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業區

20世紀50年代后衰落的工業地域

如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俄羅斯的歐洲工業區、義大利西北部工業區等,一般是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軸心,逐漸發展起來的工業地域。20世紀50年代,尤其70年代以後,傳統工業區開始衰落,並經歷了長期的改造歷程。以魯爾區為例,加以詳細分析。

區位特點


魯爾區興起於19世紀中葉,已有一百多年歷史,被稱為“德國的心臟”。魯爾區發展的主要區位優點有:
豐富的煤炭資源
魯爾區實在魯爾煤田發展起來的。魯爾煤田儲量大,開採條件好。
鐵礦區較近
魯爾區鐵礦資源較貧乏,但離鐵礦區較近。(前期:法國。洛林。後期:瑞典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水陸交通
魯爾區位於歐洲中部路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條人工運河,不僅連成一體,而且都可通航,並能直通海洋。
廣闊的市場
德國以及西歐發達的工業,為魯爾區工業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衰落原因


環境
環境質量下降
生產結構單一
五大工業部門均為傳統工業,其中,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 礎。
魯爾區五大工業部門的聯繫
魯爾區五大工業部門的聯繫
(分析;某一部門衰落,必然引起全區生產衰落)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比重已下降到30%以下。
另一方面,新技術鍊鋼的耗煤量逐漸降低。
世界性鋼鐵過剩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產鋼、出口鋼的國家越來越多,鋼鐵市場競爭 激烈。70年代的經濟危機,以及鋼產品的替代產品的廣泛應用,需 用鋼材料少的新興工業的興起,使世界鋼材消耗量急劇減少。
新技術革命的衝擊是衰落的根本原因。新技術革命既產生了一大批新興工業部門,也改變了傳統的工業生產和組織方式。魯爾區工業企業傳統的生產和組織方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並且因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等原因,新興企業不願到這裡落戶。

綜合整治


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
----- 改變生產結構單一,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傳統企業數量下降,但生產規模大幅度提高。新建或遷入的企業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 業為主。
調整工業布局
----- 第一條的必然結果
打破原有的產業結構,建立新的產業結構,必須重新調整工業布局,使新、老主業部 門都有合理的區位,增強在國 際市場的競爭力。
例如:鋼鐵工業集中到西部,可就近從鹿特丹港進口鐵礦。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
魯爾區的鐵路、高速公路、天然河流、人工運河交錯成網。
鐵路佔德國鐵路貨運總量的40%,區內任何地點離高速公路不超過6千米,萊茵河航 運最繁忙。
發展科技,繁榮經濟
---- 維持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眾多高校、中等技術學校、一大批科研機構。各大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機構。
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 既注意經濟效益,又注意社會和環境效益。
嚴格控制三廢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和污染處理系統,大規模植樹造林,人均 綠地面積超過13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