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發河

輝發河

輝發河(滿語:hoifa bira)是西流松花江最大的支流。其徑流量豐滿水庫入庫總量的26%,水量隨季節變化極大,汛枯可相差超過1000倍。輝發河流域在遼金時期為女真回跋部居住地而得名。《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輝發通考作回霸,遼史作回跋,金史作晦發又作回怕,明統志作灰扒,皆一音之轉。”上游幹流楊樹河上建有大型水利樞紐海龍水庫,主要支流有蓮河、梅河、沙河、一統河、擋石河、三統河、金沙河等。

幹流概況


輝發河
輝發河
輝發河滿語意為藍青色的水。發源於遼寧省清原縣龍崗山脈南部。在山城鎮以上河段當地稱楊樹河,山城鎮至輝南縣三統河河口之間的河段,當地稱大柳河。輝發河流域面積14896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內為14376平方公里,佔96.5%;河長267.7公里,吉林省境內為234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
輝發河自河源北流33.7公里,進入吉林省梅河口市境內,並轉向東北。梅河口市山城鎮以上為丘陵區,河槽窄淺,河床為細沙。山城鎮以下進入海龍盆地,兩岸平坦,有寬廣的河漫灘和一、二級階地。河槽寬50~180米,河床為細沙,兩岸有防洪堤。左岸有蓮河、大沙河、擋石河,右岸有一統河、三統河、蛤蟆河等較大支流匯入。至輝南縣石道河(流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河長62.6公里)河口以下河谷狹窄,兩岸為丘陵及壟崗狀階地,灌木叢生。只在樺甸縣城附近兩岸寬闊,為山間盆地。河道較規整、穩定,河底由沙、卵石組成。過樺甸縣城以後,左岸有較大支流金沙河匯入,於金沙鄉福安屯東注入第二松花江。輝發河流域為樹枝狀河網,左、右岸流域面積分別為7401及7495平方公里,較為對稱。
輝發河是吉林省吉林市以上松花江第一大支流,發源於遼寧省清原縣龍崗山,海拔520米,流經梅河口市輝南縣、於樺甸市金沙鄉許家店流入松花江。屬省管河流。流域地貌在海龍水庫以上以低山為主,海龍水庫以下河谷逐漸開闊,呈喇叭口形向下游變寬,兩岸大部分為耕地。流域內水系發達,一級支流左岸有白銀河、梅河、蓮河、大沙河、右岸有一統河等,境內河流長度116千米,流域面積1.49萬平方千米,河道比降0.5譯,多年平均徑流量5105萬立方米。流域內耕地面積3294公頃;常住人口78.37萬人;鄉鎮數量為梅河口市、樺甸市柳河縣、輝南縣及下屬35個鄉鎮。境內河流流經的鄉鎮有山城鎮、梅河口城區、海龍鎮等13個鄉鎮。流域內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
輝發河又名輝發江。據《奉天通志》記載;“輝發江之上游分三大河流,日柳河,清語遼吉善河,日伊通河,亦作一統河,清語為圖們河,日三通河,清語日三屯河勞。據《滿洲源流考》記載;“輝發河在吉林城南320里,源出納嚕窩集,即遼吉善河、圖們河、三屯河合流,東北入混同江。圖們河與發源長白之圖們江非一水也弦。按納嚕窩集即納綠窩集,今柳河南境及興京境內之龍崗山脈,皆是混同江,即昔松花江之別稱(與今松黑河流之混同江不同)。《明統志》記載;灰拔江至海西合混同江。《壘遼志》“開原衛境東北則到建州650里I又開原山川灰拔江城東350里,東流入松花江黟。按灰拔即輝發之諧音。明季為輝發國,故得名為輝發河。輝發河是輝南縣境內第一條大河流,還是松花江上游主要支流。位於輝發城鄉與永康鄉、磐石縣交界處。地理座標為東經126。137,北緯42。447,其主流源於雙鳳鄉楊家街入蛟河口鄉興隆村河口處,境內全長17公里屬松花江水系。。據《輝南廳志》記載,輝發河源有二,一為西來之柳河縣,二為南來之三通河至海興社高船口(今高集崗清合屯)匯柳河始名為江,東流海振社(今永康鄉)繞輝發城北復東折受黃泥河、蛤蟆河,蛟河等水經海保社(今蛟河口鄉境)興隆南折五里復東流受吉林盤石縣境內擋石河,細林河諸水經黑石鎮,樺甸縣入松花江一。輝發河是常流河,水量較大,河槽寬度為80米,縣內流域面積為177.2平方公里。洪水期水面寬達924米,主槽灘地明顯,河床質為沙、卵石,平時水面寬度為126米,水深2.1米,流速0.84米/秒。解放前,每年均有夏汛泛濫,造成不同程度水災,到當年九月份以後江水穩定,日趨退落。據水文記載。每年平均流量為25公方/秒。本縣區段一般在12月中旬封凍,河心冰最厚近l米。解凍為翌年8月下旬至4月初。(結冰期120天左右)建國后,為了充分利用水利資源,變水害為水利,在輝發河建有抽水站,電灌站共8處,灌溉水田面積為12,000畝。永康、輝發城兩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多次在河岸築堤,長達63.5公里,總土石方960,000立方米,基本控制了輝發河水的泛濫。保護土地30,000畝,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並利用河水養魚,使輝發河造福千人民。

主要支流


流域面積大於和接近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蓮河、大沙河、一統河、三統河、擋石河和金沙河。
三通河(三統河),系輝發河主要支流之一。源於柳河縣鸚鵡嶺,經大椅山鄉魏家街屯流入我縣,在高集崗鄉清河屯西北l公里處,匯大柳河后入輝發河。流經我縣46.5公里,流域面積798.4平方公里。流經6個鄉鎮(大椅山鄉、樣子哨鎮、板石河鄉、樓街鄉、平安川鄉、高集崗鄉)四十四個村,總灌溉面積77,184畝。據《奉天通志》考證s三通河亦稱三統河,清語三屯河。源出縣治(輝南鎮)47公里,瓮圈嶺(今鸚鵡嶺東南,流經紅石砬子山北,折而東流,右匯紅石砬子水,又東北經高麗道子村北受大花鞋水J又東北經鉤魚台村北匯蘭山川水。據《輝南廳志》記載;三通河源於柳河縣大花鞋、蘭山川、馬鹿溝三處,三水匯流,故名三通河。三通河輝南縣區段為南北流向,河床均寬55米,秒流量為25立方米,深度為1.5米。河流總高差21.7米,河道平均坡度為0.4‰,屬常年性河流,結冰期在11月底,河心冰厚為1米,3月開始解凍。解放前,僅在馮大院處建一座攔河壩和縱貫四鄉的一條人工渠道,灌溉水田不足千畝,每至汛期則經常泛濫成災。解放后,各級政府在黨的領導下,動員沿岸人民對三通河進行了治理。一九五六年,在板石河鄉長蟲哨峰頭彎處築一柴石壩,自流引水,開闢東千渠,使13,353畝土地受益。後於一九七一年改建為水泥大壩,名為“紅旗壩”。七十年代又在馮大院處建“勝利發電站”;年發電量1,000萬度,引水灌田32,711畝。縣政府在三通河流域設三通河灌區,以加強管理。經過長期治理,三通河基本馴服了,兩岸變成美麗富饒的米糧倉,素有“三通河畔稻穀香彥之稱。
蓮河,又名沙河。發源於東豐縣吉林哈達嶺山脈的老爺嶺東麓,於梅河口市蓮河屯東南注入輝發河。流域面積1066平方公里,河長79.4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9‰。大沙河,發源於東豐縣吉林哈達嶺山脈大寒蔥頂子峰南麓,流向東南,在梅河口市海龍鎮正義村東注入輝發河,流域面積1066平方公里,河長82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6‰。河道彎曲,河槽窄深,河岸高出河底2~4米,河底為沙和淤泥,岸邊多柳灌叢。
一統河,又名伊通河、圖們水。發源於柳河縣龍崗山脈滾馬嶺東側,流向東北,過柳河縣城,在輝南縣朝陽鎮東注入輝發河。流域面積1547平方公里,河長140.4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9‰。在柳河鎮以上為低山、丘陵區,河谷較窄,河底為沙、卵石,兩岸多次生闊葉林。柳河鎮以下,河谷較開闊,複式河槽較多,河底為中、細沙,沖淤變化大。河漫灘及一、二級階地發育。
三統河,又稱三通河、三縱河、三屯河。發源於柳河縣龍崗山脈瓮圈嶺,在河源區稱紅石河,與山河、小通溝河在三源浦鎮匯合,因名三統河。流向東北,在姜家店轉向北流,於輝南縣馬家嶺屯西注入輝發河。流域面積2434平方公里,河長137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1‰,是輝發河的最大支流。三源浦以上為低山區,多次生闊葉林,河谷狹窄,河床為沙、卵石。三源浦至輝南縣樣子哨鎮為丘陵區,河谷稍寬,兩岸多為耕地。樣子哨以下,兩岸平坦開闊,沿河多水田,河床為沙、卵石。
擋石河,上游為扇形河網,匯流快,水勢較猛。發源於磐石縣紅石砬子山東側,流向東南,經磐石縣城,在牛心鄉蘭家崗屯南注入輝發河。流域面積999平方公里,河長51.6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2‰。河流右岸近山,左岸較為開闊,多耕地,河槽窄深,河底為細沙,部分河段為黑色淤泥,易坍岸。
金沙河,發源於樺甸縣吉林哈達嶺山脈鳳凰頂子山西側,流向東南,在金沙鄉福安屯南注入輝發河。流域面積1209平方公里,河長70.3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0‰。河流上游為低山區,坡度較陡。中、下游為丘陵區,兩岸多岩石陡壁,灌木雜草叢生。河道穩定,河槽窄深,河底為沙、卵石。河口一帶常受輝發河洪水頂托出槽成災。
一統河,為山丘河流,屬省級河流輝發河的一級支流,流經梅河口境內全長52.4千米,流域面積1593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1.04億,多年平均徑流量1027萬立方米。流域內耕地面積3093.33公頃,常住人口2.7萬人。該河發源於柳河縣金廠嶺,流經柳河縣、梅河口市進化鎮、杏嶺鎮、新合鎮等地,於新合鎮雙勝村匯入輝發河。河流水質二級,河中多細砂和卵石,年侵蝕模數多年平均值約每平方千米1000噸,河道洪水來勢兇猛,退水也較為迅速,該河屬市管河流。
大沙河,屬輝發河支流,境內河長58.5千米,流域面積362.3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0.7億,多年平均徑流量5855萬立方米。流域內耕地面積1.22萬公頃,常住人口5.67萬人。該河發源於磐石市青頂山南麓,在康大營鎮北趙家街村由北向南流經康大營、一座營、牛心頂3個鎮,於牛心頂鎮三里村匯入輝發河。大沙河屬山丘河流,是省級河流輝發河的一級支流,年侵蝕模數多年平均值在3000噸/年/平方公里之間,河道洪水來勢兇猛,退水也較為迅速,該河屬市管河流。
亮子河,為輝發河一級支流當石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梅河口市興華鄉金家崗村,是梅河口與磐石市界河。從此向南流,經興華鄉,在牛心頂鎮陳家村流入輝南縣、磐石市境內。市內流域面積193.2平方千米,境內河長32千米。
蛟河,發源於輝南縣東部與樺甸市交界,自東向西,流經石道河鎮,至慶陽鎮轉向北流,過中央堡鄉,在蛟河口鄉北注入輝發河。此河夏秋兩季河水經常泛濫成災,十年九澇。傳說此河有“蛟龍”作怪,因此人們取蛟龍的“蛟”字為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