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漢市委黨校

1951年創建的學校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位於武漢市江漢區黨校路100號,緊鄰漢口火車站和天河機場,交通十分便利。

該校200佔地面積畝,總建築面積為7.4萬m2,綠化面積達80%以上。校內規劃井然有序,長年鬱鬱蔥蔥。建有集教學、辦公等於一體的15層綜合樓、能容納800人的學術報告廳、四十餘間各種規格的教室、大中小七個會議室等教學、辦公設施;還建有6棟學員公寓、游泳池、田徑場、足球場、網球場、食堂和綠化廣場等生活、文體設施。

黨校簡介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位於武漢市江漢區黨校路100號,緊鄰漢口火車站和天河機場,交通十分便利。該校佔地面積200畝。
還建有裝配100台微機的計算機教室、15間多媒體教室(配備雙網:網際網路、政務網;雙機:投影機、計算機;接通了遠程播出信號)、48座語音室、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衛星遠程教育系統;建立了校園計算機區域網(改建成兩個獨立的區域網,100兆到桌面),校園網覆蓋全校。
該校由武漢市委、市政府主管,主要承擔培訓、輪訓各級領導幹部、各級公務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經費由財政全額撥款。
該校實行校務委員會領導體制。1988年9月,武漢市成立行政學院后,實行黨校、行政學院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下設有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黨史、黨建、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法學、信息中心(含科技、電教中心以及圖書館)、理論中心(含《長江論壇》編輯部)等教學研究機構;設有校辦公室、機關黨委(紀委、工會)、組織人事處、離退休幹部處、教務處、研究生處、函授學院、科研處、學員工作處、公務員培訓處、財務處、總務處等行政處室。全校現有教職工239人。專、兼職教師102人,其中專職教師67人。教授22人,副教授38人,講師31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貼和專項津貼的15人。辦學規模達2000人。函授大專現已開辦行政管理、法學、經濟管理、計算機與網路應用等專業,函授本科已開辦行政管理、經濟管理、法學、會計等專業,在職研究生已開辦管理哲學、中共黨史、黨的建設、政治學、行政管理、法學、社會學等專業。同時還開辦了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在職研究生班。
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該校抓住機遇、銳意改革、艱苦創業、努力開拓,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
強化制度管理,提高教學水平。進一步加強規章制度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了校委工作制度、教學管理工作制度、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和行政後勤管理工作制度。函授教育和在職研究生教育已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加強學術交流,拓寬理論視野。該校不僅聘請了一批院士、知名專家學者和領導幹部為兼職教授,而且先後與俄羅斯國立大學、俄羅斯社會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越南河內政治學院、法國里昂行政學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關係。先後多次組織教研人員赴俄羅斯、法國、越南、新加坡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俄羅斯、法國和越南的學者也先後來校作學術報告和學術交流。
突出科研基礎。“九五”以來,該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省部市級課題83項,公開出版著作63部,發表學術論文815篇,《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中心》等刊物轉載60餘篇;獲中組部、人事部、全國行政院校、省委組織部、省、市委宣傳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360餘項;學術論文入選聯合國第23屆人口問題研討會、國際行政院校聯合會年會、全國行政院校組織召開的各類學術研討會。1984年創辦的雙月內刊《理論探索》,1993年經國家出版署批准,易名《長江論壇》,國內外公開發行,並以其鮮明的特色、較高的品位吸引讀者。
挖掘辦學潛力,拓寬辦學渠道。為了適應培養跨世紀專門人才的的需要,該校積極引進高校智力,1999年先後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著名高等院校進行合作辦學,開辦了清華大學遠程網路教學、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在職研究生班,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來,該校圍繞發展主題,堅持教學中心,注重學科建設,突出科研基礎,強化後勤保障,加強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該校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光榮稱號,被評為“武漢市目標管理立功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7月1日市委黨員訓練班誕生;
1951年1月,黨員訓練班發展為幹部學校;
1951年9月,武漢市委黨校在東湖之濱的南望山下誕生;
1953年底,黨校遷至漢口解放公園路83號;
1955年,黨校開始進行正規化培訓任務;
1970年3月,受“文革”動亂的影響,黨校被取消。曾改為市革委會第一招待所。
1973年表正式恢復市委黨校;
1978年12月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黨校事業進入了一個健康發展的新時期;
1984年11月,武漢市委黨校確定為高等院校本科體制。並開辦函授形式的業餘大學;
1988年10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市委黨校兼辦武漢行政學院,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
1992年底,以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為契機,市委黨校揚起了快速發展的風帆,黨校工作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同年,11月,市委黨校按照市委作出的整體批租的重大決策,開始易地興建;
1995年3月,市委黨校順利完成 整體大舨遷。舊貌變新顏。同年12月,市人民政府任命游德海兼任武漢行政學院院長、方遠浩、陳強華(市人事局副局長)兼任行政學院副院長以此為標誌,武漢行政學院開始了正規化的教育培訓;
1996年,市委黨校成立函授學院。同年2月,市委正式批准市委黨校開辦在職幹部幹部研究生班。至此,武漢市委黨校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幹部培訓、國家公務員培訓、函授教育、在職幹部研究生教育“四位一體”的幹部教育新格局。

機構設置


辦公室
圍繞校(院)中心工作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承辦校(院)日常工作、協調校(院)政務;負責文秘、文書檔案、保密、信訪、接待工作及校(院)工作的部分聯絡業務;負責車輛管理使用。
機關黨委辦公室(機關紀委、工會)
負責黨務、宣傳、統戰工作和工、青、婦工作;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負責學員的黨務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做好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負責紀檢、監察工作。
組織人事處
負責機構、編製、人事、勞資、計生、公費醫療等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學校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工作;負責出國出境人員的規劃、政審等業務工作。
離退休幹部處
離退休幹部處。
財務處
負責財務管理與監督。做好資金項目的收支、審核、出納、報帳、計帳、核定等工作;負責編報校(院)的年度預算、收支計劃;編報有關財務報表和決算報表;制定校(院)經費管理辦法;做好財務收支情況的分析。
教務處
負責主體班次的招生、教學計劃、學籍管理和教學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開展對黨校教育規律、課程設置、培養目標等的研究工作;負責全校(院)教材的購買或組織教材的編寫、出版。
公務員培訓處
負責公務員班次的教學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開展對行政學院教育規律、課程設置、培養目標等的研究工作。
學員組織處
負責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幹部、中青年黨員領導幹部以及省直有關部門幹部培訓班的教學管理。協同有關部門對學員進行考核考察。
研究生部
負責研究生的教學管理工作。
函授學院
負責函授學院的教育;承擔中央黨校函授學院賦予的各項職能;協同省有關部門制定招生計劃和教學計劃,並負責組織實施;負責函授、業大學員的學籍、畢(結)業證的管理。
科研處
負責科研課題的規劃、申報,經批准后組織實施;負責全校(院)理論研討、學術交流和科研成果的統計評獎工作;負責校學術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和校(院)科研經費的分配使用方案。
總務處(內設基建辦公室)
負責基建、學員飯堂、電話通信、醫療保健、校園衛生和綠化管理等工作。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研部
負責哲學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主要專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等。
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教研部
負責中共黨史、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中國近現代史等專業的教學與研究。
經濟管理教研部
負責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的教學與研究。
行政學教研部
負責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主要專業有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外國語言文學。
法學教研部
負責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學科的教學與研究。
理論中心
開展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研究,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對我省現代化建設中重大現實課題和中長期戰略問題的研究。
長江論壇
負責校(院)刊的編輯出版工作。
信息中心
負責全校各班次的計算機教學任務;電化教學和校園網路的規劃、建設、管理;負責圖書、報刊的採購、編目、管理及借閱工作;負責情報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現任領導


王觀松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楊學文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 行政學院副院長
張紹泰 武漢行政學院副院長
袁超越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 行政學院副院長
丁士松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 行政學院副院長
陳 輝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秘書長
徐 贇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教育長 行政學院教育長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中共武漢市委黨校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