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象峰

柯象峰

柯象峰(1900~1983)中國社會學家。又名柯森。安徽貴池人。生於1900年11月11日,1983年10月23日卒於南京。

簡介


1922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27~1930年5月在法國里昂大學社會經濟系深造,獲博士學位。1930~1937年任南京金陵大學社會學、經濟學教授,兼教務長。1937~1945年任成都金陵大學教授,兼社會學系主任。1937年任中國社會學社第六屆副理事,1943年任第七屆正理事。1945~1947年任南京金陵大學教授,兼教務主任、教務長。1947年赴英國倫敦考察,繼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及美國人口局從事學習和研究工作。1948年返南京金陵大學任教。1952年後任南京大學外語系、經濟系教授。1979年被聘為中國社會學研究會顧問。
柯象峰畢生從事社會學、經濟學、人口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講授過勞動保險、勞動政策與立法、人口統計、人口地理、生命統計、社會調查研究等課程,並致力於社會調查研究。他認為要解決中國的人口問題和貧困化問題,應注重改進文化環境,發展科學事業。著有《現代人口問題》、《中國貧窮問題》、《貧窮問題》、《社會救濟》、《保民婚俗》。

生平


柯象峰(1900~1983),名森,安徽省貴池縣(今池州)城內郭西街人。12 歲入南京金陵中學。畢業后,升入金陵大學,主攻經濟學。民國12 年(1923 年),以文學士畢業於金大,留校任助教。
民國16 至19 年,柯象峰在法國留學,被法國里昂大學研究院授予博士學位,不久就任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研究員,民國20 年回國,在金陵大學建立社會學系(國內首創),任該校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兼校教務長。
民國36 年,柯象峰應英國文化委員會的邀請,赴倫敦講學。不久,由英赴美,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研究員,並在芝加哥大學、美國人口局研究人口問題。民國37 年,柯象峰迴國,繼續在金陵大學任原職。全國解放以後,柯象峰在南京大學外語系從事英語教學。1978 年9 月,南京大學重建經濟系,柯被調任經濟系人口研究室教授。
柯象峰畢生從事社會學研究,對人口問題,貢獻尤多。建國前,他曾3 次到彝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實地調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建國后,他數度上書中央主管部門,就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實施,提出了周詳的建議。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蹲牛棚”期間,他也未停止過對我國人口問題的探索。
柯象峰堅持真理,注重氣節。建國前,國民政府上層人士曾數度要他當“立法委員”等高官,他均婉言謝絕。民國36 年,南京城內的“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的鬥爭,如火如荼,青年學生經常處於國民黨特務分子的監視之下,柯象峰對此深表同情。他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國內外知名學者的聲望,與國民黨特務分子進行有理有節的較量,從虎口中救出了金陵大學社會學系進步學生謝建中(中共秘密黨員,解放后在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工作)。
柯象峰精通英語、法語,能看俄文書籍。在不少年度的寒暑假期,他放棄休息,為校內外學生補習外語,有求必應,不收分文學費。
民國35 年,聯合國成立后,中文被指定為大會通用語言之一。柯象峰受聯合國秘書處的委託,在民國36~37 年間,將中東地區國家有關條約的英文本全部譯成中文,由商務印書館印刷寄至聯合國。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除挨斗、勞動,還抽時審校了一本英漢字典。他說:“這本字典錯處不少,不給改過來,會貽誤讀者啊。”70 年代以後,柯象峰時年已逾七旬,還經常背誦日語單詞,力圖在外語學習領域再有突破。
柯象峰生前與國內知名人士交往甚篤。20 年代末,他在法國里昂結識了我國著名畫家徐悲鴻,彼此經常來往,抗日戰爭期間,徐悲鴻在中央大學執教,親自畫“馬”贈柯象峰。當時,著名社會活動家黃炎培亦在重慶,與柯過從甚密,曾給柯親筆題贈“吾愛華西壩,風雲聚學人……”的條幅。我國著名社會學學者費孝通,是柯象峰的同行和摯友。解放后,費孝通曾設想調柯象峰至中央民族學院工作,以便就近研究人口問題,因費孝通在“反右派鬥爭”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此舉未果。
1980 年,80 高齡的柯象峰仍堅持伏案,寄出題為《移民邊疆,加強國防的偉大戰略意義》的論文,發表於《南京大學校刊》。這是他治學幾十年的最後一篇著作。1982 年12月,即柯象峰逝世前的10 個月,他寄信給遠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妹柯蔚嵐,勸她回國定居,興辦教育。信中說:“……台北終久要回歸祖國。你們應有明鑒……寄人籬下,豈是上策?……回來吧!協助我在南京辦幾所學校……”
1983 年10 月23 日,柯象峰病逝於南京市。他生前是中國人口學會顧問、中國社會學會顧問、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顧問,並是九三學社社員。主要著作有:《中國貧窮問題》、《中國人口》(解放前由正中書局出版)。主要譯作有:《歐文選集》、《黑格爾選集》(解放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