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威海衛紀念塔
1931年建於山東的紀念塔
《收回威海衛塔記》為1931年3月1日威海衛管理公署專員徐祖善撰。威海衛塔原塔正面上方題“收回威海衛紀念塔”8個大字,下刻《收回威海衛紀念塔記》共862字;南面刻孫中山書“三民主義”條幅;北面刻《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20條及“協定”6條,共2900餘字,皆陰刻魏書。
記文載:威海自明設衛駐兵,為海防重地,與旅大同為清季北洋海軍根據地。甲午(1894年)戰敗,俄租旅大,法租廣州灣,英人借口均勢,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十三日,“租借威海衛全灣10英里以內之地及灣內各島,並規定必要時可利用威海及後山1500平方英里為軍事上的設備”。1930年10月1日收回,前後租期為32年又兩個月。“塔高32尺,藉以紀念過去32年之痛史”,“其三角,一則永記中英親善,更望兩國間將其他一切不平等條約均如威海衛之早日解決”;“一則遵奉三民主義”,“修明市政”,“繼續努力,收回旅大”;一則撫今追昔,昭示未來。
威海衛塔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海港東路三角花園內。1931年10月1日建。塔身高8.30米,底座高0.90米,白大理石磨光,三面錐體,台階式底座。頂飾乳白玻璃圓燈,三面立13根圓柱,圍以鐵錨鏈。
1938年,日本侵略者將塔上的“三民主義”條幅磨去。“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又將另兩面文字磨去。因兩次磨損和多年失修,原塔有傾圮危險。威海市政府遂於1980年用同種石料照原樣重建,1981年竣工。重建時西移10米,地下用鋼筋水泥灌注,並加修青石高台1.1米,現塔總高為10.3米,南北兩面塔文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