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修文中學
貴州省修文中學
修文中學 建於1508年,坐落於修文縣最高的山上,海拔高1280米。1941年上半年修文中學和龍崗小學互換校址,修文中學遂遷定在龍崗山頂並沿襲至今。2011年8月被評定為貴州省二類省級示範性高中。
公元1508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陽明先生)在修文“龍場”悟道,創建龍岡書院,為修文中學的誕生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淵源。公元1785年,縣令秦睿復建龍岡書院再興文教。
貴州省修文中學
1956年,學校發展為 完全中學,並改名為“貴州省修文中學”是當時貴州省8所重點中學之一。
1939年3月初,當時的省政府應修文縣政府及地方父老鄉紳請求,責成省高級中學協同修文縣組建修文中學。
1941年上半年修文中學和龍崗小學互換校址,修文中學遂遷定在龍崗山頂並沿襲至今。
1958年,修文中學始建黨支部,修文師範併入,學校分為初中、高中、師範三部。
1963年一場不明原因的大火,燒毀了修文人民苦心經營的修中主教學樓兼實驗樓,日趨完善的教學設備遭到重創,正常的教學曾一度中斷。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修文中學也和全國其他學校一樣,受到嚴重衝擊。教育教學工作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經撥亂反正,學校逐步恢復建立和完善了各項教學規章制度,教學漸入正軌。1978年,修文中學被列為縣級重點中學。
1985年建成半框架結構的4層教學樓1幢,面積約2500平方米,計有教室25間、辦公室兩間,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1989年4月,學校舉行50周年校慶,社會各界和廣大校友十分關心和支持學校的發展,學校共收到捐資72240元,用這筆雪中送炭的錢,學校修建了較為規範的運動場
1998年,由香港愛國實業家邵逸夫先生捐資50萬港元,市、縣政府籌資共計120餘萬元,在龍崗山頂修建“逸夫樓”。這是修文中學建校以來投資最大的工程,總面積2933平方米,設理化生實驗室和電教、微機、語音、音樂、體育等專用教室及階梯教室、多功能教室、圖書閱覽室等。、
合併圖冊
2002年剝離初中后,改製成為普通獨立高中。
2004年貴陽市教育局首次對全市40餘所高中進行教學質量評估(即2003屆貴陽市普通高中入口出口質量分析),評估的依據是學生升入高中的入學成績(即入口成績)和高考、會考成績(即出口成績),為生源不同的各學校提供了一個公平評價的尺度標準。
2011年8月被評定為貴州省二類省級示範性高中。
合併圖冊
至2013,學校佔地面積62698平方米,生均面積25.1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5578平方米,生均14.25平方米;綠化面積6790平方米,生均綠化面積2.72平方米。學校現有 52個教學班,學生3000多人。高一19個班大約1200人,高二17個班大約1000人,高三15個班大約900人。
教職工205人,其中專職任課教師190人,在崗高、中級教師125人。
2013年全縣文科最高分613分(修文中學學生李馨怡),全縣理科最高分599分(修文中學學生羅孝麟);一本上線87人,其中修文中學67人;二本以上線364人,其中修文中學265人,上線人數統計不含體藝類考生。2015年該校上線116人;二本:理科372分,文科472分,我校上線439人。以上統計不含體藝類。學校高考、會考成績穩步提高,均超過省、市平均水平,高考一本、二本、三本、大專上線人數均大幅度超過貴陽市下達的預測指標。2013省市信息技術應用成果獎
2008楊樹軍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優勢二等獎,2009三等獎王以政高中信息課堂學生存在的問題行為分析及應對策略,,2010呂德珍優秀獎視頻信息的合成——MTV製作,2012感動貴陽教育十大人蔡延軍,2010呂德珍優秀獎視頻信息的合成——MTV製作。
2003至2013年,貴陽市對全市高中學校教學質量進行了十次入出口評估,修文中學十次獲獎,七次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榮獲區、市、縣普通大型高中類學校一等獎,二次獲二等獎,一次獲三等獎。是貴陽市同類高中獲高考入口出口一等獎次數最多的大型學校。
校訓
“篤實”
學風
“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校風
“知行合一、求真務實”
教風
“培德育知,篤行善導”
跆拳道社、太極拳社、書畫社、文學社等12個
現任領導 | |
---|---|
校長、黨書記 | 袁曜(教育局局長) |
副校長 | 李朝友 |
副校長 | 王浩 |
黨總支副書記 | 李芳揚 |
姓名 | 職業 |
郝承德 | 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