敧斜,讀音qī xié,漢語詞語,意思是歪斜不正。出處《婆羅門令》。
欹斜(qī xié)
翻譯:歪斜不正。
[漢]陸賈《新語·懷慮》:“管仲相桓公,詘節事君,專心一意,身無境外之交,心無欹斜之慮,正其國如制天下。”
[唐]
高適《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喙,亦從烏帽自欹斜。”
[宋]蘇轍《再賦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樑柱半欹斜。”
[清]
納蘭性德《錦堂春·秋海棠》詞:“夜來微雨西風裡,無力任欹斜。”
朱自清《兒女》:“桌子上是飯粒呀,湯汁呀……加上縱橫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塊花花綠綠的地圖模型。”
冰心《
荷葉母親》:“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那朵紅蓮,被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敧斜。”
錢鍾書《
圍城》:“它生氣不肯走了,汽車夫只好下車,向車頭疏通了好一會,在路旁拾了一團爛泥,請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欹斜搖擺地緩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