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凌志軍的結果 展開

凌志軍

原《新華日報》副總編輯

凌志軍,男,1963年12月24日出生。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暢銷書作家,法學碩士。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祖籍廣東,生於上海,長在北京。30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3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1徠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2000年的《追隨智慧》被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聯想風雲》入選“2005年最佳風雲榜”,並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最佳版權輸出圖書獎”。

人物經歷


在徠他小學畢業那年,文革來了。他被拋入時代的洪流,先在農村做電工,後來參軍,練習刺殺練習投手榴彈,心有不甘的他,晚上蒙在被子里打手電筒學習數理化和英語,直到有一天被連隊首長發現。首長批評他不安心保衛祖國,還想到外國去,於是他“懸崖勒馬”,埋頭訓練。
凌志軍圖片
凌志軍圖片
1978年到工廠做工。
1979年做農民。
1982年當兵。
正是父親與《人民日報》的關係,讓凌志軍幸運地從千百萬埋頭訓練者中被挑了出來,改行寫新聞,並經過自己的努力一路“寫”回北京
1978年凌志軍被調回北京。
1988年成為新華社記者。
1993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1966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個人作品


凌志軍圖片
凌志軍圖片
1996年出版的《歷史不再徘徊》,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優秀圖書獎”。
1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了激烈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台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2005年出版的《聯想風雲》,入選當年“最佳風雲榜”,並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最佳版權輸出圖書獎”。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書”、“最佳商業圖書”。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凌志軍圖片
凌志軍圖片
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時,凌志軍剛剛完成了當時的新作《中國的新革命》。凌志軍當時被醫生定義為“肺癌晚期”,活不過3個月。然而,憑藉著對癌症治療的冷靜和理性,凌志軍和他的家人創造了癌症救治的奇迹。而凌志軍則將治療癌症期間一波三折的求醫之路,寫進了自己最新出版的書籍《重生手記》之中。凌志軍“向死而生”,對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他說,很多癌症患者最大的難關是心理上的,覺得自己倒霉,甚至得抑鬱症,其實不是這樣,而是進入了生命的另外一個境界。

創作特點


主題思想

凌志軍圖片
凌志軍圖片
如同之前的《交鋒》《變化》《聯想風雲》,凌志軍仍然堅守自己的價值判斷。“我同意什麼不同意什麼,我一定要讓讀者能看出來,這是我的第一個原則。”他的第二個原則是,那些他贊成的人,幹了蠢事,他照記不誤,他不贊成的,他也把其觀點表達出來,不去歪曲他們。
他希望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寫作者,“這是一本沒有人‘認可’的書,中關村的官員們是和所有的讀者一起讀到它的。”而他在自序中也提到,在採訪和寫作中,沒有人來告訴他應該寫什麼和不應該寫什麼。
他不曾離開過這個體制,現在仍然是《人民日報》的資深記者。體制內的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受體制的限制,夠不到天花板,但其實是他們自己的很多東西沒有發揮出來,“即便是在體制外,寫作也應該是負責的”。他羨慕新一代的陽光與積極,“以至於把我也改變了不少……我們這一代,抱怨得比較多,總覺得自己生不逢時。”從《交鋒》《變化》到《聯想風雲》再到《中國的新革命》,他轉變得很自然。他相信,如果今天還寫《交鋒》這樣純政治的題目,影響會完全不一樣,因為人們現在更關注經濟、技術的領域。
這些年對他觸動最大的“變化”就是人的變化。“我們這一代可能更像我們的父輩,你們這一代就和我們更遠了,這是社會前進的標誌。刺激人的行為的最原始的動機跟我們那時候是完全不一樣了,現在這個動機可能更物質化一些。”

獲得榮譽


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

人物評價


凌志軍圖片
凌志軍圖片
吳曉波:財經寫作者,要找研究型的榜樣,首選是凌志軍。對上世紀90年代的細微觀察和評論,我沒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人物》:凌志軍作為中國政論寫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經成為不是謙辭可以推卻的事實。
南風窗》:雜誌凌志軍先生以誠實的態度讓政論誠實地走進公眾,影響著那些必將影響中國未來的年輕人。我們相信,他業已“儘可能地向讀者說了心裡想要說的話”,最大限度地保持著誠實的大勇之氣。
雜誌1993年“年度人物獎”頒獎詞
鳳凰周刊》:凌志軍的選材多帶有前沿性,他是屬於使命感和責任感很強的新聞工作者。
楊浪:凌志軍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有獨特價值的一個作家。凌志軍的最大的價值在他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凌志軍的著作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出它的歷史價值。
中國經濟時報》:《交鋒》是一部能夠產生巨大閱讀期待的激動人心的當代政治思想史。《交鋒》能夠使你對國情特點和我們這個裡氏鬥爭的焦點獲得透闢的了解,能夠幫助你透過經濟和生活的現象,從更深的層次解讀改革開放。
中華工商時報》:迄今為止,在介紹和描寫改革開放的諸多著作中,還沒有一部書像《交鋒》這樣,直面二十年來的風風雨雨,揭示會上會下的激烈交鋒。正因為如此,這部著作驚心動魄,振聾發聵。
中國青年報》目錄:《交鋒》涉及如此嚴肅的題目,但它的行文一點也不枯燥,沒有一般思想著作那種令人瞌睡的沉悶艱澀和教條感。它有如一幅長卷,用行雲流水般的文字,繪出了改革開放的進程。期間有險峰起,亦有激流迴旋,令人撫案嘆息,掩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