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浹江

小浹江

小浹江源於鄞州莫枝東錢湖與天童太白山麓,流經五鄉碶,達渡頭董即入北侖界,其主河道主要在小港境內,最終流經浹水大閘后出口歸海。小浹江集水面積達53.2平方公里,主流長28.4公里,寬約30至50米。小浹江不僅是條水利航運之江河,更是一條承載著歷史文化的河港。

宋朝前的小浹江上無碶閘,海上咸潮可直達鄞州之五鄉,此江曾是古鄮縣海運航道,據明《寧波府簡要志》載:“小浹江,昔海舶由此入鄮山。”當時,江上檣帆雲集,寶幢和五鄉碶邊上的同嶴可見商賈互市的熱鬧場景。正如《輿地誌》所云:“邑中以其海中物產,于山下貿易。”

河港面積


小浹江源於鄞州莫枝東錢湖與天童太白山麓,流經五鄉碶,達渡頭董即入北侖界,其主河道主要在小港境內,最終流經浹水大閘后出口歸海。小浹江集水面積達53.2平方公里,主流長28.4公里,寬約30至50米。小浹江不僅是條水利航運之江河,更是一條承載著歷史文化的河港。
宋朝前的小浹江上無碶閘,海上咸潮可直達鄞州之五鄉,此江曾是古鄮縣海運航道,據明《寧波府簡要志》載:“小浹江,昔海舶由此入鄮山。”當時,江上檣帆雲集,寶幢和五鄉碶邊上的同嶴可見商賈互市的熱鬧場景。正如《輿地誌》所云:“邑中以其海中物產,于山下貿易。”

發展歷程


小浹江的水利建設始於宋元時期,最初於五鄉回江設東西二碶以泄鄞東之水,后因海塗淤積而將碶閘外移,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東岡碶。時縣令宋繼祖於東岡山麓截小浹江築碶堰,堰設五孔,碶以上乃為河,其下則為江,排澇蓄水灌溉農田達一萬多畝,且能防倭寇直入掠奪。至萬曆三十一年(1603),重築新碶長28米,寬2.8米,共13孔,每孔控距約2.1米。以條石為梁,成排方石柱為墩,內鑿雙軌凹槽,用於插兩道木質碶板,以放便舟行與泄洪,南邊七孔則另加一道石質碶板固定。清康熙九年(1670),縣令王元士將又將碶板分成三塊,通過自由調節以控制水位。清朝謝兆昌《丁家山凈嚴寺永禁碑記》云:“版(板)分上中下,自下而上,以鎮海為首。蓋啟下版,湖水乃盡瀉,支渠畢達,田成膏腴,則放水之法備也。夫天下事安坐而享其逸,遂若川澤自然之利,振古如茲。”
清朝胡儋有《小浹雄潮》詩云:“潮音時入耳,帶水亦盈盈。夜月聲初寂,晨光勢早迎。巫山穿灧澦,海滄接蓬瀛。不羨匡廬頂,蓮花漏幾更。”而今的小浹雄潮已被建於1967年的浹水大閘擋於門外。此閘位於小港開發區海邊的笠山腳下,由人工鑿笠山為峽而建,閘壩高兩層,共有10孔,碶板由電動控制開啟與關閉。從山上俯視,兩崖筆立,險峻異常。一壩跨兩山,一勞而永逸。從此,小浹江全線變成內河,兩岸百姓得享無窮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