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東城遺址

漢東城遺址

漢東城遺址位於重慶永川區朱沱鎮,遺址分佈面積約40萬平方米,核心區面積約2萬平方米。東部緊鄰長江黃金水道,通過長江水道,近可與合江、江津、永川、重慶相通,遠可直達武漢、上海等地,宋元時期,成為重慶十八水驛之一。

景點簡介


漢東城遺址墓葬底
漢東城遺址墓葬底
漢東城遺址系萬春縣(唐武德三年)、萬壽縣(唐武德五年改萬春縣為萬壽縣)縣城遺址,位於重慶市永川區朱沱鎮漢東村,地處長江左岸二級階地,為永川區首批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分佈面積約40萬平方米,遺存保存較好區域面積為6.45萬平方米,核心區面積約2萬平方米。

名稱由來


漢東城,其實是唐宋時期萬春縣和萬壽縣的縣城所在地。這座歷時300多年的縣城,因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廢縣而衰落。因城邊有漢東水驛,曾是古重慶重要的十八水驛之一,後來人們就習慣性地稱這座縣城為漢東城了。

歷史發展


漢東城比永川城置縣還早。據《永川縣誌》記載,永川於唐大曆十一年(公元776年)置縣,而漢東城則於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萬春縣(唐武德五年改為萬壽縣),比永川城成為縣城所在地早156年。

考古發現


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刀及磨光紅陶陶片
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刀及磨光紅陶陶片
考古發掘發現城牆、房址、墓葬、灰坑、水溝、道路、陶窯等各類遺跡101處,出土器物小件800餘件,器物標本4500餘件。文物涵蓋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漢代、唐宋元及明清各個時期,漢東城遺址被專家譽為“通史式的古遺址”。

漢東城之謎


衙署位置

作為縣治,除了有城牆、住宅區、道路,還應該有衙署。據考古人員介紹,通過發掘,雖獲取了衙署位置線索,但是確切位置、布局和規模、城市格局和城防系統等,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功能劃分

漢東城在不同時期究竟是怎樣分區功能的?專家認為需要繼續發掘。
目前,除了商周時期作為墓葬區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漢代、唐宋以及明清時期都是作為生活區,難以構成一個完整聚落。

城牆建於唐還是宋

有城必有城牆。雖然在長江邊發現了石城牆,但只看到的是城牆的立面,到底城牆有多厚,內部構造如何,城牆規模有多大等,還需作進一步的發掘。雖然初步判定石城牆是唐宋時期建造,但到底是建於唐還是宋,還需作進一步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