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雙泉

譚雙泉

譚雙泉,男,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專家。湖南省安仁縣人,1930年7月出生於安仁縣龍市鄉一個農民家庭。1949年考入湖南大學歷史系。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被推薦去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學習。1953年到湖南師範學院任教。1959年由高教部借調北京,在李新等同志主持下參與編寫四卷本《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一年後返回湖南師院。歷任政治系副主任、主任、校黨委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還是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理事,湖南省中共黨史學會會長,湖南毛澤東思想研究會副會長。

2020年3月2日19時58分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人物概述


譚雙泉,男,1930年7月生,湖南安仁人,中共黨員,1953年來湖南師院(后改大學)任教。1985年任教授。曾擔任湖南師大政治系副主任、主任。1990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任中共黨史專業博士生導師,1991年審批為中國近現代史博士生增列導師。獨立主持完成國家"八五"重點科研項目1項,國家教委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和一般項目共2項。出版學術專著4部,與人合著3部,主編和編寫教材11部,發表論文140餘篇。曾獲得國家教委教教材一等獎,湖南省委、省政府社科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三等獎,論文二等獎。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教師二等獎。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先進工作者,湖南省優秀理論工作者,省榮譽社會科學專家。

著作


他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教學研究已近50年,出版專著和教學用書14本,約300萬字;發表論文100餘篇,約80萬字;獲省、部級教學和科研獎12項。1991年,由於對高教事業有突出貢獻,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二等獎。他著述甚豐,主要有《紅葉初集》(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論文集,1987年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教會大學在近現代中國》(1995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一-1840~1949年》(1995年湖南師大出版社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簡編》(主編,1989年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革命史教科書》(主編舊民主主義革命部分,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綱》、《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等300萬字的著作和120多篇學術論文。1998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榮譽社會科學專家稱號。

所獲成就


他在學術研究上有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開拓創新的魄力。1962年,在紀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發表了《王船山論知與行》,受到與會的學界名流馮友蘭楊榮國等人的好評。同年,又在《新湖南報》上發表了《王船山談怎樣看待經驗》。“文化大革命”中被視為“反動學術權威”,投入“勞動改造”。在逆境中,他沒有改變對史學的執著追求和研究的方向。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他發表了《李大釗與五四前後東西文化論戰》等,對李大釗的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及其政治理論和學術思想作了深入的發掘和公允的評價,有力地駁斥了林彪、“四人幫”誣陷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是所謂資產階級民主派的言論,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重視。1991年9月9日,他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必須堅持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和在《求是》1991年第23期上發表了《評所謂‘毛澤東思想儒家化'》等文章,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論述了毛澤東思想是我們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的最高概括,,也是當今中華民族統一和復興的勝利指南,引起了較強烈的社會反響。

社會評價


他已培養碩士研究生40多名和一批訪問學者、博士研究生。可謂“嚴師出高徒”,“桃李滿天下”。他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堅持開拓進取。年逾古稀,決心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重點科研項目《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必然性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由國家教委資助的《毛澤東倫理思想研究》兩大項目。他說:“盛世修史,太平興學,理當竭力。”
由於工作勤奮、業績顯著,人們稱他是“嶽麓山的一顆不老松”、“湘江河畔一名綠色的園丁”,他的一位安仁同鄉、曾參加南昌“八一”起義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將軍(中將)唐天際,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北京回湖南,在長沙與譚雙泉見面時就贈言其:“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鞠躬盡瘁,一心為人民”。

人物逝世


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資深教授、博導、中共黨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首屆榮譽優秀社會科學專家、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原常務理事、湖南省中共黨史學會原會長譚雙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20年3月2日19時58分逝世,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