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炸彈客
白米炸彈客
《白米炸彈客》是卓立執導的劇情片,黃健瑋、謝欣穎主演,於2014年2月9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首映。
該片根據台灣發生的真實事件及楊儒門所著書信集《白米不是炸彈》改編,講述了青年農民楊儒門自製“不傷人炸彈”放置於鬧市,以求全社會關注開放稻米進口后農民的生存困境、政商勾結等問題的故事。
台灣以農為本,短視麻木的政府長期以來卻犧牲農業,勾結財團與地方勢力,追求短期經濟利益的發展。為了喚醒官員和人民的冷漠,沉默寡言、來自彰化二林的農家子弟,秘密製作、放置17枚“炸彈”,地點遍布各地,引發各界震驚。媒體稱他“白米炸彈客”,他是楊儒門。
“炸彈勿按。一、不要進口稻米。二、政府要照顧人民”斗大的字樣貼在飲料包上。楊儒門從小與阿公阿嬤在彰化務農,農田對他們來說是這一生僅有的財產,也是世代不變的信仰。然而,政府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哄騙農民休耕,原本賴以為生的農田變成政客與財團交易的籌碼,綠油油的良田沃土變工業區。楊儒門看著艱苦一輩子的祖父母,到頭來一無所有。他投書各大媒體,希望藉由媒體的力量報導台灣農民的困境,卻註定石沉大海。他奔走拜訪各級政府,卻處處碰壁,被官僚體系相互踢皮球、推卸責任。體制內的改變已然無望,楊儒門知道,唯有革命,才能為台灣的農業找到未來。
角色 | 演員 |
楊儒門 | 黃健瑋 |
攪和角 | 謝欣穎 |
楊東才 | 張少懷 |
攪和角父 | 許家榮 |
楊儒門父 | 吳帆 |
楊儒門阿公 | 呂福祿 |
楊儒門阿嬤 | 呂廖寶 |
死囝仔 | 楊朋諭 |
機車學長 | 施名帥 |
阿雄 | 許時豪 |
讀書人 | 朱芷瑩 |
催債公務員 | 王希華 |
記者 | 劉慈仁 |
農委會人員 | 黃佳屏 |
新聞主播 | 朱安和 |
新聞主播 | 楊達敬 |
老手警員 | 王明台 |
投案分局小組長 | 張佳賢 |
學者代表 | 王舜薇 |
雞攤客人 | 李烈 |
雞攤客人 | 鴻鴻 |
聲援人士 | 張三玲 |
聲援人士 | 楊麗瑩 |
聲援人士 | 李雲鑫 |
聲援人士 | 林宥倫 |
小阿門 | 陳聖昌 |
小阿才 | 趙柏翰 |
小攪和角 | 鄭仔庭 |
小攪和角女伴 | 王又瑄 |
死囝仔大弟 | 陳崗 |
死囝仔二弟 | 宋爾傑 |
死囝仔小妹 | 鄧羽庭 |
小嬰兒父親 | 呂耿漢 |
小嬰兒母親 | 張美慧 |
小嬰兒 | 呂沁書 |
氣球女孩的母親 | 靳韡韡 |
氣球女孩 | 黃品沂 |
獄友 | 蔡慶億 |
獄友 | 賴哲宇 |
獄友 | 蕭志毅 |
麵攤老闆娘 | 黃怡馨 |
麵攤上的國中女生 | 黃沅芳 |
阿兵哥 | 李弘翔 |
阿兵哥 | 李怡德 |
阿兵哥 | 林鈺恆 |
阿兵哥 | 陳國民 |
阿兵哥 | 游東榮 |
殺價的遊客 | 林曉菁 |
殺價的遊客 | 孫丞 |
殺價的遊客 | 曾薰嫻 |
反六輕老人 | 魏山景 |
cindy | cindy |
溺水小孩的祖父 | 彭義 |
溺水小孩的祖母 | 鄭寶珠 |
溺水小孩的父親 | 陳世源 |
溺水小孩 | 陳冠廷 |
宣傳車廣播人員 | 呂永堯 |
受訪警員 | 林玉山 |
受訪婦人 | 張麗琴 |
攪和角二媽 | 李玉琴 |
林董助理 | 黃炫碩 |
農漁會理事 | 黃文章 |
農漁會理事 | 詹秀禎 |
農漁會理事 | 張徽鏗 |
男廁清潔工 | 曾秀鈴 |
派出所小組長 | 盛克誠 |
派出所警員 | 張哲豪 |
派出所警員 | 洪健藏 |
公園跑步中年人 | 吳春天 |
男廁旅客 | 張雲堯 |
菜鳥警員 | 楊剛 |
警方發言人 | 張凱徹 |
投案分局警員 | 王為 |
投案分局警員 | 陳彥庭 |
前觀替身 | 黃紳瑋 |
監獄管理員 | 張成南 |
監獄管理員 | 馬紀壯 |
監獄管理員 | 周柏成 |
監製 | 葉如芬、李烈、林曉菁(執行監製) |
導演 | 卓立 |
編劇 | 鴻鴻、金篤蘭 |
攝影 | 趙龍奎 |
配樂 | PEYMAN YAZDANIAN |
剪輯 | 秦麥頌、廖慶松(剪輯指導) |
美術設計 | 李天爵 |
造型設計 | 魏湘容 |
燈光 | 全炳閏、陳冠廷 |
聲音設計 | 鄭旭志、SUNIT ASVINIKUL |
白米炸彈客 | 楊儒門 演員 黃健瑋 沉默寡言的農家子弟。他在服兵役時期受欺負,養成了使用一種較為極端的方式來進行反抗的習慣。他看著辛苦種了一輩子田的祖父到頭來一無所有,求助無門,非常憤怒,再加上受好友攪和角的革命理論影響,最終以極端的方式警示政府。 |
白米炸彈客 | 攪和角 演員 謝欣穎 楊儒門從小一起長大的紅顏知己。個性強悍,行為激進,甚至會私藏槍枝。其父是立委,但她卻滿腦子革命思想,痛恨父親及其所代表的當局為向美國示好而出賣農民利益。 |
白米炸彈客 | 死囝仔 演員 楊朋諭 楊儒門視為親兄弟的寒門少年。他平時一個人騎車到海邊賣椰子,很積極努力地賺錢撫養三個弟妹,最終卻死於饑寒和疾病。他的死對楊儒門有很大影響。 |
白米炸彈客 | 攪和角父 演員 許家榮 攪和角的父親,身為立委,本應為農民發聲,但他卻勾結財團侵害農民的利益,更企圖利用債務和恐嚇手段逼迫楊儒門的祖父交出世代耕種的田地。 |
• 黃健瑋在為扮演楊儒門做準備時,也像楊一樣騎自行車進行了環島游。
• 謝欣穎所扮演的攪和角一角作風很強悍,但謝欣穎不擅長講閩南話,平時更不會講髒話,於是,黃健瑋教她一句一句地念,她最後練到可以隨時“出口成臟” 。
• 劇組在2013年5月22日開拍,那時稻穗的成長程度與劇情中涉及的“520農民運動”是相符合的。但是,6月7日拍攝楊儒門和弟弟東才在院外拆恐嚇包裹的戲時,製作人員發現鏡頭的背景里可以看到巷子口一片綠油油的田,而這場戲的發生時間是在農會催債員到楊家催債的幾天後,催債那場戲中牆上的日曆根據劇本設定寫的是11月27日,按常理,那時稻田已經該收割完了。為此,特效人員把所有涉及日曆的鏡頭都改成10月27日。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2014年 | 米蘭非亞拉美影展特別獎 | 《白米炸彈客》 |
紐約亞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 《白米炸彈客》 |
創作背景
導演卓立和楊儒門是彰化同鄉,但是,與楊不同,卓立從小不喜歡故鄉,很早就遠離農村到大城市求學和工作,特別是她發現彰化的農田逐漸消失,慢慢開始發展工業,形成各種污染,而當地人的生活根本沒有起色,農業衰敗了,工業發展卻也沒有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這種狀況讓她對故鄉更加失望。當“白米炸彈事件”爆發時,卓立正在海外拍片,對事件也沒有過多關注。然而,當決定由製作人轉行做導演時,她忽然很想知道自己的“同鄉”楊儒門為什麼會製造“白米炸彈”,同時也覺悟到故鄉彰化是自己“過不去的結”,她終究得面對對於彰化的“愛”和“恨”。在研讀了楊儒門的獄中書信集《白米不是炸彈》及其他相關作品后,她產生了把楊的故事拍成電影的想法。但她當時覺得自己還是先有點票房成績后再拍社會議題比較好,於是她嘗試拍了兩部較有商業性的劇情片,結果票房失利,於是,她抱著如果失敗就退出導演行業的想法,決定把“白米炸彈客”的故事拍出來。
決定投拍后,卓立前去拜訪楊儒門。楊儒門開出兩個條件:電影一定要有助台灣農業;一定要尊重作家吳音寧的意見(是吳鼓勵他撰寫了《白米不是炸彈》) 。卓立的確遵守約定與吳音寧詳談,甚至考慮請吳擔任編劇,后因吳另有工作計劃而作罷。對於楊儒門的第一個條件,卓立希望電影可以給農民帶來一些警醒,從而有助於台灣農業的發展,所以她特地在電影中帶進2002年“農漁民大遊行”事件。
故事改編
儘管故事取材於《白米不是炸彈》,但由於該書跳躍性較強,而且卓立也不打算把影片拍成傳記片,而是更傾向於把影片定位為社會議題電影,所以,她在楊儒門的人生經歷中加入了虛構成分。比如,她虛構了楊家的農田被人倒廢土的情節,儘管卓立不知道楊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但她知道當時很多農民遇到過這樣的。另外,由於無法與書中重要人物攪和角見面(原書中對攪和角的身世交代也比較模糊),主創人員虛構了攪和角的家世背景,還把她的父親身份設定為立委,從而將其與“1123農漁會大遊行”聯繫起來,還虛構了攪和角持槍到父親辦公室掃射的情節。另外,她刪減了楊儒門騎自行環島游的情節,雖然環島游對楊的思想轉折有重要影響,而且,他在環島游時認識了死囝仔,但卓立不想把電影拍成公路片,所以她放棄了這段情節,把楊與死囝仔相識的地點改在彰化。
《白米炸彈客》沒能表現出事件本該有的的緊迫性。卓立採用了不同於以往的手法來表現這一農業事件,沒有運用過多激烈的視角。反而主角和一個虛構的自我對話使得電影充滿幻想,並甚至引發一個疑問:麻煩製造者是否真實存在。該片對於風景大量蒙太奇的運用以及主人公零星的思緒充滿了詩情畫意。在攝像機里藍天白雲與充滿活力的鄉村風景與在政策下被破壞而塵土飛揚的同一片土地形成鮮明對比。 (《好萊塢評論家》評)
該片的主題本可以寫出吸引人的劇本,編劇鴻鴻和金篤蘭試圖將嚴肅題材和喜劇結合為一體。但影片沒有營造出楊的個人掙扎和政府壓制及商業腐敗之間的衝突。卓立在片中運用了韓國導演趙龍奎《秘密陽光》、《仇人》以及導演柳升完一些電影的經驗,使城市和鄉村看起來都富有吸引力。但卓立似乎無法(或者不願)構造一個真實的政治影片。 (《亞洲電影資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