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什市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地級市
吉爾吉斯斯坦第二大城,奧什州首府。在費爾干納盆地東南端,阿克布拉河出山口附近。人口19.9萬(1985)。中亞古城之一。鐵路要站,公路樞紐要站。工業以紡織、軋棉等輕工業為主,食品加工也較發達,建有紡織聯合企業等。有師範學院、伏龍芝工學院分院、歷史地誌博物館。
吉爾吉斯斯坦全國劃分為7州2市,州、市下設區,7州2市包括楚河州、塔拉斯州、奧什州、賈拉拉巴德州、納倫州、伊塞克湖州、巴特肯州、首都比什凱克市和南部首都奧什市。
奧什市是中亞地區最古老的居民點之一,早在公元8世紀這裡就以成為絲綢之路上一個絲綢生產和加工的中心而聞名於世,這條著名的貿易線路穿越阿賴山脈向東抵達喀什,現在奧什已經成為帕米爾高速公路的起點,這條高速公路穿越了帕米爾山脈,終點到達塔吉克城市霍羅格。
帖木兒的六世孫、印度莫卧兒王朝的創立者巴布爾(烏爾都語:ظہیرالدین محمد بابر),出生在今天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盆地城市安集延附近,並且從這裡開始了他對北印度的征服,據說他曾在蘇萊曼山考慮過他的未來,並得出局限於費爾干納盆地會約束他作為著名的征服者後代的抱負的結論,他描述了這座城市:“有許多傳說談到了奧什的精彩,奧什要塞的東南方是一座比例協調被稱作巴拉科的山脈,在山脈的頂端,蘇丹穆罕默德汗建立了一處臨時行宮,朝下在相同山脈的激蕩下,我在伊斯蘭教曆902年(公元1496年)建立了一座有柱廊的臨時行宮”。
城市後來在長時間內屬中國清朝,后以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併入俄羅斯帝國,並於1876年被俄羅斯帝國正式吞併,當時俄羅斯帝國在所謂的“大搏奕”(俄語:Большая игра,Bol'sháya igrá)中已經擊敗了中亞所有的汗國,這場大搏奕是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中亞的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競爭。
1919年新成立的蘇聯中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拉丁化:Rossiyskaya Sovetskaya Federativnaya Sotsialisticheskaya Respublika)境內建立了卡拉吉爾吉斯自治州(俄語:Кара-Киргизская АО,拉丁化:Kara-Kirgizskaya AO),奧什市當時是這個自治州的一部分。星期天的奧什市場1990年,在蘇聯在中亞的統治行將結束前,奧什市及其郊區出現了血腥的民族衝突,吉爾吉斯人和烏茲別克人之間相互攻擊,導致1,000人死亡。
在2010年,在比什凱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其他主要城市的暴亂之後,總統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到奧什尋求避難並藏匿了起來,以避開抗議者揭發他的政府並表達對這個國家艱難的經濟形勢的不滿。2010年5月13日,巴基耶夫的支持者們接管了奧什的政府大樓,同時奪取了機場,以阻止臨時政府官員著陸接管政權。抗議者們則要求巴基耶夫返回,並且迫使奧什州長逃走。前奧什州長馬馬薩迪克·巴基羅夫重新擔任州長一職。
2010年6月10日,暴亂在奧什爆發,至少400人喪生,上千人受傷。當地媒體報道青年犯罪團伙用配備的棍棒和石塊砸碎商店櫥窗,並在市中心縱火焚燒汽車。城市的一些建築物和房屋也著火燃燒,城市的警察部隊被證明無法維持城市秩序,導致軍隊被調動起來,並聲稱國家處於緊急情況當中。吉爾吉斯斯坦情報局則聲稱2010年的暴亂是由剛剛被罷免的前總統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引發的,據說他與國外的毒品犯罪集團和伊斯蘭聖戰組織進行了交易,伊斯蘭聖戰組織隨後接管了吉爾吉斯斯坦南部,並建立了一個伊斯蘭的政教合一的政權,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他們提供讓巴基耶夫家族返回並重新控制比什凱克,進而重新控制吉爾吉斯斯坦。然而直到現在,都沒有明確的證據對公眾和媒體表明巴基耶夫參與了這種交易。根據不同的消息來源,近100,000 名烏茲別克族難民逃往烏茲別克,許多難民營在烏茲別克的安集延、費爾干納和納曼乾地區建立起來,為穿越吉烏邊境尋求安全庇護的吉爾吉斯斯坦公民提供住處。
奧什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有中亞所有城市當中最大和最擁擠的露天市場,城市的工業基礎是在蘇聯時期建立起來的,而在蘇聯解體之後,城市的工業開始走向衰敗,直到現在,城市的工業才開始逐漸復甦。城市靠近烏茲別克邊境,歷史上就是切斷了連接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領土和居民的走廊地帶。奧什奪取了從前吉爾吉斯斯坦內陸地區大量的貿易和經濟發展機會,並對內陸地區設置了一系列的障礙,以獲得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壟斷。連接奧什(可以說代表了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地區)和比什凱克(代表了吉爾吉斯斯坦北部地區)的日間航班以及遙遠的、陡峭的、穿越崇山峻岭的通往比什凱克的道路的升級極大程度的改善了兩座城市的交通狀況。
城市有許多紀念碑,其中就有阿賴女王庫爾曼江·達特卡(吉爾吉斯語:Курманжан Датка,Datka Kurmanjan Mamatbai kysy,1811-1907,稱為阿賴女王或者南部女王,抵抗沙俄侵略的英雄人物)和在前蘇聯地區少量保留的列寧的雕像。當地的一座俄羅斯東正教教堂在蘇聯解體后重新開放,而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清真寺(位於巴扎旁邊)和建於16世紀的拉巴特·阿布杜勒汗清真寺也可以在奧什找到。吉爾吉斯斯坦唯一的世界遺產蘇萊曼山提供了一個俯瞰奧什城市及郊區全貌的最佳觀測點。在蘇萊曼山的一個山洞裡有一個博物館,包括考古、地理和歷史文物的藏品以及關於當地動植物信息的藏品。
奧什市一建築
奧什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南部,南與塔吉克交界,北鄰烏茲別克,東南與中國新疆的喀什接壤。面積2.92萬平方公里,人口124.79萬人(2003年1月1日)。吉爾吉斯人佔全州人口的63.8%,烏茲別克人佔31.1%,俄羅斯人佔1.3%,此外還有維吾爾人、韃靼人、塔吉克人、亞塞拜然人等眾多民族。
奧什屬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春秋濕潤,冬季較冷。春季和初夏降水最多(達全年的70%)。仲夏以後進入乾旱期。山前地帶的氣候帶有半荒漠的特點,夏季燥熱,冬季不甚冷。大部分地區全年降水量為600毫米。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可種植棉花和石榴、無花果等喜溫作物和果類。各地的種植業幾乎全需要灌溉。山區的氣候和降水情況因海拔高度不同而有明顯差異。
奧什水資源豐富,以高山冰雪消融為水源的河流很多,其中有些是季節性河流,卡拉達里亞河是該州最大的河流。境內有大量高山湖泊和冰川。河谷地區地下水特別豐富。
奧什境內在古代就有游牧部落,當時主要是吉爾吉斯人和烏茲別克人。歸併俄國後有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遷來,19世紀這裡出現了數十個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居民點,19世紀末在南吉爾吉斯斯坦採煤業發展時期,從伏爾加河流域遷來大批韃靼工人。蘇維埃政權年代從蘇聯其他地區又來了許多採礦專家和技術工人。現在這裡居住著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俄羅斯、塔吉克、韃靼等民族的居民。絕大多數居民點分佈在山前綠洲和山間盆地。
奧什市是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亞的一座古城,2003年人口22.2萬人。歸併俄國后,城市南部開始建立俄羅斯人居住區,並出現了磨坊、腸衣加工場、凈棉廠和釀酒廠。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後,奧什逐漸成為州行政、經濟和文化中心。2000年10月吉爾吉斯斯坦慶祝奧什建城3000周年時,將奧什市定為共和國第二首都。
五硫化銻和其他銻化合物。卡達姆賈依的冶金工作者和科學院的學者一起提煉出高純度的銻,含量達99.9999%。海達爾肯聯合工廠專門開採辰砂和提煉金屬汞。卡恩是採選鉛鋅的礦區。該州採煤歷史悠久,19世紀60年代就有一些原始的採煤場,蘇維埃政權年代建立了一批大型現代化礦井。
南吉爾吉斯斯坦是共和國唯一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地區。1937年開始開採石油,1957年開始開採天然氣。電力工業有巨大發展,大型火電廠和水電站為共和國提供充足的電力。機械製造工業的大型企業有機械鑄造廠、離心泵廠、農機、汽車和築路機械修造廠等。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立電機工業,生產電燈泡、插銷和各種絕緣材料。建材工業方面,奧什、克茲爾基亞等地的建材廠生產磚、瓦、耐火材料、鋼筋混凝土構件、牆體材料等產品。
輕工業的主要部門有凈棉、棉紡、絲織、繅絲等。大型企業有奧什織布聯合工廠、奧什絲織聯合工廠以及多家縫紉廠和製鞋廠。食品工業有肉類加工、乳品和糖果點心生產和麵包烤制工廠。此外還有榨油、釀酒、煙草、紙漿和木材加工等工業企業。
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后,奧什州工業部門結構中,輕紡、食品和飼料工業成為基本工業部門,其產值佔全州工業產值的90%以上。2000年全國100%的絲綢、99%的棉布在這裡生產。
奧什是吉爾吉斯斯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首都比什凱克,根據2009年城市的人口普查結果,城市擁有232800名居民,而根據2008年的資料估算,城市和郊區總共有500000居民,其中吉爾吉斯族佔總人口的43%,而烏茲別克族佔總人口的48%,俄羅斯族只佔總人口的3%,其他突厥民族一起只佔總人口的2%,韃靼人佔總人口的1%。
1926年奧什市的民族構成是:烏茲別克族佔總人口的70.1%,俄羅斯族佔總人口的5.6%,吉爾吉斯族佔總人口的20%,其他民族佔總人口的3.3%。
1989年奧什市的民族構成是:烏茲別克族佔總人口的40.9%,俄羅斯族佔總人口的18.4%,吉爾吉斯族佔總人口的29.1%,其他民族佔總人口的11.6%。
2009年奧什市的民族構成是:烏茲別克族佔總人口的48.3%,俄羅斯族佔總人口的2.7%,吉爾吉斯族佔總人口的43.0%,其他民族佔總人口的6.0%。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俄羅斯聖彼得堡
沙烏地阿拉伯吉達
奧什的主要農業部門是種植業,播種的作物以穀物為主。就產值而言,經濟作物棉花和煙草佔有更重要的位置。穀類作物中播種面積最多的為小麥,其他穀物中有玉米、大麥和水稻。棉田分佈在山前地帶。煙草栽培始於20世紀60年代,種植面積逐漸擴大成為商品經濟部門。奧什州還種蔬菜、土豆和瓜類。這裡的果園、葡萄園很多,杏、桃、櫻桃和葡萄的種植最為廣泛,其次為蘋果和梨。有少數地方栽培石榴、無花果、阿月渾子和巴旦杏。
奧什擁有各種季節的天然草場,同時在草場建設和更新改造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在擴大飼草種植的基礎上,增加乾草、維生素草粉、顆粒飼料等飼料的生產。畜牧業的主要部門是養羊業,繁育細毛羊和半細毛羊。此外還有適應高山條件的阿拉依大尾羊。西南各區繁育山羊。養牛業也較發達,一些區有少量氂牛。養禽業有一定發展,也有一些地區養蜂或養蠶。
交通運輸事業有較大發展。十月革命前,奧什地區交通閉塞,只有獸力車行駛的土路和崎嶇的山路。20世紀初開採煤礦,鋪設了窄軌鐵路和鐵路支線。最初幾個五年計劃期間,戈爾恰科沃一克茲爾基亞、卡拉蘇一奧什、烏奇科爾貫一塔什庫米爾等鐵路支線建成交付運營。公路交通比較發達,公路總長2458公里,其中硬路面公路926公里。主要幹線有:比什凱克一奧什、奧什一霍羅格、奧什一克留克塔公路。航空線把奧什同共和國內外許多城市連接了起來。奧什機場是吉爾吉斯斯坦兩大國際航空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