae lo neo meo gan da jeo gi jeo sa ni baek ttu sa ni la ji dong ji seot tta le do kkot man pin da |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喲! 我的郎君翻山過嶺,路途遙遠, 那邊的那座山便是白頭山吧, 冬至臘月也有花兒綻放! |
• 註:在一般演唱的中文版《阿里郎》中,一部分句子相對原意有所變動,第二段最後一句為“我們的離別情話千遍難盡”,第三段最後兩句為“今宵離別後何日能歸來,請你留下你的諾言我好等待”。
《阿里郎》歌舞
民歌《阿里郎》分前後兩個部分,它的旋律常採取環繞式進行而少大跳,並是常用模進的方式,體現著節奏的重複與再現,表現出朝鮮族民歌的端莊、文雅而細膩。但朝鮮族民歌又是富有激情的。那就是八、九小節間的五度向上跳進和節奏型變換,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兩小節后又連續下行,直到全曲最低音,並出現曲首第一部分的音調。使音樂在一次激動而短暫的宣洩之後又歸於平靜和含蓄。這是一首(a、a1)兩個大樂句變化重複的民歌。
《阿里郎》簡譜
到了現代,《阿里郎》開始作為朝鮮民族的品牌形象展現國際舞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北韓)每年舉行“阿里郎節”,透過大型藝術演出“阿里郎”展現朝鮮(北朝鮮/北韓)的國家形象。
2000年悉尼奧運會時,《阿里郎》成為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代表團共同進場時的入場音樂。
201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阿里郎》指定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2年12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韓國傳統民謠《阿里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7月14日,韓國文化財廳表示,為了將民謠《阿里郎》指定為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部門開始向社會徵求意見。
2018年2月9日,第23屆韓國平昌冬奧會韓朝代表團共同入場,會場響起朝鮮民歌《阿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