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或問

春秋或問

端學為元代學者,一生對經學、天文學皆有建樹,其生平事迹詳見《春秋本義》。端學在國學時撰成《春秋本義》三十卷,后又歷舉諸說得失,以闡明去取之意,而撰成此書,意為《本義》相輔而行。此書與端學其他幾部有關著作互為補充,對研究元代經學,特別是《春秋》學的一般狀況及作者的學術、思想,有參考價值。

目錄

正文


〖春秋或問(程端學)〗十卷。
元程端學撰。端學為元代學者,一生對經學、天文學皆有建樹,其生平事迹詳見《春秋本義》。端學在國學時撰成《春秋本義》三十卷,后又歷舉諸說得失,以闡明去取之意,而撰成此書,意為《本義》相輔而行。《四庫全書總目》認為,此書最紕繆者,莫過於堅執周用夏正一條;,反覆引譬,至於一萬餘言,無一不郢書燕說。甚至於隱公元年不書即位,亦認為即位當在前年十-月,故正月不書,認為改正不改月之證,其陋殆不足與辯。端學解經,大有宋儒遺風,特別是繼承了孫復諸人尊經棄傳的思想,說解全以己意為之,故清儒皮錫瑞在《經學歷史》中指出“宋儒乃以義理懸斷數千年以前之事實”,應該說,宋儒治經之弊端,幾乎全盤為端學所承繼。故《總目》所批駁,實為本書之要害。不僅如此,其他論述,亦多與經意不符,原因就在於其誤從孫復之說,根底先乖,故每事必穿鑿其文,務求聖人所以貶;即使本條無可譏彈,亦必旁引一事或一人以當其罪,遂致全書時時交離,每每□□。至於其歷舉諸家,各加抨擊,雖然過於懷疑三《傳》;但對於前儒,特別是宋儒的一些深刻瑣碎之談、附會牽合之論卻能一舉摧陷。遺憾的是,雖然如此,但由於端學立論已先誤,故雖能批駁先人之誤,可自己的觀點亦不正確,所謂“失於芟除糾結之後又自生糾結”是也。此書與端學其他幾部有關著作互為補充,對研究元代經學,特別是《春秋》學的一般狀況及作者的學術、思想,有參考價值。
傳本為《通志堂經解》本及《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