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是武漢理工大學直屬院系之一,由武漢理工大學原文法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和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併組建。

學院簡介


文法學院辦公大樓
文法學院辦公大樓
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現有教授22人、副教授4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5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名,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3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評審專家1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名,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1名,湖北名師1名,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湖北十大中青年法學家1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38人,在讀博士11人。學院現在讀本科生958人,研究生359人。
文法學院圖書館
文法學院圖書館
學院設有法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教育技術學、社會工作、漢語國際教育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新聞傳播學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有法學、傳播學、教育學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知識產權法學、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出版、編輯出版理論、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學、教育技術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科技與教育管理、體育教育訓練學等1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國防教育學碩士學位點,1個法律碩士專業和1個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點,共享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流動站。學院設有13個研究中心。其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和“數字傳播工程研究中心”為省部級研究中心,“數字傳播工程研究中心”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模擬法庭
模擬法庭
近年來,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40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研課題20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100多項,總經費2000萬元以上,公開發表論文100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和教材40餘部,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100人次,省部級科研獲獎項目30多項,各類教研課題30餘項。其中,國家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項,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三等獎等以上獎項5項。學院十分重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新加坡、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相關學校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目前,已有20餘人次先後到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深造、講學和訪問。學院還聘請美國肯塔基大學馬欣教授、法國佩匹里昂大學校長FRANCOIS FERAL教授、美國John Peck教授、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終身教授洪浚浩、德國耶拿大學 Lingelbach教授等為講座教授或客座教授,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術氛圍。
學院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條件,設有中心實驗室,高清演播室、教育技術實驗室、綜合實驗室一、綜合實驗室二、數字出版實驗室、編輯出版與設計實驗室、攝影實驗室、模擬法庭、模擬仲裁庭、法律診所和學術報告廳等。設有圖書館文法分館,藏書5.3萬餘冊,報刊雜誌約400種,外文版書籍500多冊,外文期刊20餘種。
高清演播室
高清演播室
學院確立“學科立院、學術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戰略和“應用辦文、文理滲透、突出特色、綜合創新”的辦學思路。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科研為主導,以教書育人為目標,以“厚德育人,博學濟世”為院訓,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卓越人才。緊密圍繞學校“兩個一流”的奮鬥目標,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原則,彰顯理工背景下的文科專業特色,結合我校“材料、汽車、交通”三大行業優勢和學科特點發展法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教育技術學等專業,構建“本科專業——碩士點——博士點”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人才培養平台,將學院建設成為我國理工科背景下的高水平、高層次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學院院訓


厚德育人,博學濟世

學科建設


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現有6個本科專業,共享共建1個博士后流動站和2個博士點,設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碩士學位點。
層 次名 稱
博士后流動站馬克思主義理論
博士點思想政治與法制教育跨文化傳播學
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法學傳播學教育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
知識產權法學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出版
編輯出版理論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學科技與教育管理
教育技術學教育經濟與管理體育教育訓練學-
碩士學位點法律碩士(JM,非法學)法律碩士(JM,法學)新聞與傳播碩士(MJC)國防教育學
本科專業法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教育技術學
社會工作漢語國際教育
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現有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湖北省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精品課程1個。
層 次名 稱
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教育學
湖北省二級重點學科廣告學編輯出版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知識產權法-
省級精品課程知識產權法-

機構設置


教學機構:法學系、新聞傳播系、教育科學與技術系、社會學系、漢語言文學系、公共管理系
研究基地:湖北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湖北省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法學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數字傳播湖北省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武漢新媒體研究中心、高等融合教育資源中心、軟科學研究中心、科技法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企業文化諮詢與策劃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澳門研究所、現代傳播研究所、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基層政治與地方治理研究所、交通語言文化與社會研究所、青少年發展研究所、邏輯與科學方法研究所、政治與文化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所
管理機構:綜合辦公室、教學工作辦公室、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科研工作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實驗中心、圖書分管、《高教發展與評估》編輯部

專業簡介


法學專業
法學專業創辦於1993年,是武漢理工大學重點建設的專業;2003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思想政治與法制教育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知識產權法學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法學專業現有專職教師4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講師1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0人。專職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和專業結構合理。
法學專業本科開設的主要理論課程包括: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知識產權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同時,開設了法律診所課程,設有法律實務實訓中心、法律虛擬實驗室、模擬法庭、模擬仲裁庭等;與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行業管理部門、大型企業等合作建立了多個實踐基地;建有湖北省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建材建工、交通和汽車行業”法律實務法研究中心、殘疾人權利保護中心、法律服務與公益中心等。法學專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學習和實踐平台。
法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深圳、珠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國家行政機關、教育機構以及大型企業任職。多名畢業生已經取得卓越成績,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
廣告學專業
廣告學專業創辦於1998年。目前,設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新聞學和傳播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點,並共享共建跨文化傳播博士點。本專業主要培養系統掌握廣告學與營銷學理論知識,熟悉廣告公司工作流程,洞悉世界廣告發展新潮流,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的廣告專業人才和市場營銷傳播專業人才。
廣告學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3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講師1人。教師大多為畢業於國內知名大學的博士,其中3位老師具有海外留學(課程)經歷,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與實踐經驗。另外,廣告學專業還從國內外知名大學及業界聘請了多名客座教授,以提高實踐教學力量,使學生具有更加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課程設置方面,廣告學專業在開設了廣告策劃、影視廣告設計與製作、廣告創意、廣告設計、廣告心理學、消費行為研究、創新營銷、網路廣告、傳播學、新聞學等專業課程的同時,還開設了中國文學、美學概論、中西文化比較等寬口徑的文科基礎課程,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在能力培養方面,本專業設有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武漢新媒體研究中心、武漢理工大學數字傳播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與國內廣告公司或媒體機構共建了二十餘所實習基地,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供了堅實保障。廣告學專業歷年來培養的畢業生深受企業的歡迎和好評,畢業生大多就業於奧美國際、李奧·貝納、盛世長城等世界知名廣告公司和鳳凰衛視、騰訊網、新浪、搜狐等知名媒體或企業,已有多名學生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非凡成就。
編輯出版學專業
編輯出版學專業於200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本專業目前設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數字出版研究和編輯出版理論研究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點,並共享共建跨文化傳播博士點。在人才培養方面,本專業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和操作性特點,根據國內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特點,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還依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時代出版集團、武漢理工大學數字傳播工程中心等機構開展實踐教學,著力培養應用型、複合型數字出版與數字傳播高端人才。
本專業共有專職教師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講師5人。教師隊伍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師獲得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4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另外,本專業還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知名大學、新聞出版機構的兼職教授多名,以提高實踐教學力量。
在能力培養方面,本專業擁有武漢理工大學數字傳播工程中心、武漢理工大學數字出版研究基地等研究機構。其中,“數字傳播工程研究中心”為省級研究基地、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同時,還與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時代出版集團等機構共建了十餘所實習基地,這些機構為學生的能力培養提供了堅實保障。另外,本專業教師隊伍近年來主持了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近百項,學生可以廣泛地參與這些項目的研究,以提高其各項專業技能。
在課程設置方面,本專業在開設傳播學概論、新聞學理論與實務、編輯出版概論、出版法律基礎和國際圖書業導論等基礎課程的同時,還根據出版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開設了數字出版導論、網路編輯、數字出版技術、出版物流管理、國際圖書與版權貿易等專業核心課程,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在就業方面,本專業畢業生競爭能力強,就業前景廣闊,就業率高。學生畢業后可以供職於企事業單位、各級各類新聞傳播媒體(包括電台、報刊、出版社、網路媒體)和圖書館等,從事編輯出版工作。
教育技術學專業
教育技術學系創辦於2002年。本專業目前設有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教育技術學等二級學科碩士點,主要培養能夠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發展需要,掌握教育技術基礎理論、計算機技術基礎、多媒體與網路技術、媒體與藝術基礎、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教育資源開發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具有本領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且能進行實踐創新的複合型人才。現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講師5人,海外知名大學博士1人,從事視聽教育研究和實踐的教師2人、網路教育研究的2人、教學設計研究的2人,其他方向的6人。
本系的課程設置致力於在反應學科發展現狀和培養應用性人才兩方面取得平衡,課程體系分為以下板塊:媒體的理論與實踐、計算機科學及其教育應用、教育技術學及其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培養的學生具有從事教學過程與課程整合、教育資源和教學軟體的開發/管理/評價、企業培訓策略制訂/實施/評價、遠程教育培訓平台研發與維護以及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就業面很廣,畢業生可以從事教育資源、教育系統平台、遠程教育系統以及教育遊戲軟體的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教學設計、企業培訓以及IT行業的設計與開發工作等等。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慕課運動和翻轉式教學模式日益流行,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人才供不應求。近年來,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就業率達100%。
本專業培養具備“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義”的專業價值觀,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社會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等部門和領域從事社會工作服務與社會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複合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學、社會工作導論、社會個案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社會保障、社會心理學、社會福利制度、人口社會學、組織社會學、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公共政策分析等。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民政、勞動、社會保障等政府部門,工會、青年、婦女等社團組織,大中城市社區組織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等工作。近年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為94.12%。
漢語國際教育
本專業培養掌握紮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外語(課程)水平,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應用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法、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化人類學、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國文化通論、世界文化概論、教育心理學、秘書理論與實務、漢語寫作、英語(課程)寫作、英漢翻譯、英語交際訓練、英語口語與聽力等。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的工作。

現任領導


學院部分領導及教師
學院部分領導及教師
院 長:李牧 教授
書記:胡習文教授

學院地址


地址:武漢理工大學馬房山校區東院教四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