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草
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虎尾草(學名:Chloris virgata Sw.)是禾本科,虎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高可達75厘米,徑光滑無毛。葉鞘背部具脊,包卷鬆弛,葉片線形,兩面無毛或邊緣及上面粗糙。穗狀花序,指狀著生於稈頂,常直立而併攏成毛刷狀,成熟時常帶紫色;小穗無柄,穎膜質,第一小花兩性,外稃紙質,呈倒卵狀披針形,第二小花不孕,長楔形,僅存外稃,穎果紡錘形,淡黃色,光滑無毛而半透明,6-10月開花結果。
遍佈於中國各省區;生長在海拔可達3700米的路旁荒野,河岸沙地、土牆及房頂上。兩半球熱帶至溫帶均有分佈。
虎尾草為各種牲畜食用的牧草。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2-75厘米,徑1-4毫米,光滑無毛。葉鞘背部具脊,包卷鬆弛,無毛;葉舌長約1毫米,無毛或具纖毛;葉片線形,長3-25厘米,寬3-6毫米,兩面無毛或邊緣及上面粗糙。
穗狀花序5至10餘枚,長1.5-5厘米,指狀著生於稈頂,常直立而併攏成毛刷狀,有時包藏於頂葉之膨脹葉鞘中,成熟時常帶紫色;小穗無柄,長約3毫米;穎膜質,1脈;第一穎長約1.8毫米,第二穎等長或略短於小穗,中脈延伸成長0.5-1毫米的小尖頭;第一小花兩性,外稃紙質,兩側壓扁,呈倒卵狀披針形,長2.8-3毫米,3脈,沿脈及邊緣被疏柔毛或無毛,兩側邊緣上部1/3處有長2-3毫米的白色柔毛,頂端尖或有時具2微齒,芒自背部頂端稍下方伸出,長5-15毫米;內稃膜質,略短於外稃,具2脊,脊上被微毛;基盤具長約0.5毫米的毛;第二小花不孕,長楔形,僅存外稃,長約1.5毫米,頂端截平或略凹,芒長4-8毫米,自背部邊緣稍下方伸出。穎果紡錘形,淡黃色,光滑無毛而半透明,胚長約為穎果的2/3。花果期6-10月。
該種由於分佈廣,體形變異幅度甚大,如植株的高度、葉片長度、花序長度等在各地不同生境的標本上可相差1-3倍,但小穗除穎外只有2芒、不孕外稃發育良好、頂端截形等特徵是穩定的。
遍佈於中國各省區;兩半球熱帶至溫帶均有分佈,海拔可達3700米。多生於路旁荒野,河岸沙地、土牆及房頂上。 虎尾草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土和粘土土壤上均能適應,在鹼性土壤上亦能良好生長。
虎尾草
種子繁殖:以行距為35厘米寬進行條播,播后輕耙覆土厚1厘米-2厘米,每公頃播量為2千克-4千克。
分株繁殖:以行距40厘米、株間距20厘米,將采自野生的植株進行分株扦插種植。
虎尾草
整地施肥:在引種栽培前將小區土壤深翻25厘米,精細整地,施廄肥並耙平至土顆粒小於0.8厘米,便於管理,起壟寬60厘米。
田間管理:待出苗及植株成活以後,採用人工薅鋤3遍,適時鬆土,拔除雜草,並追施廄肥。
虎尾草為一種長壽牧草,生長13年的虎尾草地,每公頃乾草產量仍可達15193.3千克。
虎尾草為各種牲畜食用的牧草。
虎尾草生於農田、荒地、河岸沙地、路旁或村莊附近,是旱田作物及其周邊較常見的雜草。沙壤土居多。
虎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