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屏鎮

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轄鎮

鼎屏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

歷史沿革


明成化二年(1466年),築城為縣治。
明末,縣城兩次毀於戰火,兩次重建。
清乾隆、嘉慶、咸豐年間,三次修葺、拓寬縣城。
民國四年(1915年),名城廂。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名治城。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為鼎屏鎮。
1952年7月,改為城關區。
1956年4月,改城關鎮。
1981年12月,更名鼎屏鎮。 
鼎屏鎮
鼎屏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1年末,鼎屏鎮轄雙河口、北街、中街、西街、西壇、和平橋、烏龜碑、桅子灣、撻子丘、東外、灌溝、南外12個居民委員會,北外村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6個居民小組、7個村民小組。 
2019年12月,將城南鎮大佛寺社區、三合社區、紅店社區、五岔村、鄭家村、仁合村、破石村、牌坊村、文星村、南埡村、土埡村、石壩村、滑橋村和城北鎮雙井社區、趙家橋社區、景家溝村、白佳村、延勝村、姚家村、東北村、同心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鼎屏鎮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鼎屏鎮下轄25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古鄰大道北段115號。 
北街社區和平橋社區西辰社區紅石社區滑橋村
中街社區西壇社區東辰社區文星社區仁和村
西街社區東外社區東苑社區趙家橋社區姚家村
雙河口社區灌溝社區玉屏社區雙井社區同心村
桅子灣社區南外社區大佛寺社區石壩村東北村
撻子丘社區北辰社區三合社區五岔村延勝村
烏龜碑社區南辰社區紅店社區牌坊村景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鼎屏鎮地處鄰水縣城區,南與城南鎮接壤,北與城北鎮接壤, 區域面積7.84平方千米。鼎屏鎮位於鄰水西部的小西河(護城河)兩岸,是鄰水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北緯30°20〞,東經106°55〞,海拔350米,地處廣安市東部。縣人民政府駐勝利街1號,鎮人民政府駐古鄰大道17號。全鎮被城北城南兩鎮包圍,總面積5.3平方公里,屬於華鎣山東麓淺丘地帶。電話區號0826,郵政編碼638500,距廣安市40千米。是為省級衛生縣城 

氣候

鼎屏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暖、夏熱、春早,無霜期長,雨量豐沛,風小,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秋雨多綿等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水量1231.3毫米。 

水文

御臨河支流小西河流經境內,全長3千米。 

自然災害

鼎屏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冰雹、連陰雨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9年7月10日,7月8至10日3天降水量達400毫米,其中,7月10日1天達286.1毫米,工業、農業、商業、交通、基礎設施受災嚴重,直接經濟損失800餘萬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鼎屏鎮轄區總人口13.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萬人,城鎮化率69.5%。總人口中,男性68356人,佔52.2%;女性62644人,佔47.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7.11‰,人口死亡率4.46‰,人口自然增長率2.65‰。 
鼎屏鎮總面積5.3平方公里。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3.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萬人,城鎮化率69.5%,另有流動人口4萬餘人。總人口中,男性68356人,佔52.18%;女性62644人,佔47.82%;絕大多數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11‰,死亡率4.46‰,人口自然增長率3.2‰。現人口數量為137374人(2017)。
以漢族為主。
2017年,鼎屏鎮常住人口137374人。 
截至2018年末,鼎屏鎮戶籍人口90037人。 

經濟


2011年,鼎屏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519元。 
2018年,鼎屏鎮有工業企業46個,其中規模以上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1個。 

農業

鼎屏鎮有農業耕地面積915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2200畝,產量12513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000頭,年末存欄1065頭;家禽飼養量3萬羽,上市家禽2萬羽。 

商業

2011年,鼎屏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1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4億元。 
鼎屏鎮
鼎屏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鼎屏鎮有幼兒園38所,在園幼兒3000人,專任教師260人;小學3所,在校生8262人,專任教師2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1所,在校生3339人,專任教師14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鼎屏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社區(村)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3萬餘冊。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秧歌隊、器樂隊、老年健身隊等。 
2011年末,鼎屏鎮有綜合性學校體育場10處,社區籃球場1個。3個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2011年末,鼎屏鎮有有線電視用戶35000戶。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鼎屏鎮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專業衛生人員46人。 

社會保障

2011年,鼎屏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551人,支出1318.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8人,支出14.4萬元,比上年增長5%;供養農村五保14人,支出8.5萬元,比上年增長15%。災后重建資金補助212戶,支出27.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6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23.1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位居廣安市前列。教育成績突出。
鄰水中學: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重點中學
四川省鄰水二中:四川省重點中學
鄰水職中(三中):國家級示範性職業中學,四川省重點職業中學
鄰水實驗學校:私立學校,其初中教育成績突出,位居廣安前列
鼎屏小學:省級示範小學

小鎮分佈

全鎮幅員面積6.4平方公里,12個社區居委會,1個村委會,22個社區。現有常住人口17萬餘人,流動人口4萬餘人,城郊農村可供開發面積1600餘畝。

小鎮成就

自1996年該鎮躍居廣安市十強鄉鎮之首以來,又先後獲得了"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集體"、"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國家級先進單位"、"省級文化先進鎮"等高規格的榮譽稱號。圍繞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深入實施“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在促進以城帶鄉、新型城鎮化上取得新的進展。

小鎮戰略

小鎮風貌
小鎮風貌
一是加快城鎮建設。突出規劃引領,完成各鄉鎮控規、舊城及城市節點改造、公益設施設置、雨污分流等規劃編製。加快宏帆廣場建設進度,力爭8月開業,有序實施城市節點改造和精品樓盤開發。推進護城河、灌溝河整治,加大城區節點道路、爛路的建設和改造力度。加強城市管理,抓好城市基礎設施管護,嚴格落實“9+1”分類處置意見,持續深入推進“雙違”治理,確保“雙違”建築不新增、不反彈。強化社區物業管理,規範車輛停放、廢舊物品回收、零售攤點市場管理。新增城鎮建成區3平方公里。二是推進交通建設。加快西出口、西環線、渝鄰快速通道、南出口建設進度,力爭國道210線城北至重慶界一級收費項目納入交通部盤子。啟動縣城汽車南站遷建工作,做好新建汽車北站前期工作。繼續抓好通鄉通村聯網、農業園區、旅遊等公路建設。健全道路管理養護考核機制,推進道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新開通農村客運線路5條,新投放客運車輛20輛以上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鼎屏鎮有郵政網點3個,業政收入273.73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85個;行動電話用戶131800戶;光纜線路總長393.6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31450個,其中已佔用埠數28860個,寬頻接入用戶28860戶。 
能源
2011年,鼎屏鎮有供電公司2家,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4座,主變壓器5套,總容量5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8條,總長度37.605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7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9%,供電可靠率99.99%。有天然氣公司1家,天然氣管線總長317千米,供氣站2個,天然氣用戶總數52000戶,其中商業用氣535戶,居民用氣51465戶,燃氣普及率130.8%,月天然氣平均用氣量140萬立方米。 

交通


2011年,鼎屏鎮境內有包茂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210國道、304省道4條公路幹線交會;南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75千米,距離廣安市40千米。客運汽車線路70條,運營車輛234輛,年客運量200萬人次。市內公交客運線2條,市內公交客車21輛,日均往返發車294班,運營里程14千米,設有31個站點。 
廣渝高速公路、達渝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通車,已經完工的滬蓉高速路鄰水至墊江段在鼎屏鎮南部工業園區附近與達渝高速路呈"十字"交叉,成為國道高速公路"三縱三橫"網路中的第九個交叉點。該鎮即將成為四川出省的大通道和南來北往、東西貫通的大通道以及物質集散重地和重要口岸,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以下道路經過鼎屏鎮:
國家高速:G42滬蓉高速鄰水境內:廣鄰高速,鄰墊高速
國家高速:G65包茂高速鄰水境內:達渝高速,渝鄰高速
國道210線
省道304線
鼎屏鎮
鼎屏鎮

文化


地名由來

鼎屏鎮因雄峙縣城背後的銀鼎山、玉屏山而得名。 

旅遊


景點

國家AAA級景區:黃桷樹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