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廟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大王廟

大王廟位於盂縣縣城北秀水鎮香河北岸的西關村,為春秋時晉國上卿趙武之行宮,現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歷史


創建年代不詳,元代《重修藏山廟記》有“重 建於金,源之於承安五年”的記載。自漢、唐、宋、元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寢宮為金代原構,正殿為明代建築,余皆清代所建。
廟坐北朝南,南北長56.48米,東西寬62.63米,總佔地面積3537平方米。依次排列有照壁、山門(后兼戲台)正殿、寢宮,山門兩側為鐘鼓二樓,碑廊和儀門分立二樓左右。
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台基與樂樓相連,高出地面1.18米。山門明間留有較低的通道,次間墊高與樂樓檯面相平,演出時架木板製成平整的檯面。樂樓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面寬三間,進深五椽,歇山卷棚式屋頂。
正殿是廟內主體建築,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重建,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筒板瓦覆蓋,前檐插廊。斗栱為五踩雙下昂。梁架結構為六架椽屋前後單步梁通檐用四柱。
寢宮位於大殿之後,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屋頂為筒板瓦覆蓋。柱頭卷剎顯著,圓和自然。柱上闌額普拍枋呈“丁”字型斷面,出頭垂直砍截,不作任何裝飾。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栱造,明間補間鋪作出45度斜栱。梁架結構為四椽栿通達內外。
碑廊內保存有大王廟與盂縣境內重要碑刻十餘通。
2001年06月25日,大王廟作為金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