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街道
淮海中路街道
淮海中路社區(街道)轄區東起西藏南路,西至重慶南路,南起建國東路,北至金陵東路,地域總面積1.41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6月,戶籍人口98798人,實有人口115032人。現有19個居委會和一個新天地社工站。淮海中路社區(街道)是區政治文化中心地域之一。轄區內坐落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淮海中路地塊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和民國3年(1914年)先後被划入法租界。淪陷期間一度屬第八區、第一區。民國34年,重慶路以東屬第五區(即泰山區、嵩山區)。重慶路以西屬第六區(即蘆家灣區)。解放初屬盧家灣區第三、第五辦事處。1950年11月分屬盧灣區第三、五和嵩山區第二、五、六、八辦事處。1956年3月分屬思南路、淮海中路、長樂路3辦事處。同年7月分屬淮海中路、成都南路兩辦事處,1958年12月成都南路、淮海中路辦事處合併,1960年4月更名成都淮海街道,同年6月改稱淮海路街道,1987年6月更今名。
地塊原有南長浜、北長浜、打鐵浜、王家浜、馬義浜等河道。至清末有顧家宅、盛家宅、楊家宅、陸家宅等村落。光緒二十五年,今重慶路以東、太倉路以北已划入法租界,介於華洋兩界間的今重慶南路東、太倉路南形成打鐵浜市
自清末起,法公董局先後於界內和越界闢築盧家灣路(今重慶南路)、西江路(今淮海中路)、聖母院路(今瑞金一路)、軍官路(今南昌路東段)、軍營路(今雁盪路)、白爾部路(今重慶中路)、巨籟達路(今金陵西路)等。
20~30年代,因界內人口日眾,地價劇升,大量翻建為新式里弄和公寓大樓,著名的有三德坊、太倉坊、萬宜坊、泰山公寓、永業大樓、培文公寓等。今思南路、南昌路一帶為環境幽雅的高級住宅區。居民中多富商、買辦、自由職業者、文化人、下野政客、軍閥等,亦多外籍,其中尤多白俄僑民。
自民國初年起,革命者利用法租界特殊條件,在地區內設立革命機關,開展各種革命活動。故地多革命遺址和名人故居。寶昌路(今淮海中路)408號、環龍路(今南昌路)63號和莫利哀路(今香山路)29號,是孫中山自辛亥革命時期至逝世的3處住所,莫利哀路故居現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寶昌路408號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漁陽里6號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其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老漁陽里(南昌路100弄)2號《新青年》編輯部,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早期革命活動關係極大。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尚有萬宜坊韜奮故居、環龍路44號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中央上海執行部。其餘如老漁陽里5號中華革命黨上海總機關部,巨籟達路同福里16號中共江蘇省委舊址、陶爾斐斯路(今南昌路)341號大同幼兒園等,均是重要的革命史跡。
淮海中路
街道經濟發展也很迅速,1993年有經濟實體49家,服務網點56處,從業人員1061人,年產值5302.6萬元,利潤465.3萬元,上繳稅收163.8萬元。
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市文史館等亦位地塊內。此外,有成人高校3所,中學4所,小學7所,幼兒園4所,託兒所7所,有淮海電影院、復興公園、區中心醫院、香山中醫醫院及街道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淮海中路社區(街道)先後被評為上海市文明社區(升級版)、上海市促進就業先進集體、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先進集體、上海市群眾體育先進社區、上海市徵兵先進集體、上海市健康衛生先進社區、上海市雙擁工作先進社區、上海市計劃生育先進單位、上海市外口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紅十字示範社區、上海市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集體、上海市安全社區、全國安全社區和國際安全社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