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帖木兒的結果 展開

帖木兒

統治者、軍事首領

帖木兒(波斯-阿拉伯文:تیمور,拉丁轉寫:Tēmōr,1336.4.9—1405.2.18),帖木兒帝國創建者(1370.4.10—1405.2.18在位)。綽號“帖木兒蘭”(跛足帖木兒)出身突厥化的蒙古貴族。

早年臣屬於河中統治者合札罕及東察合台汗禿忽魯帖木兒。1362年,與內兄忽辛起兵反抗察合台貴族,通過扶持傀儡的方式分治河中。1370年,殺死忽辛,奪得西察合台汗國政權,自稱“大埃米爾”,定都巴里黑,建立帖木兒帝國。后遷都撒馬爾罕,改稱“蘇丹”。1388年至1390年間,征服花剌子模、阿富汗,降伏東察合台汗國。在此期間,屢次西征,征服波斯大部。1391年及1395年,分別在昆都爾察河谷、帖列克河戰役大敗金帳汗國的脫脫迷失,北上掃蕩金帳汗國。1398年南征印度,摧毀德里。1399年起出征敘利亞,大敗馬穆魯克王朝。1402年在安卡拉戰役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經過一系列的征服,形成東起北印度、西達幼發拉底河、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裏海和鹹海的大帝國。1404年11月,率20萬軍隊攻打中國明朝。

1405年2月病逝於訛答剌,享年71歲。

大事件

1336-04-08

出生

1336年4月8日,帖木兒(一譯帖木爾)出生於西察合台汗國撒馬爾罕以南的渴石城(今烏茲別克沙赫里薩布茲)附近的霍加伊爾加村。

1362

分治河中

1362年,與內兄忽辛起兵反抗察合台貴族,通過扶持傀儡的方式分治河中。

1370

建立帖木兒帝國

1370年,殺死忽辛,奪得西察合台汗國政權,自稱“大埃米爾”,定都巴里黑,建立帖木兒帝國。

1388

征服多個國家

1388年至1390年間,征服花剌子模、阿富汗,降伏東察合台汗國。

1391

北上掃蕩金帳汗國

1391年及1395年,分別在昆都爾察河谷、帖列克河戰役大敗金帳汗國的脫脫迷失,北上掃蕩金帳汗國。

1398

南征印度

1398年南征印度,摧毀德里。

1399

出征敘利亞

1399年起出征敘利亞,大敗馬穆魯克王朝。

1402

形成大帝國

1402年在安卡拉戰役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經過一系列的征服,形成東起北印度、西達幼發拉底河、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裏海和鹹海的大帝國。

形成大帝國
1405-02-18

病逝

1405年2月18日(回曆807年8月10日)在訛答剌病逝(一稱返回撒馬爾罕后病逝),享年69歲,共在位36年。

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發跡

帖木爾畫像
帖木爾畫像
帖木兒帝國時期的帖木兒形象
1336年4月8日,帖木兒(一譯帖木爾)出生於西察合台汗國撒馬爾罕以南的渴石城(今烏茲別克沙赫里薩布茲)附近的霍加伊爾加村。其名取突厥語同蒙古語中的“鐵”之意。
帖木兒出身突厥化的蒙古部落巴魯剌思部,有說法認為他的先祖是蒙古帝國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同族。其父塔剌海(Taraghai)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對學者和托缽僧給予熱心支持;塔剌海的弟弟哈吉是渴石城的統治者。
1346年,巴魯剌思部異密(埃米爾)合札罕襲殺西察合台汗合贊算端,隨意廢立成吉思汗後裔為傀儡汗,控制了河中統治權十餘年。帖木兒年輕時代在合札罕手下效力,被委任為千戶長。
1357年,合札罕被暗殺,其子米兒咱·烏巴都剌繼續掌握河中地區權力。米兒咱·烏巴都剌無法控制局勢,被帖木兒的叔父哈吉與速勒都思部異密巴顏聯合奪取了統治權。然而,巴顏也無統治才幹,河中地區的突厥貴族及各部落首領擁兵自立。在這種形勢下,在伊犁河流域實施統治的東察合台汗國的統治者禿忽魯帖木兒於1360年率軍進入河中,哈吉逃往呼羅珊
帖木兒看到了合法繼承哈吉位置的機會,及時向禿忽魯帖木兒臣服。作為回報,禿忽魯帖木兒承認帖木兒對渴石的所有權。其間,由於察合台軍暫時撤退,哈吉趁機返回渴石,帖木兒兵敗,被迫向哈吉臣服。
1361年,禿忽魯帖木兒從伊犁再度出兵河中,河中的所有貴族都來朝覲,但禿忽魯帖木兒為了在突厥人中殺一儆百,無緣由地處死了其中一位首領。哈吉聞之害怕,作為持異議者離開了河中,在霍拉桑的薩布澤瓦爾附近被暗殺。帖木兒懲治了兇手,再次成為渴石的統治者。禿忽魯帖木兒讚賞帖木兒的才智,在他返回伊犁時,留下其子也里牙思火者為河中總督,並任命帖木兒為他的輔臣,主管行政;另派異密別克吉主管軍事。直到此時,帖木兒表面上仍忠於察合台家族,希望在察合台的統治中佔有首要位置。

一統河中

但很快,也里牙思火者和別吉克在撒馬爾罕的暴政引起了帖木兒的不滿。一次,也里牙思火者在撒馬爾罕搜尋少女送往蒙兀兒斯坦,此舉遭到河中宗教界的反對,一位受人尊敬的宗教首領因試圖阻止此行而被拘捕。帖木兒在求情沒有任何結果的情況下,強行釋放了被囚的宗教首領。至此,雙方的矛盾公開化,有人向脫忽魯帖木兒報告說帖木兒反叛,脫忽魯帖木兒在盛怒之下發布追捕令。帖木兒逃往阿富汗南部,投奔他的姻親兄弟,巴里黑(今阿富汗北部巴爾赫)、昆都士和喀布爾的主宰者迷里忽辛(合札罕之孫,其妹阿爾再為帖木兒之妻)。因為在迷里忽辛因征服巴達赫尚時,帖木兒曾經幫助過他。
二人一起前往波斯,過著冒險家的生活。帖木兒曾應錫斯坦長官扎蘭丁之請,鎮壓當地的起義,但在取得戰果后,反遭扎蘭丁忌憚,被驅逐出境。據說在這一階段的一次夜戰中,帖木兒的腳受箭傷,成為瘸子,由此,他有了“帖木兒蘭”(跛足帖木兒)的綽號。
從錫斯坦返回阿富汗之後,帖木兒在昆都士附近重組軍隊,於1363年與忽辛率軍北上,重返河中。此時,他們在阿富汗北部孔杜茲附近的山上點燃火把,東察合台軍見到營火,誤以為被大軍包圍,軍中一片慌亂。帖木兒趁亂髮動突襲,一舉解放渴石城。也里牙思火者以優勢兵力試圖抵抗,但在離渴石和撒馬爾罕不遠的卡巴·馬坦之間的一次決定性戰鬥中被擊敗(根據《帖木兒武功記》所記),先與別克吉被俘,后逃往伊犁,繼承因脫忽魯帖木兒死亡而空缺的東察合台汗位。帖木兒和忽辛趁勝佔領撒馬爾罕,驅逐東察合台駐軍。
在擺脫了察合台人的統治后,帖木兒等人認為河中應該需要一位察合台系的君主作為傀儡,在形式上保留成吉思汗的合法性,幫助統治河中。於是,他們找到了篤哇的一個曾孫,名叫哈比勒·沙,將他扶上王位,使這一王國合法化和神聖化。也里牙思火者再沒有理由干涉河中事務。
1365年冬,帖木兒、忽辛聯軍渡錫爾河,在錫爾河右岸契納茲和塔什干舊城之間與東察合台軍展開激戰,此役被稱為“泥沼之戰”。帖木兒初戰獲勝,但因與忽辛的矛盾而未能互相配合,加上帖木兒軍中的苫思丁在次日的戰鬥中率部臨陣,致使帖木兒遭遇了慘敗,損失上萬士卒,退回渴石。在這一時期,帖木兒和忽辛之間產生矛盾,忽辛離開渴石,前往阿姆河畔的薩里·薩萊城;帖木兒則在渴石休整軍隊。此後,東察合台軍來攻渴石,帖木兒南逃至巴里黑。也里牙思火者進入撒馬爾罕,但在穆斯林毛拉的鼓動及宗教界首領哈爾答黑和手工業者阿不·納昔兒·忽律·納答甫的組織下,撒馬爾罕的市民堅持抵抗東察合台軍。不久后,東察合台軍中發生馬瘟,也里牙思火者撤軍。外部壓力解除以後,撒馬爾罕城內爆發了窮人反對富人的“賽爾巴朵爾運動”,鬥爭一度獲得勝利。但帖木兒和忽辛得知東察合台軍撤軍的消息后,採用欺騙的手段誘捕運動的領袖,重新控制了撒馬爾罕,兩人開始共同統治河中地區。
由於權力分配問題,帖木兒和忽辛之間的關係很快惡化。實力略強的忽辛成了河中的最高統治者,駐於撒馬爾罕;帖木兒則駐於渴石和卡爾施。忽辛通過扶立傀儡汗的措施統治著從印度到鹹海的廣大地區,擁有任命官員、徵稅和分賜土地的權力。但他在巴魯剌思部徵收人頭稅的做法引起了帖木兒的不滿,帖木兒認為,從渴石到阿姆河之間的地區屬於自己的世襲領地,別人不可干預。為了表示抗議,帖木兒將其妻阿爾再的首飾作為稅金繳納。不過忽辛並未將它們退還,二人的矛盾越來越嚴重。阿爾再去世后,帖木兒與忽辛的矛盾公開化,一場內戰不可避免。
忽辛企圖以武力壓服帖木兒。他派異密穆沙率3、4000人的軍隊佔領了卡爾施城,帖木兒逃到呼羅珊的赫拉特。在穆沙放鬆警惕之後,帖木兒突然回軍,收復了卡爾施,並乘勝攻取不花剌,得到了對忽辛不滿的異密們的歸附。忽辛在薩里·薩萊城集結軍隊對不花剌發起攻擊,帖木兒再次逃往呼羅珊。
1366年,帖木兒與忽辛的宿敵札刺亦兒部首領凱·胡斯勞結成同盟,帖木兒之子只罕傑兒娶了凱·胡斯勞的女兒。為了有效地打擊忽辛,他們還與東察合台聯盟。在危急的形勢下,忽辛向帖木兒妥協,二人言和,恢復共治。忽辛駐於巴里黑,帖木兒仍然只是渴石城的領主。
儘管重歸於好,但忽辛仍企圖消滅帖木兒。一次,帖木兒正在錫爾河畔抵抗東察合台軍入侵,忽辛陰謀對他發起攻擊,導致雙方關係的徹底破裂。1370年春,帖木兒從渴石城出發,包圍了忽辛的駐地巴里黑。大多數異密站在帖木兒一邊,忽辛救援無望,只得請降,帖木兒允准。4月10日,帖木兒率軍進入巴里黑城,將大部分巴里黑城民屠殺。他假意同意忽辛前往麥加朝聖的請求,暗中卻讓凱·胡斯勞把他殺死。自此,帖木兒成了河中地區惟一的統治者。同年,帖木兒殺哈比勒沙,重立昔兀兒海迷失為新傀儡,奉其為“蘇丹”,並自稱“大埃米爾”,總攬西察合台的一切軍政大權,定都巴里黑。學者將之視為帖木兒帝國建立的標誌。后遷都於撒馬爾罕。
1388年,昔兀兒海迷失死去,帖木兒扶立其子速檀·馬合謀,並取“蘇丹”稱號。
帖木兒家族博物館(烏茲別克塔什干市)
帖木兒家族博物館(烏茲別克塔什干市)

并吞諸國

● 與東察合台的戰爭
1365年,也里牙思火者在撤回東察合台汗國后,死於政變,其家族大多被屠戮,由哈馬魯丁(一譯怯馬魯丁)繼任汗位。哈馬魯丁的家族不屬成吉思汗一系,於是遭到擁護黃金家族的諸異密的反對。1368年,應反抗哈馬魯丁的克烈部月即別·帖木兒等人的請求,帖木兒發動了一系列征討哈馬魯丁的戰爭。
1368年,帖木兒派異密八合蘭、契丹把阿禿兒、沙黑阿里等率軍東進,在東察合台汗國境內的艾沙哈敦河畔(或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附近)與哈馬魯丁親自率領的軍隊交戰,互有勝負,最終議和。帖木兒對戰爭結果很不滿意,不久,他就撕毀議和協議,親率大軍出征,獲得勝利,《拉失德史》稱他“的征服軍已經擄獲了大批俘虜和戰利品”,隨後滿載而歸。
哈馬魯丁在失敗之後,擴軍備戰。1373年至1375年期間,他乘帖木兒出兵花剌子模之機,進兵河中,先後佔領了許多邊境城堡,對撒馬爾罕構成嚴重威脅。帖木兒要求哈馬魯丁撤退,但不被理會。於是,雙方戰爭又起。1375年6月,帖木兒出兵驅趕東察合台人,前鋒軍首領、帖木兒之子只罕傑兒用計重創哈馬魯丁的主力,迫使其連夜退回蒙兀兒斯坦。帖木兒軍乘勝追擊,不僅收復了失地,而且一直打到東察合台汗國領地天山以南地區。哈馬魯丁組織抵抗,在烏什和費爾曼(今新疆喀什附近)的山間又被帖木兒軍擊潰,損失慘重,妻女都被俘虜。戰後,帖木兒軍取道訛跡邗(今吉爾吉斯斯坦烏支根)和忽氈返回撒麻耳干。
1376年,哈馬魯丁捲土重來,攻佔了帖木兒帝國領地費爾干納地區。帖木兒在增援途中遭遇4000東察合台騎兵襲擊,險些遇難。之後,帖木兒重整軍隊,大破輕敵的哈馬魯丁發起攻擊,全殲其部。哈馬魯丁負傷逃走,帖木兒乘勝收復失地。自此以後,哈馬魯丁實力銳減,逐漸轉入防禦。
為了徹底打敗東察合台勢力,1377年,帖木兒派烏馬兒·沙黑等率軍攻佔東察合台汗國的北部游牧區,並在忽老圖沙漠擊敗哈馬魯丁。同年,由馬黑麻·別乞、異密阿拔思和安克·撤木兒率領的先鋒軍與哈馬魯丁軍在伊塞克湖附近的布哈姆開戰。哈馬魯丁所部一經交戰,便四散奔逃,帖木兒親領軍隊追擊,一直追至伊塞克湖西南之庫什卡兒地方才收兵,在撤退中,又沿途縱兵掠奪。
1383年,帖木兒對東察合台汗國北部地區再度發動了一場小規模的戰爭,在阿塔庫姆打敗倉促迎擊的哈馬魯丁,迫使其率殘部退進伊塞克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帖木兒軍未能找到哈馬魯丁的蹤跡,於是在洗劫該地后返回。
1389年,哈馬魯丁被推翻,流竄在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帶。1390年,帖木兒軍經伊塞克湖、伊犁河、博爾塔拉河到達額爾齊斯河上流,對東察合台北部領地進行掃蕩,企圖一舉根除哈馬魯丁的殘餘勢力。哈馬魯丁及其殘部向北逃入阿爾泰山區,從此不再有消息。至此,帖木兒對哈馬魯丁長達22年之久的戰爭結束。
1389年,禿黑魯帖木兒汗的幼子黑的兒火者被新任杜格拉特部異密忽歹達擁立為東察合台大汗。同年,帖木兒兵分兩路,大舉東進,數次擊敗黑的兒火者的軍隊。8月8日後,帖木兒軍班師回國。此次戰爭以後,信仰伊斯蘭教的黑的兒火者主動尋求與帖木兒和解,帖木兒也希望儘早結束東方的戰事。約在1397年,黑的兒火者“派其長子沙米·加罕作為特使前往撒馬兒罕,商談同帖木兒和親事宜”,結果,“黑的兒火者汗以宗室女塔瓦卡勒·哈尼木公主嫁給帖木兒”,並“與帖木兒簽訂和平協定”。他不僅將女兒嫁給帖木兒為妻,還為帖木兒帝國的東征活動準備糧餉。
1399年,黑的兒火者去世。他死後,由他的三個兒子繼承汗位,實權掌握在忽歹達手中。在三兄弟統治期間,帖木兒與東察合台汗的戰爭再起。1399至1400年,帖木兒之孫、費爾干納監治官米兒咱·伊斯坎達爾率軍抵達喀什噶爾,在葉爾羌大肆掠奪,並且奪取了阿克蘇城。伊斯坎達爾還派軍掠奪拜城和庫車,他本人率軍進入於闐,於闐城民獻禮歡迎,並承認帖木兒為宗主。此後,帖木兒與東察合台汗幾乎沒有再發生戰爭。
烏茲別克發行的紀念帖木爾的郵票
烏茲別克發行的紀念帖木爾的郵票
● 西征波斯
帖木兒在河中地區建立政權之時,除巴里黑外,阿姆河以南以西的大部分地區仍是伊利汗國的屬地,由一些地區性的王朝統治。
1380年至1393年間,帖木兒開始西征,通過逐個擊破的方式,兼并了原伊利汗國境內的各個獨立王朝,征服波斯大部。
● 北擊欽察
主詞條:乾草原之戰
帖木爾帝國版圖
帖木爾帝國版圖
1376年,帖木兒支持成吉思汗後裔、朮赤系的脫脫迷失奪取了白帳汗國汗位,多次出兵幫助他鞏固統治。脫脫迷失更於1382年擊敗青帳汗國的馬麥(Mamai),被諸部承認為金帳汗國(欽察汗國)大汗。接著,他開始索取北高加索的控制權,一度攻佔大不里士,與同時間剛剛征服波斯的帖木兒產生了衝突,二人的同盟決裂。
1387年,脫脫迷失不宣而戰,幾乎生擒帖木兒,最終被擊退。隨後他不顧帖木兒的指責,轉而進攻帖木兒帝國的腹地河中,大肆破壞。1388年初,帖木兒自波斯馳赴河中。脫脫迷失一度撤退,旋即再度侵入河中,在被帖木兒以少量兵力趕回錫爾河北后,仍行劫掠。帖木兒意識到必須深入草原,打擊脫脫迷失,才能阻止他對河中無休止的騷擾。1391年,帖木兒率軍北上,深入西伯利亞,在得知脫脫迷失駐紮於烏拉爾河后,轉而西進。6月9日,雙方在薩馬拉古比雪夫的昆都爾察河谷激戰,帖木兒擊潰脫脫迷失。之後,他扶立了與脫脫迷失為敵的金帳汗國貴族,攜帶大量戰利品返回了河中。
昆都爾察河谷之戰並沒有解決金帳汗國的問題。1393年,脫脫迷失恢復汗位,並整軍備戰,與馬穆魯克王朝結成反對帖木兒的同盟,繼續威脅河中。帖木兒為徹底消滅脫脫迷失,於1395年春第二次遠征,自高加索地區直抵金帳都城別兒哥薩萊和阿斯特拉罕。4月15日,雙方在帖列克河爆發大戰,帖木兒奮力作戰,徹底擊敗了脫脫迷失。他在安排好後方防務后,從高加索北上追擊脫脫迷失,東渡伏爾加河,轉向西征烏西河(即第聶伯河),大肆擄掠后返回頓河地區,並北征羅斯,侵掠梁贊公國后沿頓河南下,攻劫亞速夫,襲掠北高加索堡寨。1395年至1396年隆冬,帖木兒接連佔領阿斯特拉罕、別兒哥薩萊,大肆劫掠,將之洗劫一空。后經打耳班(今亞塞拜然南達爾班特)返回波斯。
此次遠征破壞了金帳汗國最富庶的地區,使金帳汗國一蹶不振,破壞了東歐經金帳汗國與中亞、中國的正常貿易。羅斯諸國藉以逐漸擺脫金帳汗國的威脅。

如日中天

1396年,帖木兒扣押各國使節,包括中國明朝與奧斯曼帝國使節,表示對外宣戰,開始第二階段的國土擴張。
帖木爾畫像2
帖木爾畫像2
● 南征印度
主詞條:德里之戰
1398年,帖木兒為掠奪富庶的北印度地區,以印度德里蘇丹國對異教徒太過寬容為借口,領軍南征。當時的德里蘇丹國處在衰落時期,國土分裂,德里蘇丹納希爾丁·馬赫穆德·沙(1392-1412在位)的統治被認為過於軟弱,朝政由其大臣把持。
他在年初先派其孫皮兒·馬黑麻領先鋒出征。皮兒·馬黑麻先行橫掃阿富汗山區的卡拉什人村舍,衝過開伯爾山口,經6個月圍攻,佔領木爾坦。9月24日,帖木兒親率主力渡過印度河,與皮兒·馬黑麻會師,侵入印度腹地。12月10日,在德里東北部的洛尼堡建立大本營。據說,在與德里蘇丹決戰前,他下令殺死了約10萬的印度俘虜。
德里蘇丹納希爾丁親自率軍迎戰,12月17日,雙方在帕尼帕特和德里城附近的亞穆納河畔開戰,帖木兒方大獲全勝,趁勝攻克德里城。士兵們開始大肆劫掠及屠殺,將德里城摧毀。1399年春,帖木兒攜大量戰利品北上回師。
● 進軍兩河
主詞條:敘利亞戰爭
1400年,帖木兒開始進攻札剌亦兒王朝和黑羊王朝。
1401年,又在阿勒頗大敗統治埃及和敘利亞的馬穆魯克王朝,佔領阿勒頗、大馬士革,進行大規模的屠城與劫掠。在劫掠大馬士革后,帖木兒返回撒馬爾罕,但這只是他的聲東擊西之計。不久后,他突然南下攻佔曼蘇爾,並派親王魯斯塔姆率領20,000騎兵攻打背叛自己的巴格達,巴格達的統治者、札剌亦兒王朝的艾哈邁德蘇丹與黑羊王朝的卡拉·優素福不敢與帖木兒軍正面交鋒,艾哈邁德逃回奧斯曼帝國,6月初,帖木兒本部抵達巴格達城外,7月9日,巴格達淪陷,有9萬多人遭到屠殺,大量財物。帖木兒在此駐紮了7周,他的士兵劫掠了一切財物,焚毀農田和住宅,最後不得不在屍體散發的瘟疫威脅下離開,帖木兒對巴格達城的破壞,是旭烈兀西征以來最嚴重的入侵。
● 安卡拉之戰
1402年,帖木兒在安卡拉戰役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其蘇丹“閃電”巴耶塞特一世。自此,帖木兒帝國的疆域自帕米爾高原延伸至小亞細亞、阿拉伯半島。在擊敗奧斯曼帝國的同時,間接地保存了基督教文化。
安卡拉之戰獲勝后,帖木兒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無價的傳世建築,使該城在其孫兀魯伯的經營下,成為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中心。
戰鬥中的帖木爾
戰鬥中的帖木爾

壯志未遂

在聞知明朝內部發生靖難之變(1399年—1402年)后,帖木兒停止向明朝納貢,並開始籌劃出征中國事宜。在1402年擊敗奧斯曼帝國后,帖木兒在撒馬爾罕召開忽里勒台,商討遠征中國之事。他專心研究明朝的情況,並派間諜往南京搜集資料。據說,帖木兒命人做了一張較為詳盡的軍用地圖,地圖上標明了中國西部邊疆重要水源之地。他計劃先率20萬精兵東征,留下部分士兵沿途屯田,此後再從中亞逐年調遣援兵。為征服中國,帖木兒進行了充分的後勤準備工作。據《帖木兒武功記》載,他徵集了80萬人的軍隊,並準備了足夠七年用的糧秣。
1404年底,帖木兒命其孫哈里勒率領前鋒部隊從塔什干出發,在1405年新年翻越天山,1月6日推進到伊犁河。而在1404年11月27日,帖木兒親自統帥由20萬步兵和25萬騎兵組成的部隊從撒麻耳干起程(號稱80萬大軍)。在錫爾河畔駐紮50天後,抵達訛答剌(今哈薩克奇姆肯特市阿雷思河和錫爾河交匯處)城。在此,帖木兒命哈里勒加快進軍,務必在3月初拿下東察合台的土地。
帖木兒出征的消息傳到明廷后,明成祖朱棣於1405年(明永樂三年)詔命甘肅總兵宋晟加強守備。正在戰爭一觸即發時,帖木兒卻因身染瘧疾而卧床不起,於1405年2月18日(回曆807年8月10日)在訛答剌病逝(一稱返回撒馬爾罕后病逝),享年69歲,共在位36年。
帖木兒去世之後,帖木兒家族隨即展開了爭奪王位的戰爭,遠征明朝半途而廢。在他的四個兒子中,僅有四子沙哈魯在帖木兒死後仍健在。沙哈魯於1409年平定帖木兒家族的內訌,奪取蘇丹之位。1447年沙哈魯死後,帖木兒帝國陷於動蕩,逐漸衰落,最終在1500年被中亞草原的烏茲別克人取代。1526年,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南下印度,建立了莫卧兒帝國。
帖木爾陵墓(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市)
帖木爾陵墓(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市)

為政舉措


政治

● 維持正統性
帖木兒家族並非成吉思汗系的蒙古貴族,故而帖木兒在建國之初極力維護成吉思汗系的正統性。他以察合台汗國繼承者的面目出現,保留了察合台系的汗王,自己則以埃米爾身份實施統治。在第二任察合台系汗速檀·馬哈謀期間,帖木兒開始起用伊斯蘭教突厥君主的“蘇丹”稱號。為了躋身於成吉思汗家族之列,帖木兒娶成吉思汗系公主為妻,並努力撮合子孫與蒙古部落首領女兒的婚事,希望以通婚方式獲得合法性。
帖木兒還採取一些措施將帝國偽裝成成吉思汗家族的政權。如在頒發的敕令中,簽上察合台系後裔的名字;在發行的鑄幣上銘刻著察合台系汗王的名字;帖木兒帝國士兵按蒙古人的習慣留著辮子,以示有別於其他穆斯林。
此外,帖木兒對察合台系蒙古貴族採取優撫政策。在政府中,蒙古宗王擔任著宮內要職,察合台人被免除各種賦稅。不過,帖木兒重視蒙古游牧民的力量,故而在以察合台人為主體的軍隊中,由察合台人掌控領導權。
● 中央機構設置
帖木兒帝國的行政機構具有雙重性,既保持了突厥-蒙古游牧政權的一些統治制度,又大量吸收了阿拉伯-波斯的行政管理方式。
在帖木兒征戰期間,已經形成了一個隨大汗征戰而移動的中央政府,即中央迪萬(Diwan)。中央迪萬設置了三類官員,官職最高的是掌印官穆哈爾達爾,此外設置了法官和財務官。中央迪萬的主要職能是徵稅,
埃米爾·帖木爾廣場(烏茲別克塔什干)
埃米爾·帖木爾廣場(烏茲別克塔什干)
登記被征服城市的財產和贖金,檢查監督省級迪萬。參與其中的人員有波斯人和察合台人。
● 地方機構設置
帖木兒帝國的地區管理呈現多種形式。在戰爭時代,隨帖木兒征戰的軍隊首領常常被指派充當地方行政官員。戰爭結束后,帖木兒帝國的地方行政以大州、小州為單位建立起來,並建起了地區迪萬,設置長官三人:一人掌民事,一人掌軍事,一人掌無主產業。又設置軍事及民事輔佐人員協助管理。
在州之下,帖木兒將地方再劃分為“土綿”(即萬戶),以土綿為收稅單位。地方各部受中央政府機構的監督。除了地區迪萬外,帖木兒統治時,行省的城市設置了由波斯人擔任的地方官員。
除了直屬中央管理的地區外,帖木兒帝國還採取突厥-蒙古游牧政權的分封方式進行統治和管理。一部分被征服地被分封給帖木兒家族的成員、帝國的軍隊將領,以及原地區的統治者埃米爾。帖木兒在位時,將帝國分封給子孫。其情況大致如下:
● ● 長子只罕傑兒死後,帖木兒命其長子馬黑麻·速檀為撒馬爾罕的監職官,幼子皮兒·馬黑麻為帝國繼承人,封地位於中亞南部(今阿富汗巴里黑、昆都士、喀布爾、坎大哈一帶);
● ● 次子烏馬兒·沙黑於1391年去世,帖木兒命其四子皮兒·穆罕默德、羅思檀、昔干答兒、拜哈拉繼承其父的領地,統治著帝國西部的設拉子、哈馬丹、伊斯法罕等地。
● ● 三子米蘭沙的封地是西波斯北部、北高加索地區、巴格達及其附近地區。米蘭沙墜馬致殘之後,1403年,帖木兒將西波斯之地分封給米蘭沙的諸子:長子哈里勒領有亞美尼亞和喬治亞;次子烏馬兒·米爾咱領有亞塞拜然;阿不別克爾的封地在巴格達。
● ● 四子沙哈魯於1397年受封呼羅珊,以赫拉特為首府。
此外,帖木兒還安插大量異姓貴族,以監視諸子的舉動。
在帝國境內(主要是呼羅珊及其西部),帖木兒保留了一些由當地人統治的王朝繼續保持自治,它們成為帝國的被保護國,必須交納相當數量的賦稅。
● 宮廷機構設置
除中央和地方機構外,帖木兒還設置了宮廷機構。其官職大多數源於王室原來配備的服務人員,這些服務人員以後發展為職責廣泛的官職。如持箭筒者成為警衛、馴馬師成為怯薛的組成部分。
● 監督機構設置
在帖木兒帝國的行政機構之上設置了一個按突厥-蒙古傳統組織起來的監督機構,其成員主要為察合台系蒙古貴族和波斯官員。中央派到地區巡查的成員亦由二者組成,帖木兒曾派遣機構成員調查一些官員、將軍的可疑行跡。
帖木爾雕像(烏茲別克沙赫里薩布茲市)
帖木爾雕像(烏茲別克沙赫里薩布茲市)

軍事

● 治軍
帖木兒軍隊中,百人為最小單位,置百人長,千人及萬人之上,皆置有千人長及萬人長。全軍置有統帥。遇有戰事發生,則徵調各級將士,按敵勢之強弱,分定徵調兵數之多寡。帖木兒平日將軍中馬匹及牲畜,分撥與族人飼養。凡負責飼養之人,莫不加意看管。因倘有不周到之處,立刻刑罰隨至,罪重者且因之被殺。
帖木兒每次出征,軍中置有法官多人,隨時接受訴狀,加以裁判。此外,他沿襲了蒙古人的作戰方法,攻城之後,採取屠城的方式,給當地人民留下痛苦的記憶。
● 驛站制度
據曾經出使帖木兒帝國的卡斯提爾使者克拉維約在《克拉維約東使記》所說,帖木兒帝國境內有相當完善的驛站制度。按照他的記載,可歸納為以下數點:
遍設驛站:帖木兒於其汗國內,遍設驛站,備置馬匹,以供換乘。較大之驛站上,常備良馬百匹,多至二百匹。
驛站內的設施:為供給各驛站人員之需及飼養馬匹起見,各站旁建有館舍。帖木兒之使者,每至一驛,立將原馬交與站上更換新騎,繼續前進,驛夫伴往下站,將原馬領回。
馬匹徵用權:萬一馬匹在途中疲乏或倒斃,使者即自路上所遇之騎者,借用坐騎,賡續前進,絕不中止。按驛站之規定,帖木兒之使者,於路上倘有需用馬匹之處,迎面遇有行人,無論地位高低,即屬宗王、貴族、抑或行商走販,只須提出商借之請求,對方必須下馬借與。不論為誰,對此種義務,皆無推郤之餘地。倘有遲疑,或竟予拒絕時,即有被斬首之危險。使者於途中借到之馬,馳至附近驛站,再更換他騎。
強化通訊:帖本兒不僅於赴撒馬爾罕之大路上施行此項制度,即汗國其他各道上,莫不如是。以此,驛站與郵傳使者,隨地可見。其作用在使各地消息靈通,而帖木兒之巡吏,晝夜活動於四方。
對驛使的要求:帖木兒並未限定其驛使晝夜賓士,只規定每日行程為50程(Fusah,每Fusah約為10華里)。如此已足令其使者,不敢稍怠。故途中坐騎,即使因賓士過度而猝斃,亦所不惜,因帖木兒所最注重者為迅速。
● 征服地區
帖木兒在河中地區建立統治以後,迅速向外擴張,進行了持續35年之久的擴張戰爭。波斯人歇里甫丁·阿里·雅茲迪寫於1424年或1425年的《武功記》記載,帖木兒開拓疆域的顯赫武功主要如下:
● ● 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
● ● 1393年,征服伊利汗國和阿富汗;
● ● 1388年及1395年,兩次北擊欽察汗國;
● ● 1398年,南侵印度;
● ● 1399年,西征小亞細亞;
● ● 1402年,打敗奧斯曼帝國。
經過數十年的征戰中,帖木兒依靠武力建立起一個旁大的帝國。帖木兒帝國興盛之時,統轄之地不僅包括河中地區、花剌子模、裏海附近地區,而且包括印度、波斯、南高加索的部分地區。
帖木兒[統治者、軍事首領]
帖木兒[統治者、軍事首領]

法律

自帖木兒起,帖木兒帝國設置了專門的司法機構,其中有法官、教法官、教法監督官等職。法官在聽取訴訟之後,判斷案件之性質,然後立下判詞,法官將判詞原文抄送帖木兒批閱,帖木兒批准后在此簿上用印璽,然後,法官在原判決書上蓋印。帖木兒用於司法案件之璽,其印文為“公正”,文外四周有3個小圓圈。
帖木兒帝國制定了較完善的法律。據克拉維約的記述,帖木兒將民、刑各事,及行政訴願分開;一部分法官,專理刑事案件;另一部分則審理官吏貪污案件。至於外國使臣,與民間往來,則另有禮官負責。克拉維約評價:“如此,帖木兒境內司法,有條不紊,職責之劃分,極為清楚”。
帖木兒“寧可用成吉思汗的法律而不用穆斯林法律”,沒有明文廢除成吉思汗的札撒。在定都撒馬爾罕后,恢復了伊斯蘭教的薩里亞法。他執法嚴厲,如撒馬爾罕省長底納在任期間作威作福,對人民暴虐殘忍,濫用職權。帖木兒親自審理此案,將他判處死刑,並沒收了所有財產。

文化

帖木兒自身除突厥語、蒙古語外,頗通波斯語,好讀戰史、傳記之類的書,也喜歡聽醫學家、天文家、法律家的談論。他讓內外技術工藝家在撒馬爾罕修建王宮、清真寺,設立學校,修築運河。
帖木兒認同突厥文化,注重“對突厥文學的重新興盛,民族意識的發揚”。在他統治時,廢除了長期以波斯語著述的習慣,提倡突厥文學,使帖木兒帝國時期成為察合台文學的鼎盛時期:帖木兒之子沙哈魯除波斯語外,擅長寫突厥詩,沙哈魯之子巴依松古爾除是書法家、畫家、音樂家外,也以詩人知名。帖木兒的六世孫巴布爾的自傳《巴布爾回憶錄》,實為察合台突厥文文學的範例。除去帖木兒家族的代表人物外,帖木兒的文化政策還催生出了一批“學者、名人以及他們所寫的許多著作”。
在帖木兒帝國時期,不獨發展了突厥文學,且從撒馬爾罕、布哈拉開始,各地穆斯林學者、文學家輩出,他們主要以阿拉伯語撰述作品,開創了此後伊斯蘭文學昌盛的時代。
日本學者羽田亨評價道:“過去百餘年間未得發芽之文化,同春天之草木一樣,很快地開出燦爛的突厥之花來。初次植根於阿爾泰山谷中之花,能夠初次開放,實有賴於‘跛子’帖木兒”,“諸種文化設施的實行、宗教上新的信徒的產生、學突厥文學的興盛,都開始於這一時期”。
塔什干:埃米爾·帖木兒Amir Temur博物館內景
塔什干:埃米爾·帖木兒Amir Temur博物館內景

外交

● 與明朝
中國明朝建立后,1387年,帖木兒的使者第一次來到明朝宮廷。此後,帖木兒貢馬駝的使者頻繁來到明朝宮廷。而剛剛建立不久的明朝也需要個和平環境,以對付北元。在“太祖欲通西域,屢遣使招諭,而遐方君長,未有至者”的情況下,帖木兒對明朝的友好表示顯得十分珍貴,他是第一個承認明朝政權並向明朝派遣使團朝貢的國家元首。1394年,帖木兒向明朝“上表”,自稱“臣帖木兒”,被認為是在“表面上承認了中國明朝的宗主國地位”。
帖木兒帝國輸入中國的主要是馬匹,其次是駱駝、玉石及刀劍等物。中國與之交換的貨物主要是絲綢、瓷器等。除了官方的朝貢貿易外,民間的貿易和交往也頻繁起來。
1395年,明朝派給事中傅安、郭驥等回訪,這是明朝使節正式訪問帖木兒帝國的第一次記載。正是在此年,帖木兒對明朝的態度發生變化,扣留了傅安。此後,明朝又派使者到帖木兒帝國,而在1396年,帖木兒最後一次向明朝遣使納貢。1403年,明成祖曾遣使責備帖木兒不來朝貢,帖木兒則揚言要征服明朝。1404年,帖木兒率軍攻打明朝,途中病死,避免了一場大戰。到其孫哈里勒及之後的沙哈魯繼位后,兩國逐漸恢復通使。
● 奧斯曼帝國、馬穆魯克王朝
征服波斯之後,帖木兒帝國與西方兩大穆斯林政權,即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和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帝國,成為領土毗鄰的國家,一直保持著戰爭狀態。
帖木爾畫像3
帖木爾畫像3
● 其他
帖木兒在撒馬爾罕接受亞洲幾個君主的稱臣,接待若干帝王的使節。不僅拜占庭帝國皇帝曼努埃爾二世派去了使臣,卡斯提爾國王恩里克三世也派了代表。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妻子阿爾再為迷里忽辛之妹。
名不詳為西察合台汗國合贊汗之女。
長子只罕傑兒
次子烏馬兒·沙黑早逝
三子米蘭沙墜馬致殘,亦先於帖木兒逝世
四子沙哈魯名沙赫·魯赫,為帖木兒帝國第四位蘇丹(1409年—1447年在位)。
帖木兒家族
帖木兒家族

軼事典故


外號

帖木兒在起兵反抗察合台蒙古人貴族的統治時,被打傷成了瘸子,因此被敵人稱為“帖木兒蘭”(Timour Lenk,意為跛者帖木兒)。一些貶低者說他因偷羊而負傷。還有人說他另有一傷,幾乎使他的一隻手殘廢。
為了鞏固政權,帖木兒將西察合台汗國可汗的公主納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國的駙馬。所以又被中國史籍稱為駙馬帖木兒。
帖木兒[統治者、軍事首領]
帖木兒[統治者、軍事首領]

樣貌

帖木兒生性嚴肅沉鬱,喜怒不形於色,不喜矯飾之人。他雖然不學無識,但記憶力強,喜歡接見文人學者,鼓勵他們的研究。在不少波斯、印度畫家所繪的肖像中,帖木兒是一個白面,鬍鬚濃而長,中等身材的人。不過據帖木兒同時代的人所描繪的形貌,帖木兒身軀高大,頭極大,少年白髮。

詼諧趣事

伏爾泰曾談到一個與帖木兒同時代的波斯人所說的故事。他說,有一次,波斯著名詩人哈梅迪-凱瑪尼和幾個廷臣跟帖木兒在同一個浴池裡洗澡,開了一個玩笑:估計他們中每個人值多少錢。哈梅迪對帖木兒說:“我估您值30個阿斯普爾”。帖木兒回答:“我擦身的毛巾就值這麼多了。”哈梅迪說:“毛巾已經算在內了”。

帖木兒詛咒

帖木兒本人曾裒輯了許多史料,他的波斯書記或蒙古書記記錄他逐日的言行,又有專任修撰他的傳記的文人,取這種記錄去修撰。後人所知的帖木兒的傳奇歷史,絕大部分來自《勝利書》《帖木兒自傳》。
1941年,蘇聯考古學家發掘帖木兒陵墓,據說在棺槨被打開的第2天,衛國戰爭爆發了。
帖木爾雕像
帖木爾雕像

後世紀念


墓地

帖木兒墓位於烏茲別克共和國的撒馬爾罕。其墓造在一所清真寺的聖龕後面,鑿開聖龕作為墓門。墓室十形,外廊作八角形。正面正中作高大的凹廊,抹角斜面上作上下兩層凹廊。鼓座大約8-9米高,把穹頂舉起在八角形體積之上,穹頂外層高在35米以上,顯得格外飽滿。由兩層薄薄的鐘乳體同鼓座顯著分開,通體燦爛的琉璃磚貼面又賦予它華麗的外衣,性格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