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華陽街道的結果 展開

華陽街道

四川省瀘州市華陽街道

華陽街道隸屬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位於長江、沱江交匯夾角地帶,東臨瀘州中心城區,幅員面積42平方千米,轄2個村、7個社區,總人口45349人(2010年)。

轄區有瀘州軍分區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江陽城建職業學院(江陽校區)、瀘州廣播電視大學、油建四公司、梓橦路學校、南城學校等單位。

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適宜種植水稻、小麥、蔬菜、水果。2013年財政收入7343萬元。

簡介


華陽街道東臨沱江,南沿長江,與瀘州中心城區緊密相連,屬典型的城郊鄉。地勢西高東低,東部屬淺丘、西部屬中丘,海拔高度在230米到498米之間,街道幅員面積42平方千米。土質以紫色泥岩和沙質土壤為主,兼有少量新老沖積土壤。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355天,適宜種植水稻、小麥、蔬菜、水果。

建置沿革


1951年設華陽鄉,屬瀘州市轄治。1954年劃歸瀘縣。1958年併入和豐公社。1962年析置華陽公社。1992年與南城鄉合併建華陽鄉。1996年,市中區更名為江陽區,華陽鄉隸屬不變。 2005年9月,撤銷華陽鄉,改建為華陽街道,2007年12月對外辦公。

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華陽街道[四川省瀘州市華陽街道]
華陽街道[四川省瀘州市華陽街道]
1997年,華陽鄉面積37平方千米,轄蔬菜、乾魚塘、躍進、王嘴、天洋坪、長豐、衛星、黃傘、石虎、青山、白灣、乘風12個行政村。
2002年,華陽鄉面積39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112個農業合作社
2003年,華陽鄉面積38平方千米,轄11個農業行政村,1個社區,112個農業合作社。
2004年,華陽鄉面積38.45平方千米,轄11個農業行政村,1個社區,109個農業合作社。
2005年,撤華陽鄉改設華陽街道辦事處
2008年底,華陽街道辦事處轄長豐、衛星、皇傘、石虎、青山、白灣、乘風、躍進、乾魚塘、王咀、天洋11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和華宜社區、瓦窯壩社區、竹苑社區、康樂社區4個城市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華陽街道有7個社區、2個行政村。
• 村:西岸村、江灣村
• 社區:康樂社區、竹苑社區、瓦窯壩社區、春景社區、瑞景社區、華陽社區、龍馳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華陽街道華陽街道位於江陽區境西南部,距市政府5千米。東臨沱江,南沿長江,西靠四川佛教名山──方山,與瀘州中心城區緊密相連。華陽街道位於長、沱兩江交匯夾角地帶,東臨瀘州城區,南沿長江,西與方山鎮毗鄰,北靠沱江與況場鎮接壤。地理座標東經105°23′18″,北緯28°52′03″,東西相距8.4千米,南北相距5.44千米,街道幅員面積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華陽街道地勢西高東低,東部屬淺丘、西部屬中丘,海拔高度在230米到498米之間。

地質

華陽街道境內土質以紫色泥岩和沙質土壤為主,兼有少量新老沖積土壤。

氣候

華陽街道境內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春秋暖和,夏季炎熱,冬無嚴寒,日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適宜種植水稻、小麥、蔬菜、水果。

人口民族


1997年,華陽鄉人口2.4萬。 2002年總人口2.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00人。 2003年總人口2276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0人。2004年,總人口227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09人。2013年,華陽街道有常住人口8萬餘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華陽街道常住人口為146625人。

經濟


華陽街道[四川省瀘州市華陽街道]
華陽街道[四川省瀘州市華陽街道]
華陽街道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年四季,蔬菜長青,瓜果常熟。當前西岸村蔬菜種植面積近15000畝,大棚面積約3000畝,產量達7萬餘噸,產值過億元,申請註冊了“大佛岩”無公害蔬菜商標品牌;蔬菜產業發展迅速,水果種植也不落後,枇杷、口口脆西瓜、黃金梨、桂圓、葡萄等瓜果爽口脆嫩,令人讚不絕口;水產養殖同樣令人可喜,舞悅漁歌園、農業生態園、皇傘野鴨養殖基地等日漸發展壯大,成了華陽街道的又一大產業。
2013年財政收入7343萬元。

地方榮譽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全省鄉村旅遊示範鄉鎮”
“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街道”
“四川省“金熊貓”獎先進單位”
“全省六好基層關工委先進單位”等
2020年7月,被評為“瀘州市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街道”。
2021年6月28日,瀘州市江陽區委華陽街道工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政治


2007年12月撤銷華陽鄉政府建製成立0華陽街道黨工委、華陽街道辦事處,下設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群眾工作辦公室、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建設和環境管理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農林業技術推廣服務站、農水和農機技術推廣服務站。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為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夯實社會基礎,建設人人安居樂業的宜居環境、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幸福感,將小區群眾路線走出特色,2014年3月華陽街道開展“七進小區”活動。一是城市管理進小區。為了強化社區綜合治理,街道將35名城管執法中隊人員全部下到7個社區,進駐到各小區,協助物管公司進行小區管理;二是物業監督進小區。為了化解轄區內個別小區業主居民和物管公司之間的矛盾,街道成立物業管理中心,各社區設立物管站,做到社區、小區物業全覆蓋;三是社區服務進小區。社區工作者實行AB崗、朝8晚9工作制,實行社區考核機制改革。四是黨群志願進小區。開展“黨員去哪兒了”年度主題活動,讓居住在轄區內的黨員在小區亮身份;五是宣傳喉舌進小區。在每個小區設置宣傳櫥窗、LED屏,開通社區微信、微博平台,及時、準確、高效地傳達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六是治安巡邏進小區。購置巡防車,成立巡防隊,進村、進小區進行巡邏;
七是居家安全進小區。以安全社區建設為抓手,開展“老人防跌倒、居家安全建設、小區義診、老舊小區消防治理”等活動,家電維修、燃氣檢修、醫療服務等人員上門服務。
華陽街道在西岸村打造了幸福美麗鄉村院壩、青少年實踐基地、廉潔文化牆、陽光少年之家、農耕農俗文化長廊等民生工程,給村民和青少年帶來了實惠。華陽街道建立了省級綜合文化站,使集書報刊閱讀、宣傳教育、文藝娛樂、科普培訓、信息服務、體育健身等各類文化活動於一體,服務於群眾。2014年,華陽街道建立了社區服務綜合體,讓小區居民,不出遠門,便可辦理各項業務,使居民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美好。

風景名勝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華陽街道西岸村將發展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建設“錦繡華陽統籌城鄉示範帶”,最大限度地整合鄉村旅遊資源,傾力營造“花開華陽·漁樂新村·農耕夢想·菜鮮天下”的生態鄉村旅遊畫卷。著力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民居、塑造新環境、培育新農民,建成了“百荷匯”、“皇金苑”、“柏樹橋”等一批集餐飲、休閑、觀光、體驗、垂釣為一體的星級農家樂,打造出鄉村旅遊接待中心、農耕農俗文化長廊、石虎農耕文化體驗區、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皇傘花田囍事婚紗攝影基地等景觀景點,全村已初步形成了以鄉村休閑旅遊產業為主導,建成了“山上名優水果,山下綠色蔬菜,庭院生態養殖”的升級版幸福美麗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