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家

中國清朝武官官員

潘承家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潘承家於1715年(康熙54年)奉旨接替張國,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中的這階段,全台灣的海防軍事層級最高武將,其統帥三營兵力,約數千名水師兵勇。

潘承家


前任:

張國 台灣水師協副將
1715年上任

繼任:

許雲
潘承家,字可欽,號師六,其父潘升,母陳氏,福建泉州南安市樂峰鎮湖內村人。據載潘承家出生於清朝順治16年即已亥年八月廿五日寅時(公元1659年農曆八月廿五日),卒於清朝康熙58年即已亥年三月初六寅時(公元1719年農曆三月初六),享年六十歲。
潘承家
潘承家
潘承家
潘承家

生平

童年潘承家家貧如洗,三歲時其父逝世,七歲時母親改嫁,孑然無依,只好寄託於叔父母度日。少年時因叔父母無力繼續撫養,潘承家只好挑柴換鹽狼藉求生,艱辛過日。
少年潘承家雖身體虛弱,但身材魁偉,舉止不凡,有識之人便勸告他投奔廈門水師靖海將軍施征部下當水兵,一而解決生活去路,二則為朝廷為國家出力保衛邊疆,或能當個一官半職還可耀祖揚宗。於是潘承家就告別親人,別離家鄉,到廈門投靠于靖海將軍施征部下當一名水兵。
潘承家跟隨靖海將軍施征水師攻剿澎湖、台灣倭寇,由於他作戰勇敢、智謀過人,又熟悉水性,很快就被提拔為水師右軍千總要職,之後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很快又被提拔為左都督,時任江南鎮海將軍。
清康熙癸未年(公元1703年)春,康熙皇帝乘船南巡到瓜州,潘承家監押皇船順江而行,瞬間天昏地暗,一陣龍捲風直撲皇船,康熙皇帝的豪華大船被颶風颳起的巨浪衝擊下翻滾不止,眼看就要沉沒了。正在危急關頭,潘承家找到一塊舢板,用手持的扁擔往岸邊一點,藉助舢板飄遊的慣力,就跳到快要被巨浪顛覆的大船上。他敏捷地跳進船倉中,對康熙皇帝喊:"快抓住我的扁擔!"聲音很快就被風颳走了,他把扁擔伸到康熙皇帝面前,情急之中,康熙皇帝抓住潘承家伸過來的扁擔,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潘承家終於把康熙皇帝救了出來。
龍捲風很快就消失了,四處一片狼籍。被潘承家救出來的康熙帝,驚魂未定,他緊緊地拉住潘承家細細詢問。當康熙帝知道潘承家戎涯身世后,就命脫衣查看,只見潘承家周身傷痕纍纍,嘆道:“好漢!”
第二天,潘承家奉旨保駕上金山。第三天康熙皇帝來到銀山,親切與潘承家交談。皇太子親王說:“此將才也,他日可大用。”。康熙帝回到常州,命設宴招待潘承家。到了淮安,康熙帝親筆揮毫唐詩絕句:“邊頭射鵰將,走馬出中軍,宛見平原上,翻身向暮雲”送與潘承家。授予“京口右營守備”之職,操練軍隊,防捕鹽梟。
康熙乙酉年(公元1705年)春,康熙帝再次南巡,潘承家又跟隨在康熙帝身邊護駕數月。康熙帝再次重賜御書、金銀、人蔘補品,並提升為委公署左軍游擊。
康熙丁亥年(公元1707年),康熙帝三下江南,潘承家又親自率舟護駕,重賜金帛藥餌寶物,皇太子賜御筆唐詩,大親王賜視匾額,提升為水師右將軍游擊。康熙帝浩贈龍袍,加封從潘承家上溯三代皆是一品即“四代一品”,仍授潘承家左都督職銜。同時封潘承家妻室為“榮祿大夫一品夫人”。
不久福建、廣東鬧飢荒,潘承家奉旨同蘇松戎穆公監運御賑米船隊,從福建出發到廣東救濟災民。任務完成後回朝復旨,康熙帝非常高興,在中和殿設宴慰勞,留在皇都賞賜、遊玩多日。
康熙乙未年(公元1715年),潘承家奉旨接替原台灣水師協副將張國,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水師協副將,其統帥三營兵力,約數千名水師兵勇。
康熙丙申年(公元1716年),潘承家被破格提升為福建、台灣、安平水師副將。
康熙丁酉年(公元1717年),康熙帝特旨授予潘承家廣東碣石總兵官。
康熙己亥年(公元1719年)農曆三月初六日,潘承家因病醫治無效病逝於官府,終年61歲。
潘承家原配夫人郭氏,號順淑,出生於康熙庚戌年(公元1670年)十二月初八日卯時,卒於康熙辛卯年(公元1711年)七月三十日辰時,享年41歲。
康熙帝聞知潘承家病逝,認為潘承家救駕有功,戰績屢屢,盡心職守,和諧軍民,功勞非比,頒下聖旨,賜皇清誥授榮祿大夫,鎮守廣東碣石等處地方總兵,官左都督師六潘公暨原配一品夫人郭氏祭葬於現在的福建南安市樂峰鎮爐山村慕美山(即潘家爺蝴蝶亭)。同時由清朝進士出身中憲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叔錦撰寫墓誌銘,該墓誌銘石碑還完整地保存在蝴蝶亭。(本文參照墓誌銘及有關傳說資料整理,僅供參考)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樂峰鎮爐山村慕美山頭有“家爺墓”,即潘承家之墓,又稱“蝴蝶墓”。潘承家,號師六,行伍出身,投廈島水師,因狂風卷潮,承家獨自飛舟護駕康熙君有功,官晉“左都督”南澳總鎮,賜“龍袍”,誥封“四代一品”,御筆書贈唐詩絕句:“邊頭射鵰將,走馬出中軍,遠見平原上,翻身向暮雲”。承家出身貧寒,高官后憂國憂民,四方平民志士敬仰,墓前求願,還願香客絡繹不絕。現樂峰鎮爐內潘境內有潘氏家廟,內有清康熙帝御書“四代一品”牌匾,潘承家立。

職位

清朝武官官員,誥授榮祿大夫,鎮守廣東碣石等處總兵,官左都督。

蝴蝶墓墓誌銘


潘承家
潘承家
欽賜祭葬
皇清誥授榮祿大夫,鎮守廣東碣石等處地方總兵,官左都督,仍帝餘功二次加一級。師六潘公暨原配一品夫人郭氏墓誌銘
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叔錦頓首拜,撰文
鄉進士問林郎,知雲南大理府雲南縣事,弟晉齡頓首拜。篆額: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知貴州思南府印江縣事,弟晉晟頓首拜,書今:上御之五十有九,庚子仲冬,吾宗諸猶子行俊等奉其故考:誥授榮祿大夫,鎮守廣東碣石等處地方總兵,官左都督。師六公極遵上諭祭葬鉅典,得吉眠於其鄉蘆川之麓,將奉厝先數月,泣書以其狀走京師,丐銘於不佞曰:先大人狀叔父填諱,茲得銘尤泉壤寵,不佞義忝宗支待罪銀台曩居於府公。
陛見都中。旅聚經年,知其行義勛代與先後榮荷
主眷頗稔,不敢以不文辭。按狀元諱承家,字可欽、別號師六,世居泉州南安蘆川蘆名村,姓氏於南安為右族。科甲蟬聯,仕多偉績,公以勛為封疆大帥,得追贈於其曾三父緩旭公,三父祥雲公、父升公,俱為榮祿大夫,如其官。曾祖妣黃氏、祖妣歐氏、妣陳氏、為一品夫人,蓋異數也。公三歲而孤,七齡母夫人又見背,單承遭亂,不能負荷先澤。弱冠從戎,以勇聞。值靖海將軍施公,征剿澎台,以守戎從銅山游擊將軍。陳攻克有功,授左都督,分補江南,錄江南鎮海將軍焉,公標為右軍千總。癸末春,翠華南巡至瓜,公監押皇船接江行,微有風作梗帆側,公扈從,心敬於所乘舟,飛躍以護。上驚愕然問其姓名,職官曰,此小臣也,而誠懇如是:問何勛從平海,則又曰,此福建好漢子也;勇如此,宜扈從。遂奉旨保駕上金山。次日,銀山自是率以為常,注問有加。嘗於舟次作滿語,顧皇太子諸三曰:此大將村也,他日可大用。鑾回次常州,賜克食,次淮安,賜御筆唐詩;授京口右營守。備以勤操防捕鹽梟,薦卓異。乙酉春,駕又南巡,公又扈往返凡數月。賜御書,賜金、賜食與人蔘,不一而足。嘗事委公署左軍游擊。篆丁亥,駕復南下,公復扈舟迓,上顧之喜,則曰:汝來了么?宴賚金帛藥餌寶物有差,皇太子賜御筆唐詩,大親王賜視匾額。於是有水師右將軍游擊之擢。陛見賜獎優加,仍授以左都督職銜,使歸就職。公被命以來,荷恩愈厚,殫職彌勤,會有畫山花鳥,海島剿海之役,公從督撫搜捕黃岩鎮,仇與都統許互訐事,需公作據乃直,公不避權貴,置答閩粵薦饑,公同蘇松戎穆公監運御賑米,由海自閩至粵回復。陛見。上顧之,又喜則又曰:爾又來了么?於是,中和殿有宴,元旦有朝。乙未冬,又陛見,同時引見副游守四十餘員,公以游戎屬第七,未及次,上忽於御座見之,疾呼其名,使上注問,慰勞良久,留待禁苑經年,曉夕嘗直無異。曩扈從時,凡賞賚視昔尤百有加,丙申用補福建、台灣、安平水師副將,逾格遷擢,出於特旨。丁亥又特旨擢廣東碣石總兵,未幾署南粵總兵,比新鎮監,至公仍回本任。公之任台灣水軍也,海外孤嶼,控馭維艱。時則以防海為事,舟師哨巡,躬自督率,波之不驚,師武臣力也。於南粵碣石,凡所以思患預防,使山之伏莽不興,海之烽煙永息,公得以封疆大帥,專聞力而行之,上以紆九重南雇憂,下竭臣子術焉,涓埃蓋直靡有幾,微憾無祿不年,所施不競。遺疏一至。
天顏震悼,特賜俞旨,潘承家僕仗很好,熟識水性,行走效力之處甚多,擢用總兵官以來,整頓營伍,和戢兵民,盡心職守。忽聞病患淹逝,深為軫惻,應得衈典。著察例具奏。恩綸一下,祭葬榮光,公之生死仰沐皇恩,真一時無兩也。公神勇出於性,生自總角從戎,以臻榮貴,凡有烽警,鼓勇爭先,恬淡愷惻,潔已惠下,身為大帥,未嘗少有興作役一兵,偏喜怒妄賞罰一卒,用能聲名洋溢。翠華頻幸,所至優褒督撫,稱揚文章,薦舉聞其箕詩之日,軍民哀悼,罷杵弘歌,公之致此,誠不誣也。他諸孝親睦族,諸大節則有公之行狀在,余不具論。列其績之勒於官,與遇之榮於主者勒諸幽宮,示不忘焉。公生於順治已亥年八月二十五日寅時,卒於康熙已亥年三月初六日寅時,享年六十有一;無配誥贈一品夫人順淑郭氏,系出漳潭望族,結褵於公平台之日。公分選江南,留夫人居里,課子供蘋蘩,以代祭事,良人官卑祿,夫人勤紡績佐不逮,使公居官殫職,無內顧憂,皆夫人力也。公秩薦加夫人復之任贊助。聖駕南巡,公扈從數載,凡閫以內,夫人主之,夫人主之,無大小異舉而無祿。於年,以康熙辛卯年七月三十日辰時先公卒,距生良熙戌年十二月戌時,享年四十有二,其在堂之待封一品夫人。吳氏則公繼室,待封宜人;陳氏則公副室也。子男四人,長俊、貢生、娶張氏,文淵閣大學士;張公諱玉書功婦女孫,原鎮守福寧州等處,總兵官,加贈太子少保;張公諱承恩,女孫世襲,擺搭喇布勒哈番,原任廣東黃崗都司;張公諱昌詐,長女郭氏夫人出次傑,娶陳氏;原江南蘇州府知府陳默庵公女孫,貢生陳公諱女三儀太學生,聘施氏,靖海將軍靖海侯施公,曾女孫,總督淮陽等處,漕運糧餉,施潯江公女孫貢生,施公士潮女,俱吳氏夫人出四仁,陳氏宜人出女五人,長女配閩安副總兵官許公諱日升,孫侯選州同知。許公諱士俊,長男太學生,鍾陵吳氏夫人出次女,配瓊州副總兵官,黃公諱助,次男。太學生遷尚,陳宜人出三女,四女未許,吳氏夫人出五女,配海壇鎮總兵官,程公諱雕五男,陳宜人出男孫三人,長棟次三楷,未聘,俱俊出。以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午時,奉公與郭夫人葬於南安本鄉蘆川之慕穴美坐艮向坤兼寅辛金丑而虛其,以待在堂夫人吳氏。銘曰:眠之區,曰慕美。於梓鄉夏屋,倚春與秋展謁邇,伉儷偕琴瑟,擬聖恩隆祭。特旨鼎書礪比永固,安綿福址,不朽勛銘,以此曩事,不孝男孤哀子俊儀仁仝泣血顙
督服孫棟楷仝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