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號復庄,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寧波府鎮海縣崇邱鄉姚家斗(今屬寧波市北侖區下邵鄉)人,祖籍浙江諸暨。晚清文學家、畫家。
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紅學、詩歌、書畫等多個領域。五歲賦詩,一生作詩萬首。又擅畫人物花鳥,尤精墨梅,人稱“大梅先生”。
著有《復庄詩問》《復庄駢儷文榷》《疏影樓詞》《今樂考證》《紅樓夢綱領》《退紅衫》《梅心雪》《苦海航》等,編有《今樂府選》《皇朝駢文類苑》等,所著編為《大梅山館集》傳世。
姚燮像
道光十三年(1833),姚燮的第一部作品集——《疏影樓詞》刊刻行世。從此在文學上嶄露頭角,成了“甬上名秀才”。《疏影樓詞》是他從29歲前所作的兩千餘首詞中精選318首結集而成的,詞的內容大致有題畫、寫景、寄贈、詠物、擬古等方面。總的看來,姚詞內容比較狹窄,但也有聲情激越的好詞,如《疏影·自題詞集》《水調歌頭·太湖曉渡》《沁園春·贈柳仙》;也有正面寫民間勞動和農民困苦生活的作品,如《邁陂塘·水車》。在藝術上,姚詞講究聲律與辭藻,語言凝鍊倩麗、精緻纖巧、含蓄婉約,可謂引人入勝。對於《疏影樓詞》的評論者很多,其中梁啟超的評詠基本上符合實際,梁的《望江南·飲虹簃論清詞百家》曰:“雞舞鏡,顧影自生憐。跌蕩每從宛妙生,野橋埋首不知年。考證著新篇。”
姚燮小像
姚燮一生著述很豐富,教出來的學生也很多,名重一方,堪稱為浙東名士。但讀書人不會理財,中年時家道中落,生計無著。又因鴉片戰爭,英侵略軍攻陷北侖,全家避難寧波,生活更加困迫,徐時棟於道光癸卯秋記姚燮的生活情況道:“是歲余客杭州,有傳某伯(姚梅伯)死者,比歸知無恙。過之觀中,方作道士裝,為人懺悔。相視而笑,出手注《玉樞經》論茗共談。”弄到寄食道觀、當道士糊口的窮困地步,可見姚燮的晚境是夠悲慘的。
姚燮懺綺圖
海上之雁爾何來?上飛下飛相徘徊。自雲朔方歲飢苦,欲托殘生到南土。
南人苦旱如北潦,江蘆洲筍多枯槁。富家有粟倉廩閉,貧戶有雞賣無地。
曷安爾身為爾計,海上窮兵善矰繳。將得爾肉謀一飽,不則流落江南鄉。
千里愁雲迷故道,雁乎爾歸兮歸尚早。
這首詩反映道光年間外敵入侵、朝政腐敗、國勢虛弱、南旱北澇、哀鴻遍野、饑民嗷嗷的實際情況。詩人將“哀雁”比作流離失所的災民,沉痛地寫出時代的悲音。這類沉鬱、憤懣、質樸的詩風,是《復庄詩問》的基調。從“謀生吾亦倦,前路爾何依,風雪稻粱盡,關河歲月非”。(《聞雁》)這類詩篇來看,詩人的感情已和苦難的人民交融在一起了。
鴉片戰爭以後,詩人的心情更加亢奮,詩境更加開闊,每首詩都充滿著反帝愛國思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軍攻陷定海,北侖、寧波、慈溪、餘姚、奉化等地都遭到侵略軍的蹂躪,姚燮一家從北侖逃到寧波,兩個兒子幾乎遭害。到了寧波,文武官員率先逃走,英軍不傷一兵一卒便佔領了寧波。姚燮在逃難途中見到種種悲慘景象,義憤填膺,寫了不少怒斥侵略者暴行和反映人民悲慘遭遇的詩,如《捉夫謠》:
城鬼捉夫如捉囚,手裂大布蒙夫頭。鋃鐺鎖禁釘室幽,鐵釘插壁夫難逃。
板床塵膩牛血臊,碧燈射隙聞鬼嗥。當官當夫給錢粟,鬼來捉夫要錢贖。
朝出擔水三千斤,暮縛囚床一杯粥。夫家無錢來贖夫,囚門頓首號妻孥。
陰風掠衣頭髮亂,飛蟲嚙領刀割膚,誰來憐爾喉涎枯!
詩中描寫侵略者的兇殘、民夫生活的悲慘,若不是詩人親見親聞,是不會寫得如此具體、如此深刻的。
姚燮的另一類詩是反映鴉片戰爭中堅持抵抗、視死如歸的英勇壯士,如《聞定海城陷五章》之二:
蜃雨濡軍幘,獰飆拉將旗。飲泥憐久餓,摩壁誓同危。路絕晨嘶馬,雲昏夕墮鴟。銜恩持死力,力盡死何辭。
描寫英雄將士櫛風沐雨、忍飢挨餓、視死如歸、堅持戰鬥的精神,是相當感人的。姚燮後期詩風趨向悲壯,和他早期詩的輕靡是迥然不同的兩種風格,這當然和國難、家難促使姚燮思想感情有變化密切相關。
姚燮在戲曲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兩部姐妹篇《今樂考證》和《今樂府選》就是明證。《今樂考證》按年代排列戲曲作家,在每個作家後記載作品名目,名目后又附作家生平的記載和諸家評論,還間有劇情提要和作者自己的考證,全書計13篇,為晚清以前的戲曲算了一筆總帳。它的記載是空前詳盡、豐富的;總計入載宋劇975種,元明清雜劇203家1176種,金元明清院本316家116本。與《今樂考證》差不多同時,編寫了《今樂府選》,這是一部琳琅滿目,包羅萬象的戲曲總匯,全書入載的金元明清諸宮調、雜劇、傳奇、散曲達429種,計192冊。通過它,可以使我們對中國戲曲發展的面貌有個比較完整的了解。對於《今樂考證》和《今樂府選》,姚燮都傾注了極高的熱情,付出了艱巨的勞動,但畢竟個人精力有限,作者去世前,這兩部書都沒有最後定稿,還存在著不少訛誤。但是正如鄭振鐸所說:“當舉世不為之時,梅伯獨埋頭於戲曲的探討,……而像他那樣的有網羅古今來一切戲曲於一書(《今樂府選》)的豪氣的人,恐怕自古到今還不曾有過第二個人!”
姚燮喜作駢儷文,有《復庄駢儷文榷》初編和《復庄駢儷文榷二編》,初編112篇,大多作於道光二十四年至咸豐三年(1844~1853),二編125篇,作於咸豐(1851~1861)年間。綜觀姚的駢儷文,其中有不少思想性、藝術性較佳的作品,如紀念鴉片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反映當時災荒、疾疫等社會問題等的作品。除了那些淋漓揮灑的長篇外,還有若干清新雋永的小品,如《邢湖觀秋荷記》,時人徐有棟、王韜等人也有較高評價。
姚燮十分喜讀《紅樓夢》,常在書眉、回間加以批點。這些批點,後人極為重視,把它和小說一起排印。光緒初年的《增評補圖石頭記》,印有“大某山民”姚燮、“護花主人”王希廉、“太平閑人”張新之等人的評語,廣大讀者對此書極為喜愛,一再被翻印,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鉛印本,書名有《大觀瑣錄》、《金玉緣》、《紅樓夢》,直到民國時還被多次翻印,“大某山民”一時幾乎借《紅樓夢》而家喻戶曉。此外,姚燮還對《紅樓夢》作了全面的考察,著有《讀紅樓夢綱領》,全書共有三卷,卷一為“人索”,卷二為“事索”。卷一卷二是小說中有關資料的輯集與統計,大部分是鉤稽小說所提供的歷史材料。卷三是“余索”,包括“叢說”、“糾疑”、“諸家撰述提要”等。
姚燮生前,畫名似乎掩過文名。他的畫選題較寬,有花卉、山水、仕女、靜物、佛像,其中尤以梅花最多最好。姚說過:“平生畫梅幾千幅”,“畫本流落半天下”。畫的梅“回筆故作倔強技,千丈而落有石勢”,表現了他自身的氣質。朋友們稱讚姚畫的梅花風格雄健倔傲,氣勢不凡,特具工力。朋友厲志在《題姚梅伯畫叢梅大幅》中稱讚曰:“君臂如石指如鐵,肝腑倔強氣騰驍。”姚燮在浙江、上海、蘇南往來時,以賣畫自給,繪畫創作是他平生要事之一,王韜說他在上海時以賣畫著稱,其畫:“工畫梅,興酣落墨,媚態橫生,人物、花卉無不奇特。字尤古峭拔俗……所得潤筆資,揮霍殆盡。於賣畫外,絕無求於人。”這些記述,我們可以想見姚當時的繪畫成就和生活狀況。
姚燮更有意思,竟用楊梅作畫。姚燮因為酷愛梅花,所以又號“大梅山民”、“疏影樓主”等。在楊梅上市的季節,姚燮喜歡一邊吃楊梅一邊畫畫。而且他不是一般畫畫,而是扔畫。端著一碗楊梅,先生邊吃邊在畫帳前端詳,吃完一顆就瞄準距離把楊梅核往畫帳上扔,留下一處斑駁,等一碗楊梅吃盡,帳上也扔了一片斑駁。斟酌一番后,他就提筆順“斑”作畫,一會兒就能畫出一幅疏影橫斜花蕊密布的梅花圖來,令旁人目瞪口呆,拍案叫絕,也為後人留下了“以梅畫梅”的佳話。
姚燮五次考進士均落第,便絕意仕途,發奮著述與講學,學生滿天下,名垂一方。一生著述甚豐,藏書甚富,建有書樓“大梅山館”,教授、著書、校勘於此。有《大梅山館書目》16卷,著錄圖書3000餘種,其中古今雜劇400種,佛道圖書300種。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軍攻入鎮海,全家逃入鄞縣四明山,因生活窮困,藏書多流失。起初流入蔡鴻鑒“墨海樓“甚多,後轉流入李慶城“萱蔭樓”者,有明槧本88種,抄本36種,清槧本336種。此間,所作詩詞不少是歌頌反侵略鬥爭,揭露敵人罪行,譴責投降派,悲憤激昂。著有《復庄詩問》、《復庄駢儷文榷》、《蔬影樓詞》、《今樂考證》、《今樂府選》、《讀紅樓夢綱領》、《退紅衫傳奇》、《梅心雪傳奇》等。建國后,部分遺作和藏書為古物陳列所收藏。后歸於寧波圖書館。——《中國藏書家通典》2005年版。
《復庄詩問》
《疏影樓詞》
《紉齋畫剩》
《疏影樓詞》五卷
《復庄詩問》二十卷
《復庄駢儷文榷》
《今樂考證》
【雙鴆篇】
【澄靈澗】
玉局三生夢,人間石銚泉。煉心初夜月,洗耳再來禪。
大海無真岸,空山有逝川。遠公餘舊屐,誰結聽琴緣。
姚燮故居
姚張村姚燮故居,當地人稱“姚家大屋”,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前後兩進,有院子有廂房。百餘年時光流逝,如今雕花石窗精美依舊。晚清文學家、畫家姚燮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這裡度過的,其間完成了《疏影摟詞》、《復庄詩問》等傳世之作。
據當地村民說,姚燮祖先賣麻發家后造起姚家大屋。大屋臨河而築,後門正對小浹江,門口河埠頭非常熱鬧。如今埠頭仍在,曾經用來綁船隻的石孔依然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