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又稱為辨證施治,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個過程。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徠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

簡介


● 英文名稱:Pattern Identification/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

古籍摘選


● 不明六氣變化之理,辨證論治,豈能善哉。(《醫門棒喝·論景岳全書》)

名詞解釋


● 中醫臨床診斷治療疾病的思維方法和過程。通過四診收集患者的病史、癥狀等臨床資料,根據中醫理論進行綜合分析,分辨出證候,並擬定治療方法。也包括中醫理論貫穿在預防與養生實踐過程中。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辨證論治為中醫學的基本特徵之一,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理、法、方、藥理論體系在臨床中的具體運用過程,主要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個方面。

辨證的含義

● 證是證候的意思,是中醫學特有的概念,它是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疾病本質的概括,因此證具有時間性,也具有空間性,它是患者就診時,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病勢的概括。
● 證需要與病、症等概念相鑒別。症主要指癥狀,如發熱、頭痛、咳嗽等臨床表現,病是疾病發生髮展及轉歸等規律性的概括,如肺癰、黃疸、瘧疾。證是統一在病中的,是病在某一時間或某一病位的本質概括,癥狀的集合構成了證。
● 辨證是通過望聞問切等四診收集患者的有效信息,在頭腦中進行綜合分析,得出具體的證候類型的過程。

論治的含義

● 論治是根據證候的結果,給出治療法則及具體的治療方法的過程。如風寒感冒,治療法則當為祛邪,治療大法為解表法,治療可以用辛溫解表法,具體的方法可以用藥物、針灸、刮痧、葯浴等。

辨證與論治的關係

● 辨證是論治的前提,是確立治則和治法的依據;論治是辨證的延伸,也是對辨證準確與否的檢驗。
● 基於辨證論治衍生了新的概念“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如同為感冒,根據病因可有風熱感冒、風寒感冒、暑濕感冒等不同,根據體質分可有陰虛感冒、陽虛感冒與氣虛感冒,既有虛證也有實證,治療方法明顯不同。對於不同的疾病,如久瀉久利、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若辨證皆為中氣不足,可以選用相同的方劑進行治療,如補中益氣湯。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