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刺蹄蓋蕨
軟刺蹄蓋蕨
根狀莖短粗,直立,先端疏被黑褐色或褐色、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
能育葉長55-90厘米;葉柄長25-35厘米,直徑2-3毫米,基部黑褐色,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禾稈色,光滑;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5-45厘米,中部寬10-15厘米,漸尖頭,基部幾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18對左右,下部的對生或近對生,向上的互生,斜展,有短柄(長2-4毫米),下部1-3對略縮短,基部不變狹,中部的披針形,略成鐮刀狀,長6.5-10厘米,寬2.5-3.5厘米,漸尖頭,基部闊圓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2-16對,互生,斜展,接近,基部一對較大,長圓狀卵形,長1-1.5厘米,寬6-8毫米,急尖頭,基部不對稱,多少與羽軸合生,上側截形與羽軸并行,下側楔形而下延,邊緣銳裂深達1/2,裂片先端有長尖鋸齒;向上各對小羽片與基部一對同形而漸變小,並以較闊的下延狹翅彼此相連。葉脈兩面明顯,在小裂片上為羽狀,側脈4-6對,斜向上(在裂片上的均為羽狀)。葉干后草質,褐綠色或綠色,光滑;葉軸和羽軸禾稈色,上面沿溝兩側邊上有針狀軟刺,葉軸近頂部常有1個腋生被鱗片的芽孢。
孢子囊群長圓形,每裂片1枚(但基部的裂片有2-3枚),每小羽片4-5枚,生於上側小脈;囊群蓋同形,褐色,膜質,全緣,最後脫落。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
軟刺蹄蓋蕨
生於雜木林下陰濕處或山谷溪旁水邊,海拔(600-)1700-2600米。
分佈於江西、台灣、湖南(保靖、大庸、桑植、沅陵、)、廣東、廣西、四川(峨眉山、德昌、都江堰青城山)、貴州(印江梵凈山、開陽)、雲南(昆明、嵩明、祿勸、廣南、彌勒、景東、漾濞、大理、鶴慶、麗江、維西、德欽、貢山、祿豐、雙柏、武定)和西藏(察隅)。日本、緬甸、錫金、尼泊爾及印度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軟刺蹄蓋蕨
【拼音】:RUANCITIGAIJUE
【來源】:為蹄蓋蕨科植物軟刺蹄蓋蕨的全草及嫩葉。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止血。
【主治】:用於濕熱痢疾、下肢癤腫、外傷出血。
【性味歸經】:澀、微苦,涼。入膀胱、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適量。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考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