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道情
常州道情
姬叔穎雖然下肢殘疾,卻是深明大義,非常體恤黎民疾苦,他不能揮師伐紂,便叫人推輪車,到處遊說,宣講興周滅紂的道理,自稱為“說因果”。周武王得了天下,因姬叔穎“說因果”有功受到封賞,“說因果”便大興於世。清同治年間,在蘇南農村,農閑時就有半農半藝之人說因果,後來就在常州府屬各縣農村流行開來。同治末年,逐漸發展形成地方曲藝形式。
常州道情純用常州方言說唱,由上、下手兩人搭檔演唱。其中無論說表唱做均有上手擔任,行中稱“大先生”;下手稱“小先生”,一般由徒弟擔任,專事打鼓擊板,鼓為兩面蒙皮,形似鐵餅的扁鼓,板為檀板(俗稱老郎板),為“大先生”幫腔,“拖下板”無弦管伴奏。常州道情的曲調主要有:平調、長三調、陰陽調、悲調等,均按情節需要選唱。常州道情的正書書目,一般要連續說唱幾個月,有的甚至能長到年余,盛況不衰。
常州道情中還有一種用白口的“賦”,以加濃對情節中某事物的形容,如:《金殿賦》、《轅門賦》、《公堂賦》、《刀槍賦》、《堂樓賦》、《花園賦》、《美人賦》、《山賦》、《妓院賦》、《監牢賦》、《叫化賦》、《破廟賦》、《天官賦》等,甚至風、雪、雷、燈、水、林、蟲、鳥等等都有賦,不下幾十種,說到有關情節均能套用。
常州道情的主要開篇有《小八哥》、《蘆花雞》、《果報錄》、《賣橄欖》、《螳螂招親》、《竹木相爭》、《借玉鐲》、《破密記》、《邋遢婆娘》、《浪子回頭金不換》等數十則。其正書書目一般都取材於演義,較有影響的有《水滸》、《天寶圖》、《地寶圖》、《七俠五義》、《小五義》、《隋唐》、《東漢》、《西漢》、《三國》、《羅通掃北》、《征東》、《征西》、《薛剛反唐》、《月唐傳》、《包公案》、《海瑞》等。常州道情的正書書目,沒有短篇,每個書目一般要連續說唱幾個月,有的甚至能長到年余,一般是日場一個書目,夜場為另一個書目。著名藝人劉全海、張忠芳等能在一個茶館按朝代連說,連續多年盛況不衰。
解放初期,常州道情仍活躍於常州市郊及廣大農村茶館,他們也編唱過《江南紅》、《戰鬥的青春》、《戰上海》、《野火春風斗古城》、《紅岩》、《五十一號後站》、《烽火十三寨》、《苦菜花》等許多現代書目,他們創作的《王若飛在獄中》、《取締一貫道》、《東山島的小姑娘》、《五攀五不攀》等唱段,曾在地方曲藝會演中獲獎。
常州道情是江蘇乃至中國獨有的戲曲劇種,是江南地區民間說唱藝術中的一束奇葩,亦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許多書目中涉及了古、近代江南百姓民風民俗、風土人情、生活方式、飲食服飾等許多方面的內容,所以常州道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及民俗學等多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
常州道情表演藝術融合了諸多藝術元素,如靜場詩吸取了詩詞的吟誦;說表的語言邏輯;聲樂中的真假聲並用等,都豐富和拓寬了演員表演的路子,因之,其藝術的綜合性和完整性是顯而易見的。常州道情說表時具有明顯的“一人多角”、“一人千面”的藝術特點,並用神似的塑造角色的手法,演繹多種人物性格,故事情節安排巧妙,引人入勝,懸念設置得當,吸引力非常強。
十年浩劫,常州道情同遭厄運,團體解放,藝人改行,他們記錄的資料、曲本全部被毀,粉碎“四人幫”后,老藝人所剩無幾,一些年齡大的已不再出山,後繼乏人,有的都已改行,說評話了。
進入新時期,隨著城市娛樂方式的多樣化,流行文化的衝擊等原因使得人們對於文藝作品的欣賞興趣及欣賞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一大批傳統藝術面臨著瀕危狀態,常州道情亦是如此。常州道情一些傳人,早已改行轉業,且年事已高。尚有少數傳人因多種原因已不能繼續登台演出,只能作些指導。這一民間藝術後繼乏人問題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