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水葒的結果 展開

水葒

劉克莊的詩水葒

這是南宋詩人劉克莊著有的詩作,詩題名《水葒》。

需要說明:網路上諸多鑒賞人把劉克莊的詩作《水葒》都以訛傳訛地寫成了《蓼花》,其實原作是《水葒》,為此認為有必要糾正。

作品原文


《水葒》
劉克莊
分紅間白汀洲晚,拜雨揖風江漢秋。
看誰耐得清霜去。卻恐蘆花先白頭。

點評鑒賞


近吟南宋詩人劉克莊的詩作《水葒》:分紅間白汀洲晚,拜雨揖風江漢秋。看誰耐得清霜去。卻恐蘆花先白頭。深覺詩人眼界廣闊,詩歌內容豐富。
常言道:“詩情畫意。”而要了解作者以詩抒寫的情懷,就離不開對其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社會背景這個視角。劉克莊生活在的南宋後期,那時政治特別黑暗,國勢江河日下,金人佔領的淮河以北地區始終不曾收復,又逐漸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為此,作為一個關心祖國命運而又在政治上屢受打擊的詩人,劉克莊只有“夜窗和淚看輿圖”(《感昔二首》),感慨“書生空抱聞雞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詩歌抒發憂時的孤憤:“憂時元是詩人職,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
有了上述了解,再看這首《水葒》,“分紅問白汀洲晚,拜雨揖風江漢秋。”作者描寫了顯露在水邊平地的周圍,生長著開花的水葒,這些紅的白的花交織在一起,紅中有白,白中顯紅是那麼好看。水葒的開花預示著深秋之時的到來,在這秋天的時節里,不時的秋風秋雨扑打著水葒,它那形如稻穗,花絮長而下垂的莖桿,在風雨之中,聽任吹打,擺動得極有節奏。這兩句詩人從寫江邊開花的水葒入手,再現了秋風秋雨大地的景色。詩人作為一個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作家,繼承了借物喻志的創作方法,在描摹水葒的所處情景時,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他的筆下,水葒是如此的莖細葉弱,風吹搖曳,在深秋之時,霜寒來臨之際又會怎樣呢?
詩人接著寫道:“看誰耐得清霜去,卻恐蘆花先白頭。”這裡的“誰”字指各類水花。各類水花由於各自適應大自然的特性不同,各自抵禦霜寒的能力也就不同。作者在提出這樣的設問后,寫出了相比之下,蘆花不能久耐清寒先於水葒衰老的現象。這種同類對比的寫作手法,更進一步突出了水葒儘管纖細卻能經受霜寒磨鍊的韌性。結合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我們就不難理解,作者藉助對水葒的描寫與讚賞,寄託了自己的壯志豪情,作為個人來講,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顯得似乎很渺小但他的人格卻能使之保持自身的高尚品質和情操。所有這些和水葒能經受大自然的考驗是多麼的相似啊!
由此說,吟詠一首好詩,曉得人格的培養,保持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對於“顯得似乎很渺小”的我們自己,也是增加修養的一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