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樓

湖北荊州文星樓

湖北荊州文星樓,位於湖北荊州市沙市,鄰近荊江大堤,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文星樓
文星樓
文星樓位於湖北荊州市沙市區民主街沿江大道南側,緊傍荊江大堤,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星樓始建於康熙年間,位於荊江大堤內側。清代中期,遷建於現址。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文星樓為亭閣式建築,磚木結構,高約15米,樓四周成正方形,邊長約10米,閣門上刻“文星樓”三字,樓後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題刻,樓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築精巧玲瓏風格別具。文星樓是科舉時代莘莘學子們祈求神靈保舉和如願之後叩謝神恩的場所。傳說上天主宰文道的星宿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舊時讀書人為求科舉仕途順暢亨通,每年春秋兩季應考之前,必來此虔誠拜謁奎星,祈求保佑;有幸及第者,亦必再來叩奎星的在天之靈。雲南騰衝文星樓 文星樓,又名魁星樓,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知府黃炳堃倡修,建於城內十字街中心,樓高20米。下層為石砌方體,座高16米,按方位設四洞門。樓內曾弔掛過一巨鍾,后怕樓傾而移下。但古文星樓,只在城內巍然屹立了半個世紀就消失了。在1944年中國軍隊收復騰衝的炮火中,文星樓與侵略者同歸於盡,玉石俱焚。昔日的文星樓,成為了騰衝人心靈上一塊永遠的傷痛,一段久遠的記憶,一種割捨不斷的懷戀。時光進入了新世紀,騰衝結合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迅速改造文星街,重建了文星樓和北城門。重建的文星樓,仍按原來的建築樣式建造,總高30餘米,整體以條型火山石鑲砌。當年移下的巨鍾也重返樓上,成為鎮樓之寶。文星樓雄姿重現,圓了騰衝人的一個夢,也讓遊人能再睹文星樓的雄姿和風采。傳說 說起文星樓,在騰衝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四川人和騰衝人在一起,四川人說:“四川有座峨眉山,隔離老天三尺三。坐在山頭上,伸手可摸天。”騰衝人緊接著就說:“騰衝有座文星樓,伸進老天半個頭,樓上說天晴,樓腳聽雨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