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喜堂飯莊
燕喜堂飯莊
徠坐落於歷下區泉城路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金菊巷,1932年3月正式開業。因適逢3月,南燕飛來,故取名燕喜堂,以示燕子報喜之意。飯莊有兩個大院燕喜堂,一個小跨院,共有平房29間,其中11間供生產使用,18間為營業室。營業室內可擺16張圓桌,可供200名顧客同時就餐。
飯莊開業后,聘請的廚師都是做魯菜的高手,嚴把原料進貨關,飯菜質高量足,力求薄利多銷。飯莊以做湯菜出名,不論是清湯,奶湯,還是炒菜,都是以肥鴨,母雞和肘子煮成高湯,代替加入菜內的水份。由於雞、鴨、肘子的營養成份都侵入了湯中,即便在冬天也不結冰,而成為透明的凍,用它來調湯炒菜,當然鮮美適口。不僅菜里用高湯,就是夏天的麻汁面中的麻汁湯,也是用高湯配製而成。因此,燕喜堂的湯菜名揚天下。
徠對顧客做到一要吃的順心,二要招待滿意。如添菜、熱菜、添湯等,不必顧客開口,主動去問,讓顧客從心裡滿意。由於經營有方,終日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1946年後由於通貨膨脹,民不聊生,加以創辦人趙子俊因病不能親臨管理,由其子趙鑫容代理主持經營。趙鑫容不善經營,以致飯莊瀕臨倒閉。解放初期趙子俊去世,由趙鑫容主持經營。1950年飯莊遷至泉城路路南衛巷北口西鄰,縮小營業範圍,飯菜尚能維持原有的風味。1956年,實行了公私合營。后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泉城路改造拓寬時被拆除。雖說老店沒有了,但人們每每談起濟南老字號的飯莊,總是不約而同的回憶起那曾經紅透老城半邊天的燕喜堂。
燕喜堂飯莊的傳統名菜有:
(1)五星蘋果雞。用5個大小均勻的蘋果,削皮挖核。將剁好的雛雞塊,加調料少許,分別放入蘋果內,擺在碗中上籠蒸熟,扣入盤中,澆上滷汁即成。此菜是雞有果味,果有雞香,味道極美。
(2)奶湯魚肚鮮桃仁。水發魚肚3兩,去皮鮮桃仁1兩,將魚肚切成寸半長、5分寬的長條塊,每個桃仁分成4瓣。勺中加適量的水燒開,放入魚肚、桃仁,少氽即撈出。在空勺內放入奶湯6兩,鹽水適量,燒開後放入魚肚、桃仁,滾開後放南酒、味精,盛入湯碗內即成。此菜呈乳白色,湯味醇美,魚肚綿軟,桃仁脆嫩。
(3)清氽鴨肝。生鴨肝3兩,剔去筋渣,片成肝片,放入開水內,用漏勺撥動幾下立即撈出。空勺內加入清湯7兩,鹽水、清醬油適量,放入肝片。湯開后撇去白沫,加入南酒、味精即成。此菜特點是:鴨肝十分鮮嫩,咬開后,還帶有細血絲,清湯呈淡茶色。
(4)糟煎魚片。鮮鯉魚扇6兩,蒲菜頭(或茭白頭)兩半,蔥、姜、蒜末少許,香糟汁適量,水澱粉8錢,雞蛋清1個,清湯2兩,鹽水適量,豬油3斤(過油用)。先將魚扇片成3分厚的片,蒲菜頭切成寸段(茭白切成塊)。用水澱粉5錢及蛋清和細鹽,將魚片調勻養好。凈勺內放豬油3斤,燒至5成熱,投入魚片,炸至呈白色即撈出。勺內油大部分倒出,留下1兩,燒熱後放蔥、姜、蒜末,煸出香味,倒入炸好的魚片、蒲菜頭(或茭白頭)、香糟汁,勺內放入清湯,加適量的鹽,用澱粉勾芡、加南酒、味精少許,翻顛幾下盛入盤中。此菜色澤潔白,味醇清口,魚和汁融和在一起。吃完,盤底余汁不多。
(5)油爆雙脆。生肚頭4兩,生雞胗3兩,清湯1兩,水澱粉、鹽水、南酒、味精適量,豬油3斤(過油用)。將肚頭和雞胗的兩面均劃成碎十字花,肚頭切成8分長、5分寬的長方塊。勺內放入豬油3斤,燒至7成熟,將肚頭、雞胗放入,炸透立即撈出(炸過了不脆,炸嫩了有腥味)。勺內放豬油兩半,炸至六成熱,放入清湯一兩,鹽水適量,隨即倒進肚頭、雞胗,勾入水澱粉,加南酒、味精、顛翻幾下,盛入平盤。這味火候菜,色呈紅白,質地脆嫩,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