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平安鎮的結果 展開
平安鎮
吉林省吉林市舒蘭市平安鎮
平安鎮位於舒蘭市東北部,東部與黑龍江省五常市毗鄰,西部與長春地區榆樹市接壤幅員面積257.14平方公里,人口4.2萬人,耕地面積6500沖水田5000公頃頃。
2018年9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平安鎮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
平安鎮東西長22.5千米,南北寬11千米,面積159.04平方千米。總人口3.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67萬人。轄平安1個社區和新光、兩方、長林、雙河、永平、豐收、華豐、永豐、房身、春光、福安、金星、新發13個行政村,63個自然屯。鎮政府駐平安社區平安大街,距市區27千米。細鱗河、霍倫河、拉濱鐵路、205省道過境,設有火車站。
曾用名團泡子。清光緒末年此地有人居住,當時只有七、八戶人家,因此處有兩個圓形水泡子,水禽翔集,稱團泡。1912年-1931年北部一小部分歸黑龍江省五常縣十二保;南部歸舒蘭縣四區;……1949年置區,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同年建鎮。1996年,面積157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華豐、金星、東風、雙河、新光、新發、七方半、長林、兩方、光明、松林、永福、永豐、永平、房身、春光、福安、豐收18個行政村和振興、友誼、富民、鐵南、鐵北、盛安、金華、團結8個居委會。
正是這5000公頃稻草,使平安鎮人踏上了編織的行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草織業是平安鎮傳統產業,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由於受當時集體經濟所有制形式的束縛,草編織只是由各家各戶單獨生產、單獨銷售,銷路比較窄,缺乏產業規模,效益也比較低,改革開放以來,草編織業由原來的一家一戶零散生產、銷售逐步向有組織有規模方向發展;目前,平安鎮的草編織業已經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且拓寬了農民的就業渠道,成為平安鎮的重要支柱產業,全鎮現有草編基地村5個,編織機5000多台,收購站32處,年生產銷售草編織系列產品1200萬件,年創產值840萬元,利稅84萬元,就業人員達1萬人。草編織業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壯大並形成產業規模,草編織業協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積極引導,壯大規模。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由於草編織業戶不了解市場運行規則、不掌握市場信息,生產出草編產品不適應市場需要,沒有市場競爭力。同時,草編織業戶零散生產、銷售缺乏產業規摸,產品成本高,致使產品嚴重滯銷,針對這些問題,平安鎮黨委、鎮政府經過認真研究認為草編業想大發展,必須實行優化組合,發展壯大,形成產業規模。於是,1995年成立了草編業協會。協會的成立使分散的業戶集中起來協會通過所掌握的市場信息,指導生產,做到一手拉著買方市場,一手拉著賣方市場,內購外聯,拓寬了銷售渠道,擴大了銷售門路,有力促進了草編織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建設龍頭,促進規範化經營。協會成立后,為加快草編織產品的銷售,在協會的具體指導下,又成立了以銷售為主的草編織龍頭企業,由公司對草編織產品實行統一價格、統一質量統—收購、統一銷售。同時積極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品種由原來的單片發展到雙聯片、四聯片,並遠銷內蒙、新疆,黑龍龍等省。通過龍頭帶動和規範化經營,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了市場佔有份額,提高了產品在客戶中的信譽度。
規範管理,促進健康發展。協會成立以後,一切活動都納入了政府工作日程,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有關事宜,與協會經紀人座談,幫助解決生產、銷售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對現有協會及經紀人進行登記造冊,建立檔案。對貢獻突出的經紀人予以晉級或提拔領導崗位,提高政治地位,促進其最大限度地帶領農民闖市場,增加收入。
幾年來,草編織協巳成為連接農民與市場的橋樑紐帶,全鎮5000多個草編業戶的產品基本上都通過協會來銷售,從未出現過壓等、壓價賣不出去的問題,年銷售量由最初的100萬件。發展到現在的1200萬件,增長了12倍,銷售市場也由原來的省內;發展到東北三省乃至全國各地。
林 生:黨委書記、鎮長,負責黨委和政府全面工作。分管:武裝、財政工作。
焦玉峰: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負責人大全面工作、紀委全面工作。協助黨委書記抓好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分管:負責人大全面工作、紀委全面工作。協助黨委書記抓好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分管:人大、政協、組織、宣傳、紀檢監察、統戰、工會、共青團、婦聯、老年、機關建設、綜合治理、信訪、司法、統計、土地、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
任成海::副鎮長,協助鎮長抓好農村、經貿和部分社會事務工作。分管:農業、農經、農機、林業、水利、牧業、環保、經貿(民營經濟)、安監、消防、計生工作。協助分管宣傳、招商引資和辦公室工作。
王向東::副鎮長,協助鎮長抓好部分社會事務和鎮直企業工作。分管: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食品、藥品安全)、鎮直企業、城建、城管、民政、交通、廣播和社區工作工作。協助分管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