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九香蟲的結果 展開

九香蟲

九香蟲

九香蟲是蝽科昆蟲九香蟲的乾燥體。九香蟲屬於溫性葯,味咸。歸脾、肝、腎經。九香蟲的化學成分包括脂肪酸、甲殼質、蛋白質、微量元素等。其中,脂肪酸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九香蟲
● 英文名:Jiuxiangchong
● 拉丁名:Aspongopus
● 別稱:黑兜蟲、屁板蟲、瓜黑蝽

功效與作用


● 九香蟲具有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九香蟲具有抑菌、抗腫瘤、抗凝血、提高運動能力等作用。
● 九香蟲可以用於治療肝胃氣痛、胃寒脹痛、腰膝酸痛、腎虛陽痿、尿頻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九香蟲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九香蟲。
● 對蟲類葯過敏者,請謹慎使用九香蟲。
● 陰虛內熱、肝膽火旺者,請謹慎使用九香蟲。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九香蟲


● 九香蟲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9克;入丸、散時,每次常規用量為0.6~1.2克。
● 九香蟲可以泡酒使用。
● ● 洛五味九香酒:和五味子、肉豆蔻、黨參配伍泡酒,有散寒止瀉、溫補脾腎的作用,可用於脾腎虛弱導致的臍周疼痛、腹部畏寒、瀉后痛減、形寒肢冷等。
● ● 九子生精酒:和枸杞、菟絲子、覆盆子、車前子等中藥配伍泡酒,有生化腎精、陰陽並補的作用,可用於特發性少精症,改善頭暈耳鳴、健忘、精神疲乏、腰酸等癥狀。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九香蟲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九香蟲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未見文獻報道九香蟲有毒性作用。但如果需要長期服用九香蟲,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九香蟲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停用,並就醫治療。
● ● 喉間灼熱
● ● 聲音嘶啞
● ● 面赤身熱
● ● 面部、周身出現片狀紅斑,並伴有劇烈瘙癢感。

我該如何選購九香蟲


● 九香蟲主要產自雲南、貴州、四川。
● 九香蟲具有如下特徵:
● ● 九香蟲的表面一般為棕褐色或棕黑色,有淡淡的光澤。形狀近似六角狀扁橢圓形,頭部比較小,和胸部呈三角形;單眼和複眼同時存在,單眼有1對,複眼比較突出,為卵圓狀;頭部有1對觸角,每個觸角有5節,但觸角大多已經脫落。背部有2對翅膀,內部的1對為透明的膜質樣,外部的1對基部比較硬。胸部有3對足,但大多已經脫落。腹部一般為棕紅色至棕黑色,每一節的邊緣處都有突出的小點。質地比較脆,折斷後可見腹內有淺棕色的內容物。九香蟲有特殊的氣味,嘗起來味道微咸。
● ● 品質好的九香蟲為棕褐色,個頭比較均勻,油性大,沒有蟲蛀的痕迹。
● 炒九香蟲具有如下特徵:
● ● 炒九香蟲由九香蟲炒制而得,外形和九香蟲基本一樣,表面有些許光澤,有微微的腥味,並帶有焦香味。
● ● 品質好的炒九香蟲為棕褐色,個頭比較均勻,表面有光澤,沒有蟲蛀的痕迹。
● 放於木箱內,用油紙將木箱和九香蟲隔開,並注意防蟲蛀、防潮。

溫馨提示

● 請從正規藥店及醫療機構購買和使用。

含九香蟲的中成藥有哪些


● 小兒進食片: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食積、厭食。
● 消食健兒沖劑(糖漿):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可用於小兒慢性腹瀉、營養不良、食欲不振等。
● 茸血補心丸:具有益氣養血、養心安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神志不安、神經衰弱等。
● 復方鹿仙草顆粒: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解毒的功效,多用於治療毒瘀互阻、肝鬱氣滯引起的原發性肝癌。
● 婦科萬應膏:有活血理氣、溫經散寒的功效,可以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閉經、痛經。

生九香蟲和炒九香蟲功效一樣嗎


● 生九香蟲和炒九香蟲都是九香蟲的加工品,兩者功效相同。
● ● 生九香蟲和炒九香蟲都有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的作用,都可以治療胸脅脹痛、肝胃氣痛、腰膝酸痛、腎虛陽痿等。
● ● 炒九香蟲的氣味比較小,而且藥力更強,臨床更為常用。

用藥誤區


● 誤區:品質好的九香蟲氣味濃郁
● ● 九香蟲有特殊的氣味,但氣味濃郁並不代表質量好。品質好的九香蟲為棕褐色,個頭比較均勻,油性大,沒有蟲蛀的痕迹。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5] 林軍,劉納新,歐小龍。常見藥物不良反應與救治:中藥分冊。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