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盆地
屬於中溫帶半乾旱氣候的盆地
古元古代末期,蘭州盆地地區發生了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形成了構成阿拉善地塊結晶基底的敦煌岩群。在中寒武世早期發生裂解,於晚奧陶世末期碰撞成山,並在志留紀發育前陸盆地。侏羅紀末期,岡底斯地塊與北方大陸碰撞拼接,造成祁連山隆升,並在山前形成一系列斷陷盆地。
早燕山運動晚期,印度板塊持續向北俯衝,造成祁連、秦嶺褶皺帶內相互碰撞,產生的離散作用使研究區基底再次活動併發生走滑運動,導致盆地南北緣發生斷裂斷陷,形成斷陷盆地;早白堊世中期,離散作用進一步加強,強烈的走滑運動使盆地基底沿南緣基底斷裂下滑,形成一系列與之垂直的盆地同生拉張斷裂,盆地規模持續擴張。早白堊世晚期,受中燕山運動的影響,盆地整體抬升,逐漸縮小,並在早白堊世末期完全抬升為陸,結束了盆地的演化史。
中段金城關最窄處,黃河河面寬僅200餘米,將盆地分為東西兩部分,呈葫蘆形。西部由白堊系河口群組成,東部由前寒武系皋蘭群及古生界花崗岩組成,黃河自西向東穿過盆地。在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形成高出黃河230餘米的九州台高階地及兩岸六級階地。
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區,年降水量328毫米,年然發量1438米,年均氣溫9°黃河沿岸階地為甘肅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