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心

齊文心

齊文心,女,漢族,1936年4月生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研究室研究員,1997年 退休,2001年 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人物簡介


1.姓名、性別、族別及工作單位
齊文心、女、漢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研究室
2.出生日期及出生地
1936年4月生於北京
3.學歷
1955年9月——1960年9月 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
1960年10月——196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生
專業:甲骨學與商代史 導師:胡厚宣

職務經歷


1965年——1985年 本所助理研究員
1985年——1991年 本所副研究員
1991年至今 任本所研究員
1997年 退休
2001年 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5.獲獎情況
(1)1993年獲“對我國社會科學事業有突出貢獻者”政府津貼
(2)《甲骨文合集》(合作項目,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
四次獲獎:1983年獲國務院國家古籍整理獎,1987年獲吳玉章基金委員會歷史學特別獎,1992年獲國家級古籍整理圖書獎,1993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3)《英國所藏甲骨集》(與李學勤、艾蘭合作)
三次獲獎:獲1997年——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獎,獲1977年——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獲1992年——1993年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一等獎。
(4)《中華文化通志》(合作項目,肖克主編)
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1999年)。
(5)《甲骨文合集釋文》(合作項目,胡厚宣主編)
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秀科研成果獎(2002年)。
6.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1982年4月至6月 訪問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1982年10月——1983年6月 赴英國6個城市11個公私收藏單位拓集甲骨文資料
1996年6月——1997年12月 到美國達慕思大學交流講學。期間應張光直邀請到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做學術講演。應吉德煒邀請在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歷史系做學術講演。
2001年8月 到加拿大溫哥華布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出席第四屆古代漢語語法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著目錄


一、論文

1.《殷代的奴隸監獄和奴隸暴動——兼甲骨文“圉”、“戎”二字用法的分析》,刊《中國史研究》1979年創刊號。
本文證明“圉”的本義是奴隸監獄。又通過甲骨卜辭中有數例在“圉”之前附有地名,稱“某圉”,並有奴隸從那裡逃跑,證明商王國有多處設有奴隸監獄。卜辭還證明“圉”曾發生暴動。另外又證明“戎”自商朝就是北方的大敵。
2.《“六”為商之封國說》,刊《甲骨探史錄》,1982年,三聯書店。
“六”是江淮之間的古國,當今安徽六安縣北。本文通過甲骨卜辭證明“六”是商的封國,“六”向商王貢龜、進女。在這裡設了“圉”,商王還到此巡狩。由此證明商王國勢力已達到江淮一帶。這裡曾出土商朝銅器,又可得到考古學的證明。
本文《安徽考古學會會刊》第8期(1984年)轉載。美國《古代中國》(Early China)第8輯(1982-1983)發表了本文摘要。
3.《商殷時期古黃國初探》,刊《古文字研究》1985年第2期。
本文證明甲骨卜辭中的“黃”是商朝的封國,與王朝關係密切。地理位置在今河南潢川一帶。首次指出商朝黃國首領稱王。
4.《關於商代稱王的封國君長的探討》,刊《歷史研究》1985年第2期。
歷來學者認為除商王以外,其它小國君長不能稱王。本文舉出甲骨卜辭中至少有14例小國首領稱“王某”或“某王”。他們與“侯某”、“伯某”地位相同。本文具體闡述了他們與商王的關係。
5.《釋羈——關於商朝驛站的探討》,刊《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學者一般認為我國驛站的歷史始於周代,本文通過對甲骨文“羈”字本義的考證,和對有關卜辭的釋讀,證明商代已有相當完備的驛傳制度。
6.《伊尹、黃尹為二人辨析》,刊《英國所藏甲骨集》下編。
伊尹是商朝名相。黃尹是甲骨卜辭中的重要祭祀對象,有關卜辭逾百條。王國維以來認為伊尹、黃尹是一個人,是不同時期的稱謂。本文闡明伊、黃都是國名,尹是官名。他們都是來自不同封國的貢職者。
英文發表:The Case for Yi Yin and Huang Yin Being Two Persons,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Fall 1997, Vol.31, New York.
7.《王字本義試探》,刊《歷史研究》1991年第4期。
關於“王”字本義,聚訟紛紜。本文認為其本義為“大人”,由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首領發展而來。
英文發表:An Inquiry in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King(Wang王),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Winter 1991-1992, Vol.25, New York.
8.《歷組胛骨記事刻辭試釋》,刊《中國史研究》1991年第4期。
歷組胛骨記事刻辭有五十多條,過去不明其義。本文通過與賓組骨臼刻辭的比較,證明其基本內容相同,是有關鑽鑿甲骨的記錄。
9.《記美國辛格博士所藏甲骨》,刊《文物》1993年第5期。
1982年在紐約見到著名中國文物收藏家Dr. Pual Singer,參觀了他收藏的甲骨,共24片,惠允發表,絕大多數是末經著錄的。
10.《孟克廉所藏甲骨的史料價值》,刊《書品》1992年第2期,中華書局。
孟克廉醫生所藏甲骨全部收入《英國所藏甲骨集》,共計68片,在《英藏》所收未發表過的新材料中,是最重要的一批。本文分析其史料價值所在。
11.《玉戈銘“作冊吾”和甲骨文中的“吾”國》,刊《出土文獻研究》第3輯,1995年,中華書局。
1977年在甘肅省出土的一件玉戈,上刻“作冊吾”三字,本文證明“吾”是戎族古國名,在今陝、甘之間關中秦嶺一帶。“作冊吾”是“吾”國人在商王朝任“作冊”之官的稱謂,該玉戈應是商王賞賜之物。
12.《關於英藏甲骨整理的幾個問題》,刊《史學月刊》1986年第3期。
這是關於英藏甲骨最為詳細的一篇分析報告,其內容包括:(1)藏品概況;(2)新史料舉例;(3)拼合補遺;(4)辨偽;(5)摹本校勘。
英文發表:Sage and Filial Sono, Mythology and Archaeology in Ancient Chin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1991.
13.《“婦”字本義試探》,刊《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3月。
本文證明甲骨文“帚”,來源於商朝王室貴族婦女的特殊髮式。
14.《探尋商代古麇國》,刊《殷商文明暨紀念三星堆遺址發現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8月。
本文證明古麇國位於江漢之間,是商朝西南方面的重要封國,處於中原與巴蜀交通的中介要地。
15.《釋讀“沚戛稱冊”相關卜辭——商代軍事制度的重要史料》,刊《2004年安陽殷商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9月。
本文認為沚是商朝重要封國,地處商之西北、長城一帶。沚國以農業經濟為主,負有抵禦西北少數族群入侵併提供軍賦的義務。“爯冊”是商人的冊命之禮,是周代冊命典禮的雛形。
16.《先父齊思和生平及著作簡述》,刊《學林往事《,朝華出版社,2000年3月。

二、專著

1.《中華文化通志·商西周文化志》(與王貴民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2.《中國古代史史料學》(陳高華主編,本人撰寫《商代史料》部分)。

三、資料整理

1.《甲骨文合集》共13冊(合作項目),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1978-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
2.《甲骨文合集釋文》共4冊(合作項目),胡厚宣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8月。
3.《英國所藏甲骨集》共4冊(與李學勤、艾蘭合作),上編2冊是圖版,下編2冊是釋文、論文及附錄,1985、1992年中華書局出版。
本集首次用墨拓本發表了英國所藏的全部甲骨,包括英國六個城市十一個公私收藏單位的藏品,共計2735片(其中部分曾以摹本方式發表,有摹錯、漏字及辨偽不確等情況)。本集未發表過的新片有1086片,約38%。
4.《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博物館藏甲骨文字》(與李學勤、艾蘭合作),1999年6月,中華書局出版。
收圖版108片,都未發表過。后附13紙墨拓本,原骨現藏美國皮博地博物館。

四、工具書

《中國國家大地圖集·歷史地圖》,本人承擔《商代歷史地圖》,包括《商文化遺址圖》和《甲骨卜辭地名圖》。(出版中)

五、譯文

1.《英國所藏甲骨集·書評》[美]吉德煒
譯文刊《中國史研究動態》1991年第7期。
2.《評·法國所藏甲骨錄》[美]吉德煒
譯文刊《中國史研究動態》199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