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浩

中國外交學院戰略與衝突管理中心主任

蘇浩,男,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中國外交學院教授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中國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國際問題專家,外交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現任中國外交學院戰略與衝突管理中心主任,“韓中思想庫”論壇中方召集人。曾任外交學院中國對外關係教研室主任、外交學系教學副主任和代理系主任、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

人物經歷


關於釣魚島最新觀點
在 2012年09月21日《環球時報》上發表的題為“回到談判桌是日本的最優選擇”的文章中,蘇浩認為,“中國目前階段性的目標是要將釣魚島海域變成中日共同交叉、重疊管理的局面,改變以往釣魚島由日方單方實際控制情況,並要讓日本接受釣魚島是有爭議的現實。”。

教學活動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學士和國際關係史 碩士,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 博士。1993 年至 1995 年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進修, 2000 年在美國蒙特雷 國際關係學院培訓, 2001 年至 2002 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戰爭與和平研究所和伯克利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任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 2004 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平與衝突研究系客座教授。曾到法國、挪威、丹麥、印度、斯里蘭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和香港、台灣等地進行學術訪問。在中國外交學院講授“中國近現代 外交史”、“亞太地區政治與經濟”、“戰略與國際安全”和“外交戰略與國家安全”等課程;研究領域包括 中國外交政策、戰略與國際安全、軍控與裁軍、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東亞區域合作。發表的論著所涉及的領域包括中國外交政策、戰略與國際安全、亞太地區政治經濟等方面。

個人作品


論文

“亞太經濟圈中的中國”,《新視野》 , 1996年第2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國國際地位的影響” , 《歷史教學》, 1996年第4期。
“面紗揭開了 談中日釣魚島問題爭端”, 《青島日報》, 1996年9月16日第四版。
“ The Basic China ' s Foreign Policy ” , China Currents , ( Philippine ),vol. 8, no.1,JanuaryMarch 1997.
“五十年代中國睦鄰友好政策”,《中國外交新論》,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8年版。
“美日同盟的加強對亞太安全形勢的影響”,《外交學院學報》, 1998年第1期。
“美日安保關係的調整與亞太安全問題”,《美國研究》, 1998年第1期。
“文明在國際關係中的衝突與合作”,《世界歷史》, 1998年第3期。
“中國外交戰略的新著眼點”,《世界經濟調研》, 1998年第38期(8月13日)
“中國:跨世紀外交邁出新步伐”,香港《文匯報國慶特刊》, 1998年10月。
“機遇與挑戰下的中國外交”,《世界經濟與政治》, 1999年第1期。
“ Nucleus of the Regional Security Framework: Levels Analysis of Security Relations Among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 in Peter Koehn and Josegh Y.S. Cheng eds., The Outlook for U.S.China Relations Following the 19971998 Summits: Chinese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Hong Kong, 1999.
“冷戰後亞太地區的安全結構與中國”,鄭宇碩 等著《后冷戰時期的中國外交》,(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9年版。
“亞太地區安全合作的發展趨勢”,《和平與發展》, 1999年第1期。
“微妙的南亞形勢及對中國的影響”,《亞非發展動態》, 1999年第19期
(大型愛國主義電視教育片)《新中國外交風雲錄》(中國教育電視台與外交學院聯合攝製) ,出版光碟和錄像帶,1999年版,(節目策劃人和三集撰稿)
“中國外交的‘夥伴關係'框架”,《世界知識》, 2000年第5期。
“ 90年代中國外交中的夥伴關係”,《跨世紀的中國外交》,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2月版。
“面向新世紀的亞太地區”,《外交學院學報》, 2000年第2期。
“軍控問題與中美關係”,《和平與發展》, 2000年第3期。
“安全合作:東盟地區論壇方興未艾”,《聚焦中國外交》,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年12月版。
特邀編輯和部分詞條撰寫,《中國外交大詞典》,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0年版
部分詞條,劉華秋主編《軍控與裁軍手冊》,國防科技出版社 2001年版。
“東亞區域合作與朝鮮半島的統一進程”,《外交學院學報》, 2001年第1期。
“東亞區域合作的新進程”,《和平與發展》, 2001年第2期。
“ 911事件對中美兩國安全合作的影響”,(美國)《僑報》,2002年9月4日B1,9月5日B1。
“只要中美都想避免,衝突就能夠避免”,《世界知識》, 2002年第21期。
“冷戰後中國外交發展的脈絡”,《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灣)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12月版。
“地區主義與東亞區域合作機制”,《外交學院學報》 2003年第1期。
“政治上不對抗,硬力量就不會轉化威脅”,《世界知識》 2003年第4期。
“美國著名學者對‘ 9 · 11 '事件的看法”,《英語沙龍》, 2003 年第 9 、 10 期。
“東亞區域合作機制的建立及其對地區國際關係的影響”,袁鶴齡主編《全球化 VS 區域化: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契機與挑戰》,(台灣)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 年 10 月版。
“台海危機模擬演習全程記錄:今天是 2006 年 12 月 8 日”,《國際先驅導報》, 2003 年 11 月 28 日,第二版。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外交學院學報》, 2003 年第 4。
“Interaction of Global Politic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Peter Manicas ed., Globaliz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 Hawaii University Press, 2004.
“東盟:熱情促進東亞攜手”,《人民日報》 2004 年 3 月 26 日第七版。
“地緣重心與世界政治的支點”,《現代國際關係》 2004 年第 4 期。
“東亞區域合作的機制化安排”,《外交學院學報》 2004 年第 4 期。
《東亞開放地區主義的演進與中國的作用》載於《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 9期;
《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與“10+1”合作》載於《亞非縱橫》,2007年第1期;
《胡桃模型:“10+3”與東亞峰會雙層區域合作結構分析 》載於《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年第10期。

著作

《中國外交史, 1979--1994》, 合著, 1995年7月, 河南人民出版社。
《當代中國外交史, 1949--1995》, 合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9月版,2002年再版
《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合著,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2月版
《解決:中國再度面臨的緊要問題》,合著,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百年中國大事要覽外交卷》,主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02年9月版
《從啞鈴到橄欖:亞太合作安全研究》,獨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5月版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合著(熊志勇、蘇浩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社會活動


2020年4月2日,國際知名期刊《外交學人》刊發了蘇浩等100名中國學者聯名《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籲全球團結合作,並回應了歐美輿論中甩鍋中國的論調。

社會任職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亞太學會理事、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理事、中國亞太研究學會理事、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東盟協會理事、中國國際關係史學會會員;中國外交史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