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紅斑病

豇豆紅斑病

豇豆紅斑病,又叫尾孢灰星病、葉斑病,主要為害夏播豇豆,發病早。一般多在老葉上先發病,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形成受葉脈限制的多角形病斑,大小2~15毫米,紫紅色或紅色,邊緣灰褐色,後期病斑中間變為暗灰色,葉背生有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形態特徵


變灰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多生於葉背,有子座,子座多細胞,灰至黑色;分生孢子梗直立,密集,褐色,每束7~28根,每根具7~8個隔膜,偶具膝狀分枝,大小158~306.9×4.95~6.93微米,端平,孢痕大且清晰;分生孢子針狀,底部截形,無色透明,具隔膜7~12個,大小62.5~220×2.5~4.5微米。

病源傳播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種子或病殘體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生長季節為害葉片,經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病原菌大量積累。遇有適宜條件即流行。高溫高濕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尤以秋季多雨連作地或反季節栽培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無病株留種,播前用45℃溫水浸種10分鐘消毒。
(2)發病地收穫後進行深耕,有條件的實行輪作,收穫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消滅越冬病菌。
(3)發病初期噴灑50%多霉·威(多菌靈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1:1:200倍式波式多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