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條約
1878年柏林條約
柏林會議(德語:BerlinerKongress)是指1878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會議。在俄土戰爭(1877年-1878年)后,強國希望重建巴爾幹半島的秩序。因此,德國首相俾斯麥代表德國舉行會議,邀請各國出席,以平衡英國、俄羅斯與奧匈帝國的利益。與會國包括歐洲強國與奧斯曼帝國。
會後,俄奧關係卻漸漸變差,而巴爾幹民族問題並沒有得到完滿解決。經過奧斯曼帝國數個世紀的統治,保加利亞與數個主要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國家終於在會後獲得強國確認,成為獨立民族國家。會議目的主要是修改聖斯特凡諾條約的條款,讓土耳其保得住君士坦丁堡。此舉防止俄羅斯在打敗土國后,向巴爾幹擴張。最後,與會國家簽訂了柏林條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與黑山獲得獨立;保加利亞得到自治;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劃歸奧地利管理。
《柏林條約》是柏林會議(1878年6月13日-7月13日)的最終議定書。根據條約,與會國英國、奧匈帝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修改了該年3月3日簽署的《聖斯特凡諾條約》。
柏林條約確認原屬奧斯曼帝國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獨立;而保加利亞則獲得自治權,但仍然由土耳其統治,並分為保加利亞本部與東魯米利亞 (Eastern Rumelia) 兩個省,徹底破壞了俄國當初的“大保加利亞”計劃。奧斯曼的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與 Sand?ak (Sanjak of Novi Pazar) 由奧匈帝國佔領和治理,但仍然屬於土耳其。
Be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