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五路街道辦事處
東五路街道辦事處
東五路街道辦事處轄域位於西安城內東北角,東至護城河,西臨解放路,南至東三路,北至東七路,面積0.518平方公里。
目錄
東五路街道辦事處1993年有居民8603戶,24060人,22個居委會。有街巷34條,其中東五路、東三路、東四路、東六路、尚勤路、尚儉路為主幹道。辦事處駐公社巷29號。
東五路地區的居民,河南籍人占絕大多數,豫民巷最為集中,他們多是抗日戰爭期間,為逃避戰火、災荒來陝謀生定居的難民。解放前是有名的貧民區,遍地茅屋窩棚,道路凹凸不平,遇雨泥水淤溢,周圍環境雜亂惡劣。
建國后,政府整修了境內全部道路,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居住條件有所改善。1975年,街道辦事處成立“基建指揮部”,組建基建工程大隊,著手改造低洼地區。至1983年,建成住宅樓13棟,3萬平方米,安置居民700戶。1983年後,又協同省、市有關單位進行舊城改造,建成樓房89棟,其中,居民住宅75棟,大大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和環境面貌。東五路大街兩側高樓聳立,金西飯店、光華賓館、紡織大廈等現代化服務設施坐落其中,有一、二百個商業門點布滿街道兩旁,成為市內一條新興的商業街。
1958年,街道辦事處將93戶私人攤販組成22個集體廠、社,從業人員1361人,主要生產、經營小五金、日用百貨、文化用品、修理服務等,總產值304萬元。1959年企業發展到27個,產值319萬元。60年代有所減少。1972年有企業25個,職工1300人。年產值達473萬元。1973年將9個企業上交市、區管理。1979年9月成立“東五路街道生產生活服務聯社”,是年有企業17個,職工1213人,產值386萬元,利潤17.4萬元。1981年企業發展到45個,產值643萬元,利潤53.9萬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逐年增長,1993年有企業49個,職工1026人,產值6500萬元,利潤128萬元,上繳稅金137.7萬元。
計劃生育工作,從60年代抓起,進行宣傳教育,推行節育措施,70年代,加大工作力度,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197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1年的12‰下降到1.8‰,連年實現“三無一少”(無計劃外生育、無計劃外二胎、無多胎、少生育)。1986年被評為陝西省和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
1980年建立青少年活動站,下設6個分站,發放圖書7800餘冊,豐富了青少年活動內容。1985年,開展文明市民活動,成立文明市民學校,下設7個分校,參加學習者3800多人次。1989年,湧現出五好家庭3713個,五好院落29個,衛生院落123個。
以安置殘疾人就業為主的西安市東風瓶蓋廠駐東四路。地境共有殘疾人274名。1991年6月成立了殘疾人聯合會,建立活動小組5個,發動地區群眾為殘疾人捐款1.07萬元,為269名殘疾人辦璦了殘疾人證。並辦街道福利企業5個,安置殘疾人就業。
境內有中學2所、小學4所。