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十章
寰海十章
《寰海十章》是清代魏源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寰海十章(其一)
揭竿俄報郅支圍①,呼市同仇數萬師。
幾獲雄狐來慶鄭②,誰開兕柙禍周遺③!
七擒七縱談何易④,三複三翻局愈奇⑤。
愁絕釣鼇滄海客⑥,墨池凍卧黑蛟螭⑦。
①揭竿句:揭竿,古時候人民起義的手段:“斬木為兵(武器),揭(豎立)竿為旗”。(《漢書·陳勝項籍傳賛》)。郅支,漢朝匈奴的一個單於,漢元帝時被都護甘延壽所殺,這裡也是借稱。
②幾獲句:春秋時,秦晉交戰,秦穆公使卜官占卜,卦辭有“獲其雄狐”之語,被認為是“必獲晉君”之兆;這裡雄狐是指義律,因為他是當時發動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同一故事,後來兩國戰於韓原,晉惠公戎馬陷於泥濘之中,求救於大夫慶鄭,這裡以慶鄭比奕山,因為他給義律解了圍。
③兕柙句:兕(念si),一種象牛的野獸。柙(念xia),獸籠。周遺,《詩經》《大雅·雲漢》:“周余黎民”,周遺即周之遺民,這裡指中國人民。
④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征西南部落首領孟獲,七擒七縱,終於收服了他。
⑤三複三翻:指當時滿清政府對英忽戰忽和,舉棋不定。
⑥釣鼇句:《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鼇”,又《樜遺》:李白自稱海上釣鼇客,謁宰相,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為釣線?”後來詩家就常用釣鼇客來比喻豪邁有為的人。
⑦墨池句:墨池,晉朝王羲之做永嘉太守時,常臨池學書,池水皆黑,稱為墨池。蛟螭(念chi),都是龍一類的神物;龍處池中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意思,《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這裡蛟螭是作者自比。
忽報鬼子被奮起義民層層圍困,
人人同仇敵愾,頃刻間號召數萬人大軍。
敵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里來了救兵,
是誰開籠放虎,讓它們禍害人民!
難道鬼子也懂仁義,可以七擒七縱?
怪的是忽戰忽和,反覆舉棋不定。
這樣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悶欲死;
我象徠黑蛟龍凍卧在墨池中,有志難伸。
鴉片戰爭初起時,英國侵略軍侵入廣州,被人民武裝的平英團圍攻於三元里,英領事義律往救,亦被圍困,經滿清官吏奕山派人前往勸解,保護義律出圍。作者對於當時滿清政府的懼外媚敵行徑極為不滿,並對外國的入侵和清廷的顢頇無能懷著深切的憂慮,詩中充分流露出這種憤懣和憂國的感情。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字默深、墨生,原名遠達,字良圖,又字漢士,法名菩薩戒弟子魏承貫,湖南隆回人,魏邦魯第二子。幼年時家道中落。6歲進私塾。9歲應縣童子試,因以“腹內孕乾坤”對“杯中含太極”而使考官大為驚嘆。14歲參加縣學入學考試,名列前茅,被稱為神童之一。三年後,回鄉教書,方圓百里,頗有文名。此後求學京師,隨姚學塽學宋儒之學,從劉逢祿學《公羊》。中年後充任督撫幕府。道光二年(1822年)應順天鄉試,中舉人第二名。后屢試未中進士,捐“內閣中書舍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進士,歷任江蘇東台知縣、興化知縣、兩淮鹽運司海州分司運判和高郵州知州等。咸豐三年(1853年)因遲誤驛報而被革職,后雖經保舉復職,終無意仕途,入僧院參禪,后卒於杭州東園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