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9條詞條名為新城村的結果 展開

新城村

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寧州鎮新城村

玉溪市華寧縣寧州鎮新城村委會是華寧縣寧州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寧州鎮東北面,距寧州鎮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華寧縣城13公里。東面鄰么波沖,南面鄰阿路本,西鄰岔納,北鄰紅坡。轄卡寨、新城、大平地、下寨、斗白、龍畝、新寨、田房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854戶,共2903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2897人,勞動力2031人。

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7499.5畝,海拔1752米,年平均氣溫14.9℃,適合種植烤煙、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454畝,人均耕地0.84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38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6元。

2010年整個村委會農村經濟總收入18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1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3.5%;畜牧業收入5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漁業收入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16 %;外出勞務收入36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6112元,人均純收入3812 元。

該村委會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城村委會目前已有8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626戶。

2010年底整個村委會共擁有汽車21輛,農用車19輛,拖拉機18輛,摩托車125輛。

基礎設施


新城村委會目前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整個村委會全部農戶均通自來水、電和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6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2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33戶。
該村委會進村道路為硬化的水泥路面,到鄉鎮交通方便,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水泥路面。整個村委會共有259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14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70戶;建有小水窖70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48.23。

人口衛生


衛生所
衛生所
新城村委會以漢、彝族為主,其中漢族2385人,彝族539人,其他民族3人。整個村委會現有農戶923戶,共3043人,其中男1484人,女1559人。農業人口數為3043人,勞動力總數1724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832人,外出務工人數77人。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地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共計2916人,參合率95.8%享受低保148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1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委會距離鎮衛生院 13公里,建有公廁3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1個。

文化教育


跑道
跑道
新城村委會有村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目前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790人,其中小學生人數408人,中學生人數382人。
該村委會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5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新城村民委員會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8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42.5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1.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6940.00元(人均12.00元),一事一議籌勞200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41.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有村規民約及相關的管理制度,村委會制定村組幹部考核管理制度、村組財務管理辦法。政務公開以村內的“牆”、宣傳圖片、圖畫、村委會的文化宣傳隊為主,財務公開以口頭公開、廣播公開為主。
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村務公開制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保障村民對村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完善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促使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逐步走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認真貫徹執行《華寧縣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即
1、《華寧縣農村集體財務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2、《華寧縣農村集體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投勞管理暫行辦法》
3、《華寧縣農村集體財務民主管理公開制度》
4、《華寧縣農村集體財務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制度》
5、《華寧縣農村集體債權債務及資產管理制度》
6、《華寧縣農村集體財務票據管理制度》
7、《華寧縣農村集體財務開支審批制度》
8、《華寧縣村組幹部工資、補助及差旅費管理制度》
9、《華寧縣農村集體建設工程和承包合同管理制度》
10、《華寧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借貸款、擔保管理制度》
11、《華寧縣村組幹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
12、《華寧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會人員管理制度》
13、《華寧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